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5055发布日期:2021-02-05 10:4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为方便其携带与存放,推车往往是可以折叠的。现有的儿童推车种类繁多,推车车架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折叠后的效果也不同。公开号为cn11139190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车架的每组侧支架自身可实现收折,且两组侧支架可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靠拢收折,使得车架折叠后整体体积较小。但是,该前案中车架的折叠需要分两步操作,折叠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操作简便、折叠体积极小的儿童推车。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每侧的所述侧支架均至少包括前支架与后支架,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支架的底部,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支架的底部,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相对转动地连接,当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相对转动而逐渐收拢,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在两侧所述前支架之间的前撑架,所述前撑架包括分别通过前转轴与两侧所述前支架转动连接的两根前横杆,两根所述前横杆的相邻端部通过前连接轴转动地连接,每侧的所述侧支架还包括用于在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驱动所述前横杆转动而使两根所述前横杆转动收拢的第一驱动机构。
[0005]
优选地,每侧的所述后支架均包括沿长度方向滑动伸缩连接的后上支架与后下支架,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下支架的底部,当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所述后上支架与所述后下支架之间相对滑动缩短长度。
[0006]
优选地,每侧的所述侧支架还包括:侧杆,所述侧杆的下部、所述前支架的上部及所述后上支架的上部这三者中的两者转动连接且第三者转动地连接在前述两者中的一者上,或者所述三者绕同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推杆,所述侧杆的上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推杆上;撑杆,所述撑杆通过第一轴与所述后上支架转动地连接,所述撑杆的上部与所述推杆的下部转动地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的前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连杆的后部与所述撑杆转动地连接;所述侧支架还包括能够在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驱使所述后下支架与所述后上支架之间相对滑动缩短的第二驱动机构。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轴与所述撑杆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后下支架转动地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前联动杆,以及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前支架上的滑动件,所述前联动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前联动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与所述前横杆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横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转轴位于所述第四轴与所述前连接轴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能够在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相对趋近运动时驱使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前支架滑动的驱动件。
[0009]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后支架上,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五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动件上。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五轴在所述滑动件上位于所述第三轴的上方,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前支架向下滑动,所述前连接轴向上运动而使得两根所述前横杆相互转动收拢。
[0011]
优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在两侧所述后上支架之间的后撑架,所述后撑架包括分别通过后转轴与两侧所述后上支架转动连接的两根后横杆,两根所述后横杆的相邻端部通过后连接轴转动地连接,每侧的所述侧支架还包括用于在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驱使所述后横杆转动而使两根所述后横杆转动收拢的第三驱动机构。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后联动杆,所述后联动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一万向节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撑杆上,所述后联动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万向节转动地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后横杆上,沿所述撑杆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万向节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下方;沿所述后横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万向节位于所述后连接轴与所述后转轴之间。
[0013]
优选地,所述撑杆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体杆,以及自所述主体杆向前延伸的延伸杆,所述主体杆通过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后上支架转动地连接,所述延伸杆在所述主体杆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下方,所述延伸杆的前部与所述连杆的后部转动地连接。
[0014]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儿童推车结构简洁、折叠后体积极小,且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的设置,仅需一次操作即可实现侧支架及前撑架的同步收折,操作简便快速,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1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一具体实施例中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4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6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侧视图;附图7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剖视图;附图8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附图9为附图8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10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在折叠过程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附图11为附图10中d处的放大图;附图12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在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
附图13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在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14为本实施例中车架在折叠状态时的侧视图;其中:11、侧支架;111、前支架;112、后支架;1121、后上支架;1122、后下支架;113、侧杆;114、推杆;115、撑杆;1151、主体杆;1152、延伸杆;116、连杆;117、座杆;12、横撑组件;121、前横杆;122、后横杆;123、上撑杆;124、推把横杆;131、拉杆;132、前联动杆;133、滑动件;134、驱动连杆;135、后联动杆;136、第一万向节;137、第二万向节;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17]
以下关于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均是根据儿童乘坐在该儿童推车中所观察到的方位进行参考定义的。
[0018]
如图1至图14所示的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2与后轮组件3,以及用于将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车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侧支架11,以及可沿左右方向展开或收折地设置在两侧侧支架之间的横撑组件12。
[0019]
如图1、图6及图7所示,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每侧的侧支架11均包括:前支架111,前轮组件2设于前支架111的底部;后支架112,包括沿长度方向滑动伸缩连接的后上支架1121与后下支架1122,后轮组件3设于后下支架1122的底部;侧杆113,侧杆113的下部与后上支架1121的上部通过转轴n转动连接,前支架111的上部与后上支架1121的上部通过转轴p转动连接,转轴n位于转轴p的上方;推杆114,该推杆114此处为沿自身长度方向可伸缩的杆件,侧杆113的上部通过转轴m转动地连接在推杆114上;撑杆115,撑杆115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体杆1151,以及自主体杆1151向前延伸的延伸杆1152,主体杆1151的上部通过转轴s与推杆114的下部转动地连接,主体杆1151的中部通过第一轴a与后上支架1121转动地连接,延伸杆1152在主体杆115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轴a的下方;连杆116,连杆116的前部通过转轴q转动地连接在前支架111上,连杆116的后部通过转轴r与延伸杆1152的前部转动地连接;座杆117,座杆117的后部通过转轴u转动地连接在撑杆115上, 座杆117还通过转轴v转动地连接在侧杆113上,在座杆117的长度方向上,转轴v位于转轴u的前方。
[0020]
侧支架11还包括能够在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驱使后下支架1122与后上支架1121之间相对滑动缩短的第二驱动机构。
[0021]
如图1、图6及图7所示,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拉杆131,拉杆131的前端部通过第二轴b与主体杆1151的下端部转动连接,拉杆131的后端部通过转轴w与后下支架1122转动地连接,其中第二轴b在主体杆115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轴a的下方。当侧支架11折叠时,撑杆115绕第一轴a相对后上支架1121转动时,主体杆1151的下部向前运动,便会拉动拉杆131向前运动,从而使得后下支架1122与后上支架1121相对滑动缩短,进而使得后支架112
被联动收折。
[0022]
如图1及图2所示,横撑组件12包括设置在两侧前支架111之间的前撑架、设置在两侧后上支架1121之间的后撑架、设置在两侧座杆117之间的上撑架以及设置在两侧推杆114之间的推把横架。
[0023]
如图1及图2所示,前撑架包括分别通过前转轴f与两侧前支架111转动连接的两根前横杆121,两根前横杆121的相邻端部通过前连接轴g转动地连接。每侧的侧支架11还包括用于在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驱动前横杆121转动而使两根前横杆121相对转动收拢的第一驱动机构。
[0024]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前联动杆132,以及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前支架111上的滑动件133,前联动杆132的上端部通过第三轴c转动地连接在滑动件133上,前联动杆132的下端部通过第四轴d与前横杆121转动地连接。如图2及图3所示,在前横杆121的长度方向上,前转轴f位于第四轴d与前连接轴g之间,且前连接轴g、前转轴f、第三轴c及第四轴d的轴心线相互平行。
[0025]
如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能够在前支架111与后支架112相对趋近运动时驱使滑动件133沿前支架111滑动的驱动件,本实施例中,驱动件具体为驱动连杆134,驱动连杆134的上端部通过转轴t转动地连接在后上支架1121上、下端部通过第五轴e转动地连接在滑动件133上,第五轴e在滑动件133上位于第三轴c的上方。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滑动件133沿前支架111向下滑动,前连接轴g向上运动而使得两根前横杆121相互转动收拢。
[0026]
如图4及图5所示,后撑架包括分别通过后转轴h与两侧后上支架1121转动连接的两根后横杆122,两根后横杆122的相邻端部通过后连接轴i转动地连接。每侧的侧支架11还包括用于在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驱使后横杆122转动而使两根后横杆122转动收拢的第三驱动机构。
[0027]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三驱动机构包括后联动杆135,后联动杆135的一端部通过第一万向节136转动地连接在主体杆1151上,后联动杆135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万向节137转动地连接在同侧的后横杆122上。沿主体杆115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第一万向节136位于第一轴a的下方;沿后横杆122的长度方向上,第二万向节137位于后连接轴i与后转轴h之间。
[0028]
如图5所示,具体地,第一万向节136包括u形结构的第一连接片,该第一连接片通过转轴x1转动地连接在撑杆115的主体杆1151上,后联动杆135的一端通过转轴x3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接片上,上述转轴x1的轴心线与转轴x3的轴心线相互垂直地设置。相类似地,第二万向节137包括u形结构的第二连接片,该第二连接片通过转轴x2转动地连接在后横杆122上,后联动杆13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x4转动地连接在第二连接片上,上述转轴x2的轴心线与转轴x4的轴心线相互垂直地设置。由此,后横杆122与主体杆1151能够相对万向转动。
[0029]
如图1示,上撑架包括上撑杆123,上撑杆123具体为可沿左右方向收折的双十字撑杆件,当上撑杆123展开时,可对乘坐在该推车上的儿童形成支撑;如图10所示,当两组侧支架11相互靠拢时,上撑杆123能够沿左右方向折叠收拢。
[0030]
如图1所示,推把横架包括分别通过转轴j与两侧推杆114转动连接的两根推把横杆124,两根推把横杆124的相邻端部通过转轴k转动地连接。如图10所示,当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两根推把横杆124分别绕转轴j向下转动,转轴k向下运动,从而推把
横架在左右方向上收拢在两侧推杆114之间。
[0031]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可设置在上述侧支架11任意转动或滑动连接的杆件之间,以及推把横杆124的转轴k处,锁定机构并非技术方案的发明要点,可采用现有技术。
[0032]
如图8至图12所示,当需要折叠该儿童推车时,首先将锁定机构解锁,下压推把横杆124及推杆114,使得两侧的推把横杆124分别绕转轴j向下转动,且侧杆113及主体杆1151向后并向下转动翻折,从而联动后支架112与前支架111相互靠近收拢;此过程中,侧支架11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使后下支架1122与后上支架1121之间相对滑动缩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前横杆121转动而使两根前横杆121转动收拢,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使后横杆122转动而使两根后横杆122转动收拢;由此,在两侧的侧支架11各自收折的同时,联动横撑组件12沿左右方向收折而使两侧侧支架11相互收拢,推把横架也同时沿左右方向收折。
[0033]
车架最终的折叠状态如13及图14所示,仅需一次操作,即可实现车架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同步折叠,操作简便,折叠后各杆件结构紧凑,折叠体积极小,便于携带和存放。
[003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