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9316发布日期:2020-08-05 00:5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



背景技术:

车把是自行车必备零件之一,没有车把就没法骑自行车,它是骑车、推车、拉车时用手把住的柄,是摩托车控制方向的操纵装置,相当于汽车的方向盘,车把应牢固安装在车身中,且保持车把平衡,车把也是自行车控制方向的操纵。

现有的自行车把立不具有调整的装置,所以在使用时,不能根据不同身高的人们进行调整车把的位置,致使在人们使用自行车时,容易存在不适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提出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根据不同身高的人们进行调整车把的位置,致使在人们使用自行车时,容易存在不适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包括两个安装管,两个安装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把手和自行车架,两个安装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转动连接,两个安装管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u型板和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管,所述移动管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延伸至移动管的上方并与u型板转动连接,所述移动管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螺纹罩,且螺纹罩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支撑环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螺杆贯穿限位板并与限位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管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环形斜口,且环形斜口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延伸至移动管内并与移动管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利用环形斜口和滑板的作用下,可以在连接柱进行转动时,滑板沿着环形斜口的轨迹进行运动,实现纵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支撑环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利用齿轮和齿条,可以在移动管移动时,带动连接柱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齿环,所述螺杆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一端贯穿固定齿环并延伸至固定齿环的一侧,所述移动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齿环,所述移动齿环与固定齿环活动啮合,在移动齿环和固定齿环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螺杆进行随时制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柱的另一端和矩形槽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磁铁,且两个磁铁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为n极和s极,两个磁铁相贴合,利用两个磁铁可以防止移动齿环随意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

通过螺纹罩、螺杆、移动柱和转盘的配合,可以在转动转盘时,可以带动移动管进行移动,在移动管进行移动时,这时可以在齿轮和齿条的作用下,可以带动连接柱进行转动,这时在环形斜口的作用下便会拉动升降杆向下进行移动,达到在移动管进行横向移动时,便会带动升降杆向下进行移动,达到带动位于上方的安装管进行转动的目的;

在移动齿环、固定齿环以及两个磁铁的配合下,在安装管转动的角度确定之后,即可推动转盘,使得移动齿环和固定齿环进行啮合,可以持续的保持对螺杆进行限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螺杆可以带动位于上方的安装管进行转动,以此可以使得对把手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使得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可以对把手进行随意调整,有效消除不适感,进一步可以大大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的移动管和支撑环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的结构三维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的螺杆和限位板连接结构下主视图。

图中:1安装管、2连接板、3u型板、4支撑环、5移动管、6升降杆、7螺杆、8限位板、9转轴、10齿条、11齿轮、12连接杆、13滑板、14连接柱、15移动柱、16转盘、17移动齿环、18固定齿环、19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包括两个安装管1,两个安装管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把手和自行车架,两个安装管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且两个连接板2转动连接,两个安装管1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u型板和支撑环4,支撑环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管5,移动管5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杆6,升降杆6的顶端延伸至移动管5的上方并与u型板3转动连接,移动管5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螺纹罩,且螺纹罩内螺纹连接有螺杆7,支撑环4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8,螺杆7贯穿限位板8并与限位板8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管5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9,转轴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上开设有环形斜口,且环形斜口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3,滑板13的一侧延伸至移动管5内并与移动管5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滑板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顶端与升降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齿轮11,支撑环4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10,齿条10与齿轮11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齿环18,螺杆7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柱15,移动柱15的一端贯穿固定齿环18并延伸至固定齿环18的一侧,移动柱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6,转盘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齿环17,移动齿环17与固定齿环18活动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柱15的另一端和矩形槽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磁铁19,且两个磁铁1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为n极和s极,两个磁铁19相贴合。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一种自行车用把立结构,包括两个安装管1,两个安装管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把手和自行车架,两个安装管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且两个连接板2转动连接,两个安装管1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u型板和支撑环4,支撑环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管5,移动管5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杆6,升降杆6的顶端延伸至移动管5的上方并与u型板3转动连接,移动管5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螺纹罩,且螺纹罩内螺纹连接有螺杆7,支撑环4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8,螺杆7贯穿限位板8并与限位板8转动连接。

其中,通过螺纹罩、螺杆7、移动柱15和转盘16的配合,可以在转动转盘16时,可以带动移动管5进行移动,在移动管5进行移动时,这时可以在齿轮11和齿条10的作用下,可以带动连接柱14进行转动,这时在环形斜口的作用下便会拉动升降杆6向下进行移动,达到在移动管5进行横向移动时,便会带动升降杆6向下进行移动,达到带动位于上方的安装管1进行转动的目的,在移动齿环17、固定齿环18以及两个磁铁19的配合下,在安装管1转动的角度确定之后,即可推动转盘16,使得移动齿环17和固定齿环18进行啮合,可以持续的保持对螺杆7进行限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螺杆7可以带动位于上方的安装管1进行转动,以此可以使得对把手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使得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可以对把手进行随意调整,有效消除不适感,进一步可以大大减少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管5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9,转轴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上开设有环形斜口,且环形斜口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3,滑板13的一侧延伸至移动管5内并与移动管5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滑板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顶端与升降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利用环形斜口和滑板13的作用下,可以在连接柱14进行转动时,滑板13沿着环形斜口的轨迹进行运动,实现纵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齿轮11,支撑环4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10,齿条10与齿轮11相啮合,利用齿轮11和齿条10,可以在移动管5移动时,带动连接柱14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齿环18,螺杆7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柱15,移动柱15的一端贯穿固定齿环18并延伸至固定齿环18的一侧,移动柱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6,转盘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齿环17,移动齿环17与固定齿环18活动啮合,在移动齿环和固定齿环18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螺杆7进行随时制动。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柱15的另一端和矩形槽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磁铁19,且两个磁铁1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为n极和s极,两个磁铁19相贴合,利用两个磁铁19可以防止移动齿环17随意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在需要对自行车把手进行调整时,首先可以在转动转盘16时,可以带动移动管5进行移动,在移动管5进行移动时,这时可以在齿轮11和齿条10的作用下,可带动转轴9进行转动,在转轴9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柱14进行转动,这时在环形斜口的作用下便会拉动升降杆6向下进行移动,达到在移动管5进行横向移动时,便会带动升降杆6向下进行移动,达到带动位于上方的安装管1进行转动的目的,在安装管1转动的角度确定之后,即可推动转盘16,使得移动齿环17和固定齿环18进行啮合,并且在两个磁铁19相吸合的作用下,可以防止移动齿环17随意进行移动,所以可以持续的保持对螺杆7进行限位的目的,进一步可以实现对安装管1限位,以此可以使得对把手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使得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可以对把手进行随意调整,有效消除不适感,进一步可以大大减少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