箍带铃铛及应用该箍带铃铛的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796发布日期:2020-01-10 14:2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箍带铃铛及应用该箍带铃铛的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铃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箍带铃铛及应用该箍带铃铛的车。



背景技术:

铃铛主要应用在自行车、儿童学步车或者儿童手推车等需要在行驶过程中梯形路人的工具上,对于市场上现有技术中使用较多的电子铃铛,虽然电子铃铛趣味较强,但是对于多数的儿童手推车和儿童学步车来说,儿童触摸较多,甚至会使用其它玩具对铃铛进行敲打,在频繁的对于铃铛的触碰甚至敲打后,电子铃铛内部存在的线路容易出现故障从而缩短电子铃铛的寿命。故此,对于儿童使用较多的需要铃铛的工具上,机械铃铛适用性更强。

对于多数的机械铃铛来说,机械铃铛上用来与车把固定的位置,通常采用的结构是缺口和锁紧组件,通过锁紧组件来实现缺口处的锁紧,从而使得机械铃铛与车把之间锁紧固定。这样的结构虽然使用广泛,但是从整体的工艺过程来说,缺口和锁紧组件都是外漏的结构,特别对于使用在儿童范围内的机械铃铛,外漏的缺口和锁紧组件从美观上可能无法满足部分的儿童车的使用要求,因此设计能够内置的用于实现铃铛与车把的锁紧的结构可以提高整体铃铛外部结构的简约性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箍带铃铛,以解决内置铃铛与车把锁紧结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以解决内置铃铛与车把锁紧结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箍带铃铛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箍带铃铛,包括:

发声件,所述发声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箍带本体,所述箍带本体用于支承所述发声件;

绑带锁紧组件,所述绑带锁紧组件包括用于绑定在车把上的绑带,以及与所述绑带的两个端部相连的卡板;所述卡板通过一铆接螺丝与所述箍带本体相连;

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包括位于所述发声件旁侧的且适于触打所述发声件的触发部,以及与所述触发部固连的适于手部触动的触动板;所述触发部固设于所述触动板朝向发声件的侧端面上;所述触动板与所述箍带本体铰接相连;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触动板相连以适于使触动板在手部脱离后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箍带本体为内腔中空的钟状结构;所述发声件采用与所述箍带本体形状适配的钟状结构;

所述箍带本体的顶部具有一适于所述铆接螺丝穿过的螺孔,且所述箍带本体的底部为与该箍带本体的中空内腔贯通的开口;

所述卡板位于箍带本体的中空内腔中,而所述绑带的两端则从开口的底部穿过开口后伸入中空内腔中与所述卡板相连;以及

所述发声件的顶部对应所述螺孔设有适于铆接螺丝穿过的开孔;

所述发声件具有适于所述箍带本体部分地插入其中的容纳腔,以及在所述发声件的底部设置为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敞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铆接螺丝依次穿过发声件的开孔和箍带本体的螺孔时,在铆接螺丝位于发声件与箍带本体之间的部分套接有一环形垫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板的中部位置设有一用于穿过所述铆接螺丝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铆接螺丝螺纹相连;以及

在所述卡板上且位于穿孔的旁侧设有一对分别用于与绑带的两端卡接的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箍带本体的底端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边沿设有对称的一组v形凹槽;以及

在一组所述v形凹槽之间形成有一组圆弧连接部;

所述绑带对应所述圆弧连接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弧连接部背离所述箍带本体的中空内腔的外侧壁固设有一用于与触动板铰接相连的安装座;

所述触动板通过一转销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触动板适于绕着转销转动;

所述弹性复位件采用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销上,且所述扭簧的其中一个端脚抵接于所述安装座,而该扭簧的另一个端脚则抵接于所述触动板朝向安装座的侧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一体设有一对用于与所述转销固连的装配耳;在一对所述装配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扭簧的容置区间;

所述触动板用于与所述转销相连的端部设有一对连接耳,且在一对连接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一对所述装配耳的收容区间;

一对所述连接耳分别与转销伸出在一对装配耳外侧的部分转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车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包括:把手,以及套设在所述把手上的所述的箍带铃铛。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箍带铃铛及应用该箍带铃铛的车,绑带锁紧组件的绑带用于绑定在车把上,而用于锁紧绑带的卡板则内置于箍带本体内,使得整体的铃铛结构不需要使用外置的缺口和锁紧结构,不仅使得外观更加简约美观,而且使得整体的结构装配高效便捷。对于整体的箍带铃铛来说,整体发声过程通过触发件触打发声件,使得发声件发出声响,而触发件则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当手部脱离触发板后即可复位,在不同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中所形成的连接关系稳定牢固,不易在例如儿童的触碰甚至敲打下出现故障,可以降低箍带铃铛在敲打下受损的风险,从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箍带铃铛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箍带铃铛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箍带铃铛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箍带铃铛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箍带铃铛的铆接螺丝与卡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箍带铃铛的箍带本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箍带铃铛的发声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箍带铃铛的一种可选方式下的扭簧与安装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发声件1、绑带2、铆接螺丝3、箍带本体4、卡板5、触发部6、触动板7、扭簧8、螺孔9、开口10、开孔11、容纳腔12、敞开口13、中空内腔14、穿孔15、卡槽17、环形垫片18、v形凹槽20、圆弧连接部21、转销22、安装座23、装配耳25、连接耳27、端脚2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箍带铃铛,包括:用于发出声音的发声件1,用于使箍带铃铛与车把锁紧固定的绑带2锁紧组件,用于触发发声件1发声的触发件,以及用于使得触发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发声件1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此处的金属材质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铝。箍带本体4用于支承发声件1,此处的箍带本体4可选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金属铝制成。

绑带2锁紧组件包括用于绑定在车把上的绑带2,以及与绑带2的两个端部相连的卡板5;卡板5通过一铆接螺丝3与箍带本体4相连;此处的绑带2可选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金属钢制成,而卡板5则可选为金属或者非金属例如但不限于塑料材质制成。此处对于绑带2整体来说,通过绑带2的两个端部与卡板5卡接固定,使得绑带2在卡板5的作用下,形成一个适于与车把绑定的环形孔,此时只要调整环形带与车把之间的松紧度,即可便于将此处的绑带2与车把进行锁紧固定或者拆卸。

触发件,触发件包括位于发声件1旁侧的且适于触打发声件1的触发部6,以及与触发部6固连的适于手部触动的触动板7;触发部6固设于触动板7朝向发声件1的侧端面上;触动板7与箍带本体4铰接相连;此处对于触发部6和触动板7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而对于触发部6和触动板7可选采用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均可,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为了便于触发部6接触并击打发声件1,本实施例的触发部6位于发声件1旁侧,且触发部6与发声件1之间的间距控制不可过大。

弹性复位件与触动板7相连以适于使触动板7在手部脱离后复位。本实施例结合附图中的弹性复位件以采用扭簧8为例。

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箍带本体4为内腔中空的钟状结构;发声件1采用与箍带本体4形状适配的钟状结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钟状结构为编钟的形状,编钟的形状在受到击打后产生的声音具有余音袅绕的效果。

详细地,箍带本体4的顶部具有一适于铆接螺丝3穿过的螺孔9,且箍带本体4的底部为与该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贯通的开口10;卡板5位于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中,而绑带2的两端则从开口10的底部穿过开口10后伸入中空内腔14中与卡板5相连;以及发声件1的顶部对应螺孔9设有适于铆接螺丝3穿过的开孔11;发声件1具有适于箍带本体4部分地插入其中的容纳腔12,以及在发声件1的底部设置为与容纳腔12连通的敞开口1310。即在进行发声件1、箍带本体4和卡板5的装配过程中,铆接螺丝3依次穿过发声件1的开孔11、箍带本体4的螺孔9后与内置于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中的卡板5螺纹连接,此处通过旋转铆接螺丝3,使得卡板5与铆接螺丝3相连的部分的不同,即可调整卡板5带动绑带2的两个端部相对于箍带本体4的开口10伸入在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中的深度的不同。

具体的,卡板5的中部位置设有一用于穿过铆接螺丝3的穿孔15;穿孔15与铆接螺丝3螺纹相连;以及在卡板5上且位于穿孔15的旁侧设有一对分别用于与绑带2的两端卡接的卡槽17。此处的卡槽17使得绑带2的两个端部与卡板5之间相对固定,随着卡板5与铆接螺丝3之间的螺纹连接调整卡板5相对于箍带本体4开口10伸入在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中的深度的不同,实现卡板5带动绑带2的两个端部伸入在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中的深度的不同。

一种可选的情况下,在铆接螺丝3依次穿过发声件1的开孔11和箍带本体4的螺孔9时,在铆接螺丝3位于发声件1与箍带本体4之间的部分套接有一环形垫片18。此处的环形垫片18可用于保持发声件1与箍带本体4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本实施例的箍带本体4与车把之间牢固锁定,箍带本体4的底端且位于开口10的一侧边沿设有对称的一组v形凹槽20;以及在一组v形凹槽20之间形成有一组圆弧连接部21;绑带2对应圆弧连接部2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v形凹槽20的槽口也即v形的端角处进行圆弧过度,这样是为了在进行本实施例的箍带铃铛与车把进行装配的过程中,一组v形凹槽20可以与常用技术中的圆柱状的车把的外侧壁贴合,从而提高箍带本体4与车把之间的吻合度,确保箍带铃铛与车把之间的锁紧效果。

具体来说,当一组v形凹槽20贴合在手把外侧壁时,此时的手把正好穿过绑带2形成的环形孔中,此时,对于绑带2与车把来说,绑带2还无法贴紧车把,即对于绑带2来说,无法形成与车把之间的牢固锁定,如此情况下,通过旋转铆接螺丝3,卡板5由于两个卡槽17与绑带2的两个端部的限位作用,当绑带2相对于车把位置限位时,卡板5整体在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中无法随着铆接螺丝3的旋转而旋转,类似,丝杆组件的结构,此时的卡板5只能相对于铆接螺丝3做升或降运动,当卡板5向发声件1顶部的开孔11方向运动时,对于绑带2的两个端部则是伸入在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中的深度越深,此时情况下,绕设在车把外侧壁的绑带2部分则是越来越贴紧车把的外侧壁,直至绑带2完全贴紧车把的外侧壁,使得绑带2位于箍带本体4的开口10外侧的部分与一组v形凹槽20共同形成对于车把的周向外侧壁的锁紧固定,即完成了箍带铃铛与车把之间的锁紧装配固定。

再详细的,圆弧连接部21背离箍带本体4的中空内腔14的外侧壁固设有一用于与触动板7铰接相连的安装座23;触动板7通过一转销22与安装座23相连;触动板7适于绕着转销22转动;弹性复位件采用扭簧8;扭簧8套设在转销22上,且扭簧8的其中一个端脚28抵安装座23,而该扭簧8的另一个端脚28则抵接于触动板7朝向安装座23的侧端面上。此处可选的情况下,与安装座23抵接的端脚28可以是直接穿过安装座23并与安装座23之间形成固连关系。还可选的情况为,与安装座23抵接的端脚28只是抵顶地与安装座23之间接触。同理,对于与触动板7抵接的端脚28来说,也可以是端脚28与触动板7之间的直接相接固连接,也可以是抵顶接触关系,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设计。

其中,安装座23一体设有一对用于与转销22固连的装配耳25;在一对装配耳25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扭簧8的容置区间;触动板7用于与转销22相连的端部设有一对连接耳27,且在一对连接耳27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一对装配耳25的收容区间;一对连接耳27分别与转销22伸出在一对装配耳25外侧的部分转动相连。

本实施例的箍带铃铛具体的发声过程如下:

对于触动板7来说,在扭簧8正常自然张力作用下,触动板7在没有外力(例如手部触动按压作用)的影响下,触动板7保持相对于发声件1的位置稳定,并且,在这样的状态下,触动板7上的触发部6不接触到发声件1。只有在手部按压触动板7时,并且此时手部是按压在触动板7上远离触发部6的部分上,手部按压的方向为手部按压作用下,使得触动板7上远离触发部6的端部朝向绑带2方向运动,使得在手部作用力下,触动板7形成对于扭簧8的一个端脚28的压迫作用,此处的扭簧8的另一个端脚28与安装座23之间相对固定不会,如此,触动板7对于扭簧8的作用力使得扭簧8在压迫作用下变形,这个时间段过程中,触动板7上的触发部6会相比手部按压之前向远离发声件1的方向运动。而在手部脱离触动板7后,即触动板7上的按压作用力消失,此时的扭簧8受到的通过触动板7间接施加的手部作用力消失后,扭簧8的瞬间复位作用力下,使得触动板7带动触发部61快速向发声件1方向运动,由于扭簧8的瞬间作用力大且速度快,会使得触发部6快速地形成对于发声件1的一次击打作用。而触动板7带动触发部6完成对于发声件1的依次击打作用后,触动板7复位,此时扭簧8也逐渐恢复到自然张力状态下,保持触动板7相对于发声件1的位置的稳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箍带铃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此处的车可以是自行车,儿童手推车,儿童学步车等一系列的用于骑行和推行的车,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本实施例的车包括把手,以及套设在把手上的如实施例1所述的箍带铃铛。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