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0783发布日期:2020-07-17 16:1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各种常规车辆在砂石、楼梯、壕沟等不规则地域上行驶或作业时,都无例外地存在着难以通行的现象,为了改善车辆在不规则地面上行驶的通过性能,人们采用运载平台来运载野外训练、演习所需物品。

现有的运载平台,采用了履带以适应野外地形,但是其并没有可以调整姿态的曲臂,这一类型的运载平台遇到坡面时无法调节角度,遇到较宽壕沟难以越过,总体来说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形,容易发生故障,履带与地面接触长度及面积无法在行进的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市面上存在较多的一种解决办法是在平台两侧增加一组或两组辅助鳍臂,可以达到同等效果,但是新增鳍臂需要设计复杂的空心轴结构及传动装置,另外单侧需要增加一条或两条履带,一方面增加了重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履带脱齿的风险,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单侧只需要一条履带的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张紧机构、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和履带,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车架两侧,包括张紧轮、承重轮和连接机构,张紧轮、承重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位于连接机构下方,以解决现有运载平台遇到坡面时无法调节角度或调节角度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张紧机构、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和履带,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车架两侧,包括张紧轮、承重轮和连接机构,张紧轮、承重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位于连接机构下方;

所述车架前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曲臂和曲臂轴,所述曲臂一端通过曲臂轴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曲臂另一端,所述曲臂轴还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

所述履带包覆于所述导向轮、张紧轮、承重轮和驱动轮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车架的侧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张紧机构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每侧至少设置两个张紧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张紧机构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每侧设置四个张紧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两侧设有空腔,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空腔中,所述连接机构为弹簧连杆机构,包括导杆和弹簧,所述导杆底部与承重轮连接,顶部与张紧轮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导杆上,所述车架两侧空腔顶部设有弹簧限位挡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重轮为轮组结构,所述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所述轮组铰接在连接机构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能够适应壕沟、山坡复杂地形,可以越过更宽的壕沟,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坡度的山地;且操作便捷,支撑稳定,通过改变曲臂的位置角度来调整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长度、面积以及车体的重心,保证了车架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台阶行驶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翻越壕沟行驶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上坡行驶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下坡行驶的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中张紧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履带、2-导向轮、3-曲臂、4-曲臂轴、5-张紧轮、6-张紧机构、601-导杆、602-弹簧、7-承重轮、8-车架、801-空腔、802-弹簧限位挡边、9-驱动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8、张紧机构6、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9和履带1,所述张紧机构6设置在车架8两侧,包括张紧轮5、承重轮7和连接机构,张紧轮5、承重轮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5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7位于连接机构下方;

所述车架8前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2、曲臂3和曲臂轴4,所述曲臂3一端通过曲臂轴4固定在车架8上,所述导向轮2设置在曲臂3另一端,所述曲臂轴4还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8、张紧机构6、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9和履带1,所述张紧机构6设置在车架8两侧,包括张紧轮5、承重轮7和连接机构,张紧轮5、承重轮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5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7位于连接机构下方;

所述车架8前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2、曲臂3和曲臂轴4,所述曲臂3一端通过曲臂轴4固定在车架8上,所述导向轮2设置在曲臂3另一端,所述曲臂轴4还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

所述履带1包覆于所述导向轮2、张紧轮5、承重轮7和驱动轮组9。

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车架8的侧方;

所述张紧机构6对称设置在车架8两侧,每侧至少设置两个张紧机构6;

所述张紧机构6对称设置在车架8两侧,每侧设置四个张紧机构6;

所述车架8两侧设有空腔801,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空腔801中,所述连接机构为弹簧连杆机构,包括导杆601和弹簧602,所述导杆601底部与承重轮7连接,顶部与张紧轮5连接,所述弹簧602套设在导杆601上,所述车架8两侧空腔801顶部设有弹簧限位挡边802,导杆601上可以设计有环形槽,用于放置弹簧602,将弹簧602与导杆601组合后插入空腔801中,然后与张紧轮5固定,车架8上的弹簧限位挡边802可以起到弹簧限位作用使得弹簧可以进一步受力变形。

导杆在张紧轮5和承重轮7滑动中起到阻尼和自动复位的作用,当地面不平的时候,凸起的地面会张紧轮5顶起来,从而带动张紧轮5运动,从而将上部分的履带1顶起来,起到张紧作用,当行驶过凸起路段后,为平整地面,则弹簧作用下,所有机构回到初始状态;

所述承重轮7为轮组结构,所述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所述轮组铰接在连接机构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车架8行驶在平面时,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曲臂3转动,使得导向轮2和下排所述的承重轮6之间的履带7与地面贴合平行,进而实现对履带1形态的调整;

当车架8上坡或下坡时,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曲臂3转动,使得导向轮组2和下排所述的承重轮7之间的履带1与坡面贴合平行,进而实现对履带1形态的调整;曲臂3摆放在不同位置,车架8的重心随之改变,在爬到坡顶或坡底即将进入到平面行时,驱动电机启动,将曲臂3摆放至平面,与曲臂3连接的导向轮2带动履带1在平面上传动,提高了车架8的机动性。

如图1、3所示,初始状态下,车体处于上坡状态,曲臂3处于水平位置,车头上扬,有一定的倾斜角,爬台阶时,倾斜角能帮助导向,过地面凸起障碍时也能帮助导向,从而顺利通过,爬坡的时候,整个车体的重心要求越低越好,越靠近车头越好,这样在爬更陡的坡度时不至翻车。

如果在爬坡过程中曲臂3向下调整,会将车头部分的重量降低,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整车的重心,有利于爬更大角度的斜坡。

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能够适应壕沟、山坡复杂地形,可以越过更宽的壕沟,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坡度的山地;且操作便捷,支撑稳定,通过改变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及接触面积来调整车架8的运动状态,保证了车架8的稳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