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3381发布日期:2020-06-02 18:1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是普惠人民大众出行的一种交通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使用时即用即扫十分便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且共享单车租费十分廉价降低了人们出行的耗资,因而共享单车广受人们的青睐,共享单车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会衍生出诸多负面的问题。

现有的共享单车在使用时首先由出发地扫码开锁,而后骑行至目的地停车关锁,考虑到单车使用频率的问题,一辆单车可能会长时间停放在某一地点,当这些单车在受到人为碰撞以及刮风下雨等恶劣气候的影响时,容易造成单车的翻到以及损坏,同时翻倒的单车也鲜有人去扶起,从而造成了单车阻碍交通的现象,并且严重影响市容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具备避免共享单车停放时容易受外力作用翻倒损坏以及影响市容环境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包括限位组件、横架和支撑组件,其中,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横架相配合,所述横架与所述支撑组件相配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和共享单车挡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横架相连接,所述共享单车挡杆与所述限位杆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共享单车挡杆的数量为2的整倍数,两个所述共享单车挡杆分为一组;其中,每组所述共享单车挡杆内部固定所述限位杆,每组两个所述共享单车挡杆之间的距离为100-200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组两个所述共享单车挡杆之间的距离为50-150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横架包括上方管和下方管,其中,所述上方管与所述共享单车挡杆的顶端相固定,所述下方管与所述共享单车挡杆的底端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方管的外表面固定有二维识别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安装于地平面的顶部;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和支撑底脚,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所述支撑底脚,所述支撑底脚与所述地平面的顶部相固定;其中,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所述上方管,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固定所述下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共享单车挡杆所处平面与所述地平面其法线竖直向下的方向成角为0-45度。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通过支撑组件、横架以及限位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限位组件与横架相连接,横架通过支撑组件架设在地平面之上,限位组件内部的共享单车挡杆可以起到对共享单车的限制作用,将共享单车的车头卡在两共享单车挡杆之间,可以有效的避免共享单车易受外力而倾倒的问题。

2、该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共享单车挡杆所在平面与地平面的法线之间存在夹角,当共享单车停放在该停车架的两个共享单车挡杆之间时,受共享单车挡杆的作用,所停放的共享单车会统一的向相同一侧倾斜,从而提高了共享单车在停放时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限位组件;101-限位杆;102-共享单车挡杆;200-横架;201-上方管;202-下方管;300-支撑组件;301-支撑柱;302-支撑底脚;400-二维识别码;500-地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带二维识别码的共享单车停车架,包括限位组件100、横架200和支撑组件300,其中,所述限位组件100与所述横架200相配合,所述横架200与所述支撑组件300相配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100包括限位杆101和共享单车挡杆102,所述限位杆101与所述横架200相连接,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与所述限位杆101相固定。

需说明的是,限位组件100内部的共享单车挡杆102可以起到对共享单车的限制作用,将共享单车的车头卡在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可以有效的避免共享单车易受外力而倾倒的问题,而限位杆101的作用主要用于区别共享单车和非共享单车,阻止多数非共享单车停放至共享单车停车架的停车位内部。

需注意的是,经调查得知,共享单车的轮径为22英寸,社会上自行车的轮径一部分在24英寸至28英寸之间,而另外一部分在20英寸以下,同时社会上自行车的轮径在24英寸至28英寸之间的占比达到98%,因此将限位杆101的高度设置在离地面20至24英寸之间即可阻止大部分非共享单车停放至共享单车的停车架内部而造成社会车辆滥用该停车架的现象。

需补充的是,共享单车挡杆102的型号有两种,一种是将共享单车挡杆102制成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形状,该种型号共享单车挡杆102,每组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的间距为100-200毫米,可容纳共享单车的前叉宽度,停放共享单车时,只需将共享单车车头的前叉部位放置在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即可,另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矩形形状,每组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的间距为50-150毫米,可容纳共享单车的前轮宽度,停放共享单车时,只需将共享单车的车轮放置在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即可。

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的数量为2的整倍数,两个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分为一组,每组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内部固定所述限位杆101,每组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均可以停放一辆共享单车。

所述横架200包括上方管201和下方管202,其中,所述上方管201与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的顶端相固定,所述下方管202与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的底端相固定。

所述上方管201的外表面固定有二维识别码400,该二维识别码400是用于维系单车公司的二维码,每个车架上的二维识别码400表示该车架的位置信息。

需说明的是,共享单车使用时,骑车人由出发地扫码开锁,同时单车软件获取骑车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该车辆的身份信息,待骑行完毕后骑车人将该单车停放至该停车架两件档杆组成的停车位内,之后通过扫描二维识别码400来认证该单车的停放位置,认证信息以无线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单车公司以证明骑车人还车至该停车架,之后关闭车锁后则结束计费;若骑车人未将单车停放到两个共享单车档杆102内位,也通过扫描二维识别码400认证该单车停放至该停车架所在区域内,单车软件停止计费,但是因骑车人未将单车停放到位而造成车辆的翻到、损坏,骑车人需承担相应的责任;若骑车人将单车乱停乱放并未停到共享单车挡杆102内以及该停车架所在区域内,且未扫描二维识别码400,骑车人关闭车锁,则单车软件仍然进行计费,同时该车辆受到罚款、翻倒、损坏时骑车人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本停车架无须供电,无须干电池,不需维护,管理成本低,因成本低本停车架可以相隔很短距离快速、大量布置,有利于迅速推广,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者而言仍然具有便捷性。

所述支撑组件300安装于所述地平面500的顶部,所述支撑组件300与所述横架200相配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300包括支撑柱301和支撑底脚302,所述支撑柱301的底部固定所述支撑底脚302,所述支撑底脚302与所述地平面500的顶部相固定;其中,所述支撑柱301的顶部固定所述上方管201,所述支撑柱301的侧面固定所述下方管202。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停车时,将共享单车的车头部位放置在每组所述的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共享单车挡杆102可以起到对共享单车的限制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共享单车易受外力而倾倒的问题。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所在平面与所述地平面500的法线之间存在夹角,当共享单车停放在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时,受共享单车挡杆102的作用,所停放的共享单车会统一的向一侧倾斜,从而提高了共享单车在停放时的整体美观性。

包括限位组件100、横架200和支撑组件300,其中,所述限位组件100与所述横架200相配合,所述横架200与所述支撑组件300相配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100包括限位杆101和共享单车挡杆102,所述限位杆101与所述横架200相连接,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与所述限位杆101相固定。

需说明的是,限位组件100内部的共享单车挡杆102可以起到对共享单车的限制作用,将共享单车的车头卡在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可以有效的避免共享单车易受外力而倾倒的问题,而限位杆101的作用主要用于区别共享单车和非共享单车,阻止多数非共享单车停放至共享单车停车架的停车位内部。

需注意的是,经调查得知,共享单车的轮径为22英寸,社会上自行车的轮径一部分在24英寸至28英寸之间,而另外一部分在20英寸以下,同时社会上自行车的轮径在24英寸至28英寸之间的占比达到98%,因此将限位杆101的高度设置在离地面20至24英寸之间即可阻止大部分非共享单车停放至共享单车的停车架内部而造成社会车辆滥用该停车架的现象。

需补充的是,共享单车挡杆102的型号有两种,一种是将共享单车挡杆102制成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形状,该种型号共享单车挡杆102,每组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的间距为100-200毫米,可容纳共享单车的前叉宽度,停放共享单车时,只需将共享单车车头的前叉部位放置在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即可,另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矩形形状,每组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的间距为50-150毫米,可容纳共享单车的前轮宽度,停放共享单车时,只需将共享单车的车轮放置在两个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即可。

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的数量为2的整倍数,两个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分为一组,每组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内部固定所述限位杆101,每组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之间均可以停放一辆共享单车。

所述横架200包括上方管201和下方管202,其中,所述上方管201与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的顶端相固定,所述下方管202与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的底端相固定。

所述上方管201的外表面固定有二维识别码400,该二维识别码400是用于维系单车公司的二维码,每个车架上的二维识别码400表示该车架的位置信息。

需说明的是,共享单车使用时,骑车人由出发地扫码开锁,同时单车软件获取骑车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该车辆的身份信息,待骑行完毕后骑车人将该单车停放至该停车架两件档杆组成的停车位内,之后通过扫描二维识别码400来认证该单车的停放位置,认证信息以无线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单车公司以证明骑车人还车至该停车架,之后关闭车锁后则结束计费;若骑车人未将单车停放到两个共享单车档杆102内位,也通过扫描二维识别码400认证该单车停放至该停车架所在区域内,单车软件停止计费,但是因骑车人未将单车停放到位而造成车辆的翻到、损坏,骑车人需承担相应的责任;若骑车人将单车乱停乱放并未停到共享单车挡杆102内以及该停车架所在区域内,且未扫描二维识别码400,骑车人关闭车锁,则单车软件仍然进行计费,同时该车辆受到罚款、翻倒、损坏时骑车人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本停车架无须供电,无须干电池,不需维护,管理成本低,因成本低本停车架可以相隔很短距离快速、大量布置,有利于迅速推广,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者而言仍然具有便捷性。

所述支撑组件300安装于所述地平面500的顶部,所述支撑组件300与所述横架200相配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300包括支撑柱301和支撑底脚302,所述支撑柱301的底部固定所述支撑底脚302,所述支撑底脚302与所述地平面500的顶部相固定;其中,所述支撑柱301的顶部固定所述上方管201,所述支撑柱301的侧面固定所述下方管202。

所述共享单车挡杆102所在平面与所述地平面500的法线之间存在夹角,共享单车挡杆102所在平面与该法线竖直向下的方向成角为0-45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共享单车挡杆所在平面与地平面的法线之间存在不等于0-45度的夹角,当共享单车停放在该停车架的两个共享单车挡杆之间时,受共享单车挡杆的作用,所停放的共享单车会统一的向相同一侧倾斜,从而提高了共享单车在停放时的整体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