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靶人双腿行走动作的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0694发布日期:2020-05-12 17:1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靶人双腿行走动作的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主紧急制动系统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靶人双腿行走动作的底盘。



背景技术:

在aeb(自主紧急制动系统)测试中,需要一种可以模拟行人的道具(靶人)来作为目标物,为模拟行人的动作,靶人在运动时双腿会有摆动动作,目前靶人双腿的摆动动作是依靠在靶人腰部安装电机,依靠电机的转动来使双腿作出摆动的动作;

使用电机来实现摆腿动作需要电力来进行驱动,由于靶人本身体积的限制,电池体积及容量较小,不能维持长时间的测试使用;电机及电池为金属类材料,会影响雷达对靶人的识别情况;电机及电池的金属反射特性需要用额外的吸波材料进行屏蔽,增加了靶人的制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靶人双腿行走动作的底盘,可以长时间测试使用;不使用电机以及电池,避免影响雷达对靶人的识别情况,同时减少了靶人的制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模拟靶人双腿行走动作的底盘,包括下层底盘和上层底盘;

所述下层底盘包括底盘总成、传动带、拖动带和拖动机构,所述底盘总成的一侧与所述拖动机构之间连接有所述拖动带,所述底盘总成的底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平行的滑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连接有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滑轨垂直,所述滑动杆上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两端向两个所述滑轨延伸,所述滑孔内卡设有可沿所述滑孔滑动的凸柱,所述凸柱与所述底盘总成相背的一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底盘总成平行,所述齿轮与所述底盘总成平行的一侧与所述凸柱连接;所述齿轮的左右两侧的所述底盘总成上对称设有两个圆柱,所述传动带与所述滑动杆垂直设置,所述齿轮的一侧和所述传动带的一侧相切,所述传动带与所述凸柱分别设于所述齿轮相对的两侧,所述传动带的另一侧分别设于绕设于两个所述圆柱上;所述传动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块;

所述上层底盘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一模块、第一滚轮、连接块、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第五滚轮、第二模块、第三固定块、钢丝以及两个橡皮筋,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分别设于所述连接块的左侧与右侧,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四滚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滚轮以及所述第一滚轮的后侧,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设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以及所述第四滚轮之间,所述第五滚轮、所述第二模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分别设于所述第四滚轮以及所述第三滚轮的后侧,所述第一模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一个所述橡皮筋连接,所述第一模块的另一侧连接有所述钢丝,所述钢丝呈s形的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三滚轮、所述第四滚轮、所述第五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模块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固定块之间通过另一个所述橡皮筋连接,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五滚轮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与所述滑动杆的一侧连接,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底盘总成相对的一侧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所述钢丝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盘总成的底部另外两侧的两端设有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凸柱为圆柱形柱体,所述凸柱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滑孔的宽度,所述凸柱的侧面中部设有与所述滑孔匹配的环形卡槽,所述凸柱通过所述卡槽卡设于所述滑孔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的钢丝、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的钢丝、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四滚轮之间的钢丝、所述第五滚轮与所述第二模块之间的钢丝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滚轮与所述第五滚轮之间的钢丝、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三滚轮之间的钢丝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拖动机构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所述气缸的或者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传动带平行。

优选的,所述拖动带与所述传动带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靶人底盘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拖动机构拖动下层底盘,传动带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滑动杆左右滑动来实现底盘表面两块模块进行往复运动,只需要将靶人的双脚底部分别与两块模块粘连,即可让靶人随着底盘的运动,双腿实现前后的摆动动作,无需在靶人身上安装电机,可以长时间测试使用;不使用电机以及电池,避免影响雷达对靶人的识别情况,同时减少了靶人的制作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层底盘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层底盘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靶人走动时底盘总成仰视图;

图4是图3状态下上层底盘俯视图;

图5是图3靶人换腿时底盘总成仰视图;

图6是图5状态下上层底盘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凸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上层底盘;2.下层底盘;3.底盘总成;4.传动带;5.拖动带;6.拖动机构;7.滑轨;8.滑动杆;9.滑孔;10.凸柱;11.齿轮;12.圆柱;13.第一固定块;14.第二固定块;15.第一模块;16.第一滚轮;17.连接块;18.第二滚轮;19.第三滚轮;20.橡皮筋;21.第四滚轮;22.第五滚轮;23.钢丝;24.第二模块;25.第三固定块;2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模拟靶人双腿行走动作的底盘,包括下层底盘2和上层底盘1;

下层底盘2包括底盘总成3、传动带4、拖动带5和拖动机构6,底盘总成3的一侧与拖动机构6之间连接有拖动带5,拖动机构6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气缸的或者液压缸的伸缩方向与传动带4平行,通过气缸或者液压缸的伸缩使得底盘总成3随着拖动带5移动;

底盘总成3的底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平行的滑轨7,两个滑轨7之间连接有沿滑轨7滑动的滑动杆8,滑动杆8与滑轨7垂直,滑动杆8上设有滑孔9,滑孔9的两端向两个滑轨7延伸,滑孔9内卡设有可沿滑孔9滑动的凸柱10,具体的,凸柱10为圆柱形柱体,凸柱10的底面直径大于滑孔9的宽度,凸柱10的侧面中部设有与滑孔9匹配的环形卡槽26,凸柱10通过卡槽26卡设于滑孔9中,凸柱10可沿滑孔9滑动;凸柱10与底盘总成3相背的一端连接有齿轮11,齿轮11与底盘总成3平行,齿轮11与底盘总成3平行的一侧与凸柱10连接;齿轮11的左右两侧的底盘总成3上对称设有两个圆柱12,传动带4与滑动杆8垂直设置,齿轮11的一侧和传动带4的一侧相切,传动带4与凸柱10分别设于齿轮11相对的两侧,传动带4的另一侧分别设于绕设于两个圆柱12上;传动带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3;拖动带5与传动带4平行设置。

其中,底盘总成3的底部另外两侧的两端设有支撑腿,将底盘总成3支撑起来,使得底盘总成3的底部与地面有一定距离,便于安装齿轮11等装置以及传动带4穿过;

上层底盘1包括第二固定块14、第一模块15、第一滚轮16、连接块17、第二滚轮18、第三滚轮19、第四滚轮21、第五滚轮22、第二模块24、第三固定块25、钢丝23以及两个橡皮筋20,第二滚轮18与第一滚轮16分别设于连接块17的左侧与右侧,第三滚轮19与第四滚轮21分别设于第二滚轮18以及第一滚轮16的后侧,第一模块15与第二固定块14设于第一滚轮16、第二滚轮18、第三滚轮19以及第四滚轮21之间,第五滚轮22、第二模块24、第三固定块25分别设于第四滚轮21以及第三滚轮19的后侧,第一模块15的一侧与第二固定块14之间通过一个橡皮筋20连接,第一模块15的另一侧连接有钢丝23,钢丝23呈s形的依次绕设于第一滚轮16、第二滚轮18、第三滚轮19、第四滚轮21、第五滚轮22以及第二模块24的一侧,第二模块24的另一侧与第三固定块25之间通过另一个橡皮筋20连接,第一模块15与第一滚轮16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模块24与第五滚轮22之间的距离,连接块17的底部与滑动杆8的一侧连接,滑动杆8与底盘总成3相对的一侧与连接块17连接,连接块17的顶部与钢丝23连接。

具体的,第一模块15与第一滚轮16之间的钢丝23、第一滚轮16与第二滚轮18之间的钢丝23、第三滚轮19与第四滚轮21之间的钢丝23、第五滚轮22与第二模块24之间的钢丝23平行设置,第四滚轮21与第五滚轮22之间的钢丝23、第二滚轮18与第三滚轮19之间的钢丝23平行设置。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模拟靶人双腿行走动作的底盘,将靶人的左右脚底分别与第一模块15与第二模块24相粘,测试时,拖动机构6收缩,通过拖动带5拉动底盘总成3向右平移,则齿轮11随着底盘总成3右移,而传动带4的两端与地面上的第一固定块13固定连接,则传动带4与齿轮11之间产生摩擦,齿轮11逆时针转动,滑动杆8在齿轮11上凸柱10的带动下沿着滑轨7往复滑动,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块17往复滑动,具体的,如图4所示,连接块17向着第二滚轮18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模块15向右移动,连接块17向左移动,第二模块24与第二固定块14之间的橡皮筋20收缩,从而第二模块24向左移动,实现了靶人左右脚的摆动;随着拖动机构6继续拖动底盘总成3,齿轮11转动,连接块17、第一模块15与第二模块24回复到图1-图2的位置,上凸柱10位于下部;拖动机构6拖动拖动带5推动底盘总成3右移,齿轮11与传动带4产生摩擦逆时针转动,带动滑动杆8如图5所示沿着滑轨7右移,则连接块17右移,第一模块15与第二固定块14之间的橡皮筋20收缩,第一模块15左移,连接块17右移带动第二模块24右移,实现了靶人左右脚的反向摆动,无需在靶人身上安装电机,可以长时间测试使用;不使用电机以及电池,避免影响雷达对靶人的识别情况,同时减少了靶人的制作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