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0657发布日期:2020-07-04 01:03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夹具,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舱盖由于水平面积较大,一般被竖直放置在转运小车的箱体中。在焊装车间调整线上,往往是人工从转运小车中把发动机舱盖搬走,然后翻转至水平方向,放置在车身的前舱上,完成调整装配工作。由于发动机舱盖体积和面积大,人工将其翻平十分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在人工取件、翻平的过程中,若发动机舱盖脱手落下易造成安全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以方便发动机舱盖的取件及翻平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包括活动架和提拉架,关键在于所述活动架的底端设有用于支撑发动机舱盖的基准块,活动架的两侧设有用于夹取发动机舱盖的卡爪;所述提拉架与活动架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提拉架上设有用于推动活动架绕所述转轴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所述提拉架还设有用于与吊具连接的过渡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架、提拉架及提拉架上的翻转驱动机构共同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在进行发动机舱盖装配时,首先利用活动架上的卡爪将发动机舱盖夹住,并利用吊具将整个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及发动机舱盖一起调运到待装配的位置,然后再利用翻转驱动机构将活动架翻转90度,使发动机舱盖呈水平状态,最后松开卡爪,将发动机舱盖放下。上述过程中均采用机械作业,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提高了安全性。

具体来说:

所述活动架是由上部的第一水平杆与下部的第一垂直杆连接而成的t形架,所述基准块位于第一垂直杆的底端,所述卡爪位于第一水平杆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卡爪为与第一水平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卡爪,另一端的卡爪为活动安装于第一水平杆上的活动卡爪,所述活动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活动卡爪沿第一水平杆轴向移动的夹取驱动机构。利用夹取驱动机构驱动活动卡爪沿第一水平杆轴向移动,即可改变固定卡爪与活动卡爪之间的间距,当两者的间距减小时,即可将发动机舱盖夹紧,而当两者的间距增大时,即可将发动机舱盖放下。卡爪的位置高于基准块所在平面,这样卡爪与基准块就形成了三点固定的姿态,有利于夹取及移动过程中发动机舱盖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卡爪、活动卡爪均由卡爪座及设置于卡爪座上的若干卡槽构成,所述固定卡爪、活动卡爪上的卡槽开口方向相对。在夹取发动机舱盖时,上述卡槽对准发动机舱盖上的锁扣安装板边缘,在夹取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活动卡爪插入并夹紧发动机舱盖上的锁扣安装板。这样,发动机舱盖就被固定夹紧在活动架上。

所述夹取驱动机构为水平气缸,所述水平气缸的缸体与第一水平杆固定连接,水平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卡爪的卡爪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卡爪的卡爪座与设置于第一水平杆上的导轨活动连接。当水平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时,就会带动活动卡爪沿导轨移动,从而改变固定卡爪与活动卡爪之间的间距。

所述提拉架是由上部的第二水平杆与下部的第二垂直杆连接而成的l形架,第二水平杆与第一水平杆相互垂直;所述转轴位于第二垂直杆的底端,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为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的缸体铰接于第二垂直杆上,垂直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一水平杆铰接;所述过渡连接头位于第二水平杆的端部。垂直气缸具有可伸缩的活塞杆,可看作连杆和滑块。因此根据曲柄滑块机构的工作原理,当垂直气缸时,即可带动活动架绕所述转轴转动,带动发动机舱盖实现翻转运动。另外,由于第二水平杆与第一水平杆相互垂直,因此在第二水平杆的下方形成了放置发动机舱盖的空间,提拉架与活动架可以协同对发动机舱盖的顶部及侧面形成保护,避免在吊运过程中与部件发生干涉,造成发动机舱盖的损伤等。

为了便于操作,所述第二水平杆上固定有垂直于水平杆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设有把手以及用于控制翻转驱动机构、夹取驱动机构的控制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的优点,可实现发动机舱盖的夹取、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人工取件、翻转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活动卡爪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动机舱盖锁扣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发动机舱盖与夹具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示:1、第一水平杆;2、第一垂直杆;3、基准块;4、固定卡爪;5、活动卡爪;6、水平气缸;7、导轨;8、卡槽;9、第二水平杆;10、第二垂直杆;11、转轴;12、垂直气缸;13、过渡连接头;14、把手;15、控制面板;16、发动机舱盖;17、锁扣安装板边缘;18、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以方便发动机舱盖的取件及翻平作业。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发动机舱盖夹具包括活动架和提拉架,其中:

活动架是由上部的第一水平杆1与下部的第一垂直杆2连接而成的t形架,第一垂直杆2的底端固定设有用于支撑发动机舱盖16的基准块3,第一水平杆1的两端设有用于夹取发动机舱盖16的卡爪,其中一端的卡爪为与第一水平杆1固定连接的固定卡爪4,另一端的卡爪为活动安装于第一水平杆1上的活动卡爪5,固定卡爪4、活动卡爪5均由卡爪座及设置于卡爪座上的上、下两个卡槽8构成,同一卡爪上的两个卡槽8的开口方向相同,而固定卡爪4、活动卡爪5上的卡槽8开口方向相对。

第一水平杆1上设有用于驱动活动卡爪5沿第一水平杆1轴向移动的水平气缸6,所述水平气缸6的缸体与第一水平杆1固定连接,水平气缸6的活塞杆与活动卡爪5的卡爪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卡爪5的卡爪座与设置于第一水平杆1上的导轨7活动连接。

当水平气缸6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时,就会带动活动卡爪5沿导轨7移动,从而改变固定卡爪4与活动卡爪5之间的间距。当两者的间距减小时,即可将发动机舱盖16夹紧,而当两者的间距增大时,即可将发动机舱盖16放下。卡爪的位置高于基准块3所在平面,这样卡爪与基准块3就形成了三点固定的姿态,有利于夹取及移动过程中发动机舱盖16的稳定性。

在夹取发动机舱盖16时,上述卡槽8对准发动机舱盖16上的锁扣安装板边缘17,在夹取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固定卡爪4及活动卡爪5上的卡槽8插入并夹紧发动机舱盖16上的锁扣安装板。这样,发动机舱盖16就被固定夹紧在活动架上。

所述提拉架是由上部的第二水平杆9与下部的第二垂直杆10连接而成的l形架,第二水平杆9与第一水平杆1相互垂直;第二垂直杆10的底端通过转轴11与第一垂直杆2活动连接;提拉架上设有用于推动活动架绕所述转轴11转动的垂直气缸12,所述垂直气缸12的缸体铰接于第二垂直杆10上,垂直气缸12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一水平杆1铰接;第二水平杆9的端部固定设有用于与吊具连接的过渡连接头13。

垂直气缸12具有可伸缩的活塞杆,可看作连杆和滑块。因此根据曲柄滑块机构的工作原理,当垂直气缸12时,即可带动活动架绕所述转轴11转动,带动发动机舱盖16实现翻转运动。另外,由于第二水平杆9与第一水平杆1相互垂直,因此在第二水平杆9的下方形成了放置发动机舱盖16的空间,提拉架与活动架可以协同对发动机舱盖16的顶部及侧面形成保护,避免在吊运过程中与部件发生干涉,造成发动机舱盖16的损伤等。

为了便于操作,所述第二水平杆9上固定有垂直于水平杆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设有把手14以及用于控制水平气缸6、垂直气缸12的控制面板15。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利用上述夹具18来吊运及翻转发动机舱盖16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一、夹具18夹紧发动机舱盖16:利用电动葫芦等吊具通过过渡连接头13把夹具18吊起,并使固定卡爪4的卡槽8对准并插入到发动机舱盖16上的锁扣安装板边缘17处,同时基准块3的与发动机舱盖16内板的边缘贴合,再使活动卡爪5的卡槽8对准发动机舱盖16上的锁扣安装板边缘17处,在水平气缸6的带动下,活动卡爪5沿着导轨7向固定卡爪4方向移动,活动卡爪5的卡槽8插入到发动机舱盖16上的锁扣安装板边缘17处,这样固定卡爪4就与活动卡爪5配合,夹紧发动机舱盖16上的锁扣安装板,使发动机舱盖16被固定夹紧在夹具18上。

二、夹具18翻转发动机舱盖16:活动架、提拉架及提拉架上的垂直气缸12共同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其中活动架看作曲柄,提拉架看作机架(固定件),垂直气缸12具有可伸缩的活塞杆,可看作连杆和滑块,根据曲柄滑块机构的工作原理,当垂直气缸12工作时,活动架实现转动,即带动发动机舱盖16实现翻转运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