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6478发布日期:2020-04-21 16:5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



背景技术:

平衡车是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目前大部分平衡车通过转向杆来控制调节运行中的方向转换,转向杆下部设有回中装置,使旋转杆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不会左右晃动,但是目前的回中机构存在以下问题,下部的弹性块为前后各一个,不仅安装费时而且转向时受力不线性,转向手感差,中间机构压板的两端下部为弹性块,中部无支撑结构,转向时中部会受较大挤压力,容易变弯;转轴与压板的接触面为平面,转向时需用较大力,转向突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底部采用整体式弹性单元,改善压板的受力状况,同时转轴与压板的接触面为圆弧面,转向时力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包括底板、转轴以及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轴承座和弹性单元,所述转轴与平衡车的转向杆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侧的轴承座上,下部通过压板压在所述弹性单元的顶部,所述弹性单元为整体式结构;

所述转轴的底部向内形成凹槽,与所述压板的接触面为偏心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座上,中部设有竖向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包括一平板,所述平板的上部设有两块挡板,所述转轴下部的偏心圆弧面在两块所述挡板中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导向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单元设有竖向的安装孔,穿过所述导向螺钉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弹性单元前后两侧的中部还设有横向的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通过锁紧螺丝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转轴下部设为偏心圆弧面,与压板接触,压板紧压弹性单元,当外力驱动转轴转向时,转轴的偏心圆弧面带动压板移动,压板挤压弹性单元下压,压力随之旋转角度加大而加大,弹性单元为整体式,更容易控制调整转向压力,转轴的圆弧面改善转向的突兀性,没有台阶感,转向力度随着转向角度的增加而线性加大,转向手感柔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包括底板1、转轴2以及安装于底板1上的轴承座3和弹性单元4,转轴2与平衡车的转向杆连接,转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侧的轴承座3上,下部通过压板5压在弹性单元4的顶部,弹性单元4为整体式结构,转轴2的底部向内形成凹槽,与压板5的接触面为偏心圆弧面21。底板1固定在平衡车下部,转轴2与平衡车的转向杆连接,用于控制平衡车使用过程的转向,轴承座3在本实施例中有两个,固定在底板1上,分设于转轴2的两侧,平衡车转向杆转动时带动转轴2在轴承座3转动,为使转向杆转动后自动回中,使转向杆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不会左右晃动,在转轴2的下部设置了压板5和弹性单元4,转轴2转动时挤压压板5和弹性单元4,转动后受弹性单元4的回弹力恢复原位。为避免之前在压板5下使用两个弹性件而造成转向时压板5中部受力较大,容易折弯的缺陷,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单元4为一个整体式结构,压板5下部设置一个弹性块,这样压板5受到上部转轴2的压力时是整体受力,受力均匀,从而改善压板5的受力情况,不易变形,寿命更长,同时压板5的厚度也可以相应的降低。有些转轴与压板的接触面为平面,平衡车转向时受力不线性,转向手感差,本实施例中转轴2下部的转动面为偏心圆弧面21,转向时压板5受力较小,且转向时转轴2为圆弧面转动,转向杆转动时较轻便,转向手感柔和。

本实施例中转轴2的两端通过轴承6安装于轴承座3上,中部设有竖向的通孔22,该通孔22用于向转轴2与压板5的接触处添加润滑油,减少转轴2与压板5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使转轴2的转动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中压板5包括一平板51,平板51的上下分别与转轴2和弹性单元4接触,作为转轴2在弹性单元4上转动的中介,转轴2转动时产生的压力通过压板5传递至弹性单元4上。平板51的上部设有两块挡板52,转轴2下部的凹槽卡在两块挡板52之间,下部的偏心圆弧面21在两块挡板52中间的平面上转动,限制转轴2的运动区域。

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设有导向螺钉7,弹性单元4设有竖向的安装孔41,穿过导向螺钉7固定于底板1上;弹性单元4前后两侧的中部还设有横向的空心结构42。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单元4为一个整体,导向螺钉7穿过安装孔41将弹性单元4定位在底板1上,这样安装时会比较简便,同时受上部转轴的挤压时也是整体受力,更容易控制调整转向压力,同时在弹性单元4上还开有孔洞,在受力时弹性单元4变形较大,分散压力,同时回弹力也较大,使使用者在转动平衡车的转向杆时比较轻便,不需要太大力即可操作。

本实施例中轴承座3通过锁紧螺丝8固定于底板1上,轴承座3的两侧均设置了螺栓孔,底板1对应位置也设置螺栓孔,两者通过锁紧螺丝8固定为一体。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将转轴下部设为偏心圆弧面,与压板接触,压板紧压弹性单元,当外力驱动转轴转向时,转轴的偏心圆弧面带动压板移动,压板挤压弹性单元下压,压力随之旋转角度加大而加大,弹性单元为整体式,更容易控制调整转向压力,转轴的圆弧面改善转向的突兀性,没有台阶感,转向力度随着转向角度的增加而线性加大,转向手感柔和。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包括底板(1)、转轴(2)以及安装于所述底板(1)上的轴承座(3)和弹性单元(4),所述转轴(2)与平衡车的转向杆连接,所述转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侧的轴承座(3)上,下部通过压板(5)压在所述弹性单元(4)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4)为整体式结构;

所述转轴(2)的底部向内形成凹槽,与所述压板(5)的接触面为偏心圆弧面(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的两端通过轴承(6)安装于所述轴承座(3)上,中部设有竖向的通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包括一平板(51),所述平板(51)的上部设有两块挡板(52),所述转轴(2)下部的偏心圆弧面(21)在两块所述挡板(52)中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导向螺钉(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4)设有竖向的安装孔(41),穿过所述导向螺钉(7)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弹性单元(4)前后两侧的中部还设有横向的空心结构(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3)通过锁紧螺丝(8)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车用线性转向自动回中机构,包括底板、转轴以及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轴承座和弹性单元,所述转轴与平衡车的转向杆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侧的轴承座上,下部通过压板压在所述弹性单元的顶部,所述弹性单元为整体式结构;所述转轴的底部向内形成凹槽,与所述压板的接触面为偏心圆弧面。将转轴下部设为偏心圆弧面,与压板接触,压板紧压弹性单元,当外力驱动转轴转向时,转轴的偏心圆弧面带动压板移动,压板挤压弹性单元下压,压力随之旋转角度加大而加大,弹性单元为整体式,更容易控制调整转向压力,转轴的圆弧面改善转向的突兀性,没有台阶感,转向力度随着转向角度的增加而线性加大,转向手感柔和。

技术研发人员:秦粕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未来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9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