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8644发布日期:2021-02-09 15:5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婴儿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车。


背景技术:

[0002]
婴儿车是婴幼儿的代步工具,其车体内的空间可供婴幼儿进行坐卧等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家长携带婴幼儿的出行活动,也为婴幼儿提供了舒适的乘坐及成长空间;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同功能的婴儿车,在婴幼儿较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度过,出行时仍需要平躺,软减震、高车款式的婴儿车比较方便家长对婴幼儿的看护;在婴幼儿较大时,可以进食一些婴儿餐,为方便给婴儿喂食常常会用到高餐椅,并且婴幼儿在学习行走阶段需要用到辅助婴幼儿行走的安全车,此时活动量也比较大,因此需要使用较低重心的婴儿车,防止婴儿车倾覆或婴幼儿摔下造成较大伤害;在使用婴儿车过程中,有的婴幼儿要面向家长才能有安全感,另一些则要面向前方,方便观察沿途新鲜事物,这就要求婴儿车具有调整座椅方向的功能;现有婴儿车的功能较为单一,使用寿命一般在一年左右便因不能满足婴幼儿成长需求而成为闲置品;并且现有婴儿车大多不具有摇篮功能,当婴幼儿由于烦躁或无聊等情绪而发生哭闹时,家长只能抱着晃动,才能止住婴幼儿的哭闹,这会加重家长体力上的负担和行动上的不便。
[0003]
为满足婴幼儿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采购不同的婴儿车和辅助椅会导致家庭购置费用增大,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占用较多的室内存放空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对婴儿车也出现多样化的需求,功能单一的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婴儿车多样化的需求。
[0004]
公开号为cn10261626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摇篮式多功能婴儿车,其篮体下端设有篮体座,篮座板上侧设有篮体槽,篮体座可在篮体槽内转动,从而实现篮体纵向摇摆的摇篮功能,由于摇摆动作由人力驱动并需要时刻控制平衡,且没有限位缓冲装置,使用过程中不仅会造成手臂疲劳,并且存在意外脱手从而使篮体一端由于重力不平衡突然下降的风险,对婴幼儿造成惊吓和伤害;另外由于是纵向摇摆,婴幼儿在使用这种摇篮时会出现头低脚高的状态,婴幼儿在这种状态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恐惧,这会对婴幼儿脆弱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依据钟摆效应设计的横向摇摆的摇篮不会突然下降,也不会使婴幼儿出现头低脚高的状态,从而可以避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其结构新颖,功能丰富,操作方便。
[0006]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包括座椅、车架机构、底盘机构、扶手架,其特征在于:座椅可调整俯仰倾角,并可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和卧躺空间,其内部可构成平整的平面以方便婴幼儿卧躺和玩耍,供婴幼儿乘坐的坐板可以调整高度以使婴幼儿保持舒适的坐姿,座椅经过其内部各部件调整后还可成为婴幼儿学习行走时的保
护车,车架机构上端与座椅后端可通过模块化的快插结构进行连接和分离,车架机构采用的多连杆结构,可方便地实现座椅高度、方向和位置的调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同时也能依据钟摆效应实现座椅的横向摇篮功能,车架机构下端与底盘机构紧固连接,扶手架下端与底盘机构紧固连接,底盘机构下设有的四个车轮均为独立悬挂,以提高底盘机构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通过扶手架更加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0007]
所述的座椅包括框架、靠背、翻板、连板、压簧螺钉、顶珠弹簧、顶珠、弹簧片、顶勾、前顶面、后顶面、定位架、插槽架、按钮、楔形块、螺母、顶杆、挂钩弹簧、紧定螺钉、挂钩,框架为座椅的主体支撑结构,翻板通过两个连板与框架实现转动连接,靠背可在框架后端上下滑动,并通过压簧螺钉、顶珠弹簧、顶珠、弹簧片、顶勾、定位架构成的定位机构实现靠背的位置调整和定位,以使不同体型和身高的婴幼儿均能调整到舒适的坐姿,在靠背处于最下端位置时,翻板向前翻转可使座椅底部构成平整的平面,供婴幼儿卧躺和玩耍,翻板向后翻转可使座椅成为婴幼儿学习行走时的保护车,插槽架上端与框架后侧上端构成转动副,插槽架下端通过楔形块、螺母、顶杆构成的调节机构来调整座椅的俯仰倾角,以使座椅能为不同喜好的婴幼儿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由插槽架、按钮、挂钩弹簧、紧定螺钉、挂钩构成的模块化快插结构可实现座椅与车架机构高效且快速的连接和分离。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框架两侧设有通风效果良好的网孔围挡,其前端设有横向扶手和直立挡板用于保护婴幼儿的安全,框架其底侧纵向设置有两个带圆角的矩形方孔,其中前端矩形方孔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尼龙布带,用以保护婴幼儿在学习行走的过程中防止摔伤,两个连板均与翻板和框架构成转动副,从而使翻板与框架构成转动连接,框架后端内部设置有两个导杆,靠背后侧所设的两个导孔与两个导杆配合安装,使靠背可相对于框架实现上下滑动,靠背底端设有的坐板形状及尺寸与框架底侧后端的矩形方孔相同。
[0009]
初始状态时,翻板向前翻转以覆盖框架前端的矩形方孔,靠背处于最低位置以使坐板覆盖框架后端的矩形方孔,从而使座椅底部构成平整的平面,供婴幼儿卧躺和玩耍。
[0010]
作为优选,框架后侧设有顶杆座,插槽架左侧上端与框架后侧上端构成转动副,插槽架右侧上端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端设有两个矩形的插孔,插槽架下端内部设有挂钩空腔和横向的按钮孔,挂钩安装于挂钩空腔内,且可在挂钩空腔内上下滑动,挂钩上端设有斜面结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开孔,按钮下侧设有斜面,按钮穿过挂钩中间的矩形开孔并安装于插槽架的按钮孔内,插槽架下端设有两个与挂钩空腔相通的螺纹孔,两个紧定螺钉分别安装于两个螺纹孔内,两个挂钩弹簧分别设置于两个紧定螺钉与挂钩之间,顶杆左端与顶杆座构成转动副,右端的螺纹结构与两个楔形块和两个螺母共同夹紧插槽架下端。
[0011]
初始状态时,在挂钩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挂钩处于挂钩空腔的上端位置,挂钩上端的斜面结构伸入到插槽架右侧上端的矩形凹槽内,向左按压按钮其下侧斜面推动挂钩向下移动,使挂钩上端的斜面结构缩回到挂钩空腔内;松开对按钮的按压后,在挂钩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挂钩恢复到初始位置。
[0012]
紧定螺钉与插槽架构成螺纹副连接,可通过调节紧定螺钉的位置来改变挂钩弹簧的压缩量,从而实现对按钮按压和回弹力度的调节。
[0013]
调节两个螺母在顶杆上的位置可实现座椅俯仰角度的调整:两个螺母在顶杆上向左移动则座椅前端向下倾斜,两个螺母在顶杆上向右移动则座椅前端向上倾斜。
[0014]
作为优选,框架后端设置有空腔结构,在空腔结构前侧下端设置有可转动的下挡轮,在空腔结构后侧纵向设置有棘齿条,在棘齿条上端位置设有可转动的上挡轮,定位架通过螺钉与靠背实现紧固连接,顶勾前侧设置有前顶面,后侧下端设置有后顶面,顶勾安装于定位架内部并构成转动副,两个弹簧片安装于定位架与顶勾之间,在弹簧片弹力作用下顶勾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定位架顶端设有螺纹孔,顶珠安装于螺纹孔下端并向下伸出,压簧螺钉通过螺纹副安装于螺纹孔上端,压簧螺钉与顶珠之间设有顶珠弹簧,通过调整压簧螺钉在螺纹孔内的位置可改变顶珠弹簧的压缩量,从而调整顶珠的回弹力度,顶勾下端可与棘齿条的齿牙啮合,从而实现靠背高度位置的定位。
[0015]
初始状态时,在弹簧片弹力作用下,顶勾的顶端位于顶珠左侧;当需要调整坐板高度时,向上拉动靠背,顶勾下端会在棘齿条的各齿间从下往上跳动,在此过程中顶勾上端始终处于顶珠左侧区间,当坐板移动到合适高度位置后停止向上拉动靠背,顶勾下端会卡在相应棘齿条的齿牙间不能向下移动,从而完成坐板的高度调整和定位。
[0016]
当需要降低坐板高度时,将靠背向上拉动至最高位置,在此过程中顶勾的前顶面会向上移动并接触到上挡轮,在上挡轮的推动下,顶勾会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其上端压缩并越过顶珠,到达顶珠的右侧区间,在顶珠的阻挡作用下顶勾上端不能自发越过顶珠到达左侧区间,此时顶勾下端脱离与棘齿条啮合,从而坐板可顺畅地向下滑动,当坐板滑动至最下端位置时,下挡轮会顶住顶勾的后顶面,在下挡轮推力作用下,顶勾逆时针转动,其上端压缩并越过顶珠到达左侧区间,从而恢复初始状态,并可继续调整坐板至合适高度。
[0017]
所述的车架机构包括摆杆、顶罩、第一立柱、第一滑套、第一弹簧、第二立柱、气压棒开关、下连杆、上连杆、气压棒、固定立柱、第二弹簧、第二滑套、第三立柱、锁止扳手、摇篮插杆、插杆弹簧、顶摆套、尾摆套,车架机构可通过摆杆实现与座椅的模块化连接,并可使座椅实现基于钟摆效应的横向摇篮功能,位于第一立柱顶端位置的锁止扳手可通过摇篮插杆实现对座椅摇篮功能的锁止,第一立柱可相对于第二立柱转动,并由第一滑套对转动位置进行锁止,下连杆和上连杆安装于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四者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气压棒通过顶摆套和尾摆套安装于下连杆和上连杆之间,用于调整第二立柱的高度,固定立柱下端与底盘机构紧固连接,第三立柱可相对于固定立柱转动,并由第二滑套对转动位置进行锁止。
[0018]
作为优选,摆杆左端为与插槽架右侧上端矩形凹槽尺寸相同的矩形板结构,矩形板结构上端设有两个插板,摆杆右端为圆轴结构,圆轴结构上侧竖直向设有一个圆孔,圆轴结构通过轴承与第一立柱上端构成转动副,第一立柱上端竖直向设有阶梯圆孔,摇篮插杆同轴安装于阶梯圆孔内并构成移动副,插杆弹簧安装于第一立柱上端与摇篮插杆之间,锁止扳手下端与摇篮插杆上端构成转动副,顶罩安装于第一立柱顶端。
[0019]
摆杆左端矩形板结构可嵌入插槽架的矩形凹槽内,矩形板结构上端的两个插板插入插槽架矩形凹槽上端的两个矩形的插孔内,挂钩可勾住矩形板结构下沿,从而实现座椅与车架机构的模块化连接;按压按钮可使挂钩内缩,从而可解除座椅与车架机构的连接。
[0020]
初始状态时,锁止扳手处于竖直状态,摇篮插杆在插杆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下插入摆杆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从而锁止座椅的摇篮功能,锁止扳手向右扳动至水平状态后,摇篮插杆向上移动并从摆杆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脱离并保持,从而可使座椅恢复摇篮功能。
[0021]
作为优选,第一立柱下端设有外花键,第二立柱上端通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推力球轴承与第一立柱下端构成转动副,第二立柱靠近上端位置设有外花键,第一滑套内部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内花键,其下端的内花键与第二立柱上的外花键配合构成移动副,使第一滑套可以在第二立柱上滑动而不能转动,第一滑套内部上端的内花键可与第一立柱下端的外花键配合,第一滑套下端与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0022]
初始状态时,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第一滑套上端的内花键始终与第一立柱下端的外花键配合,从而锁止第一立柱相对于第二立柱的转动;当需要转动第一立柱时,可向下按压第一滑套,使其上端的内花键脱离与第一立柱下端外花键的配合后,便可转动第一立柱至合适角度,之后松开对第一滑套的按压,使其上端的内花键与第一立柱下端外花键配合,从而锁定第一立柱的位置。
[0023]
作为优选,第三立柱下端设有外花键,固定立柱上端通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推力球轴承与第三立柱下端构成转动副,固定立柱靠近上端位置设有外花键,第二滑套内部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内花键,其下端的内花键与固定立柱上的外花键配合构成移动副,使第二滑套可以在固定立柱上滑动而不能转动,第二滑套内部上端的内花键可与第三立柱下端的外花键配合,第二滑套下端与固定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0024]
初始状态时,在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第二滑套上端的内花键始终与第三立柱下端的外花键配合,从而锁止第三立柱相对于固定立柱的转动;当需要转动第三立柱时,可向下按压第二滑套,使其上端的内花键脱离与第三立柱下端外花键的配合后,便可转动第三立柱至合适角度,之后松开对第二滑套的按压,使其上端的内花键与第三立柱下端外花键配合,从而锁定第三立柱的位置。
[0025]
向下按压第二滑套并将第三立柱转动180
°
后,松开对第二滑套的按压,从而锁止第三立柱的位置,可使座椅由朝前向变为朝后向,从而可以使婴幼儿由背对家长变为面对家长的状态。
[0026]
作为优选,上连杆和下连杆左端均与第三立柱构成转动副,右端均与第二立柱构成转动副,且上连杆安装于下连杆上侧,上连杆、下连杆、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气压棒上端通过顶摆套与上连杆构成转动副,气压棒下端通过尾摆套与下连杆构成转动副,气压棒开关安装于气压棒顶端位置且与上连杆构成转动副,座椅空载状态下,向下扳转气压棒开关可使气压棒伸长,使第二立柱位置升高,从而使座椅升高;在向下扳转气压棒开关状态下,向下按压座椅,可使气压棒收缩,从而使座椅降低,松开气压棒开关可锁止气压棒长度,从而锁止座椅的高度位置。
[0027]
当婴幼儿学习行走时,向下按压第二滑套并将第三立柱转动180
°
后,松开对第二滑套的按压,从而锁止第三立柱的位置,向下按压第一滑套并将第一立柱转动180
°
后,松开对第一滑套的按压,从而锁止第一立柱的位置,之后,向下扳动气压棒开关并向下按压座椅至合适高度后,松开气压棒开关从而锁止座椅的高度,将翻板向后翻转180
°
,露出其底下的矩形方孔和尼龙布带,将婴幼儿放置于矩形方孔内并使其两腿在尼龙布带两侧、两脚踏于地面,家长可通过扶手架控制婴儿车移动的速度和方向,不仅可使婴幼儿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也能防止婴幼儿摔伤,并且能使婴幼儿远离危险的区域和环境。
[0028]
所述的底盘机构包括底板、第一弹杆、第一上连杆、第一下连杆、左后腿杆、左后轮、右后轮、右后腿杆、第二下连杆、第二上连杆、第二弹杆、第三弹杆、第三上连杆、第三下
连杆、右前腿杆、右前轮、第四弹杆、第四上连杆、第四下连杆、左前腿杆、左前轮和刹车机构,底板为底盘机构的支撑主体,左前轮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左前腿杆、第四下连杆、第四上连杆、第四弹杆构成独立悬挂,右前轮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右前腿杆、第三下连杆、第三上连杆、第三弹杆构成独立悬挂,左后轮具有刹车机构,并通过左后腿杆、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第一弹杆构成独立悬挂,右后轮具有刹车机构,并通过右后腿杆、第二下连杆、第二上连杆、第二弹杆构成独立悬挂,四车轮独立悬挂提高了底盘机构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了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更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0029]
作为优选,左前腿杆前端与左前轮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上连杆后端与底板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下连杆上端与第四上连杆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左前腿杆构成转动副,第四弹杆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四上连杆的前端构成转动副;右前腿杆前端与右前轮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上连杆后端与底板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下连杆上端与第三上连杆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右前腿杆构成转动副,第三弹杆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三上连杆的前端构成转动副。
[0030]
作为优选,左后腿杆前端与底板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上侧设有刹车架,刹车架下侧安装有一套刹车机构,左后腿杆后端下侧与左后轮构成转动副,左后轮右侧设有左刹车盘,左刹车盘周向均匀设有十八个插孔,刹车机构可锁止左刹车盘从而锁止左后轮的转动,第一上连杆前端与底板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一下连杆上端与第一上连杆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左后腿杆构成转动副,第一弹杆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一上连杆后端构成转动副;右后腿杆前端与底板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上侧设有刹车架,刹车架下侧安装有一套刹车机构,右后腿杆后端下侧与右后轮构成转动副,右后轮左侧设有右刹车盘,右刹车盘周向均匀设有十八个插孔,刹车机构可锁止右刹车盘从而锁止右后轮的转动,第二上连杆前端与底板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二下连杆上端与第二上连杆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右后腿杆构成转动副,第二弹杆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二上连杆后端构成转动副。
[0031]
所述的刹车机构包括松刹板、刹车板、刹车插杆、刹车弹簧、滑轴、滑轴弹簧、刹车轴套、刹车下连杆、刹车上连杆、转轴,刹车轴套上端与刹车架紧固连接,滑轴同轴安装于刹车轴套内部且构成移动副,两者之间安装有滑轴弹簧,刹车插杆同轴安装于滑轴下端且构成移动副,两者之间安装有刹车弹簧,松刹板左端为踏板结构,右端上侧与刹车轴套构成转动副,右端下侧与刹车下连杆左端构成转动副,刹车板左端为踏板结构,其靠近中间位置与滑轴构成转动副,刹车上连杆上端与刹车架下侧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刹车下连杆右端、刹车板右端通过转轴构成同轴转动副。
[0032]
初始状态时,刹车机构处于解除状态,滑轴在滑轴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位于刹车轴套内部的最上端位置,刹车插杆在刹车弹簧弹力作用下处于滑轴最下端位置,且刹车插杆与左刹车盘无接触,此时刹车板左端处于上位,松刹板左端处于下位。
[0033]
当需要刹住左后轮时,向下踩踏刹车板左端,则滑轴向下移动,直至转轴接触并抵住刹车轴套外侧面,在此过程中刹车插杆插入左刹车盘上的插孔内,松刹板左端移动至上位,松开处于下位的刹车板便完成了左后轮的刹车过程。
[0034]
当需要解除左后轮的刹车时,向下踩踏松刹板左端,通过刹车下连杆,转轴被推离
刹车轴套,在滑轴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滑轴被推至最上端位置,随之刹车插杆从左刹车盘的插孔内抽离,刹车板从低位移动至高位,松刹板移动至低位,便完成了左后轮解除刹车的动作。
[0035]
右后轮的刹车原理和解除刹车原理与左后轮相同。
[003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7]

座椅的高度可以根据婴幼儿需要进行调节,承载较小的婴幼儿时,可将座椅位置适当调高,方便家长进行照看;婴幼儿较大时,可将座椅位置适当调低,降低整体重心,增加乘用的安全性。
[0038]

采用气压棒结构对座椅高度进行调整,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气压棒具有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提高了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0039]

座椅内坐板的高度可以根据婴幼儿体型和喜好,调整到舒适的高度,坐板的高度调整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不需要额外的开关进行锁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定位稳定可靠。
[0040]

座椅可以改变方向,座椅朝前时可使婴幼儿具有开阔的视野,座椅朝后时可使婴幼儿面对家长,不仅增加婴幼儿内心的安全感,还可方便家长与婴幼儿进行沟通和互动。
[0041]

座椅具有摇篮功能,可依据钟摆效应实现横向摇摆,座椅在摇摆过程中不会出现突然下降的危险,也不会出现头低脚高的状态使婴幼儿产生不安和紧张,能有效止住婴幼儿由于烦躁或无聊等情绪而引发的哭闹,减轻家长的负担。
[0042]

扳动锁止扳手可对摆杆的摆动进行锁止和解锁,从而锁止或解锁座椅的摇篮摆动功能,在移动婴儿车时可对摇篮功能进行锁止,提高安全性,婴幼儿哭闹时,可解锁摇篮功能,操作快速便捷。
[0043]

座椅与车架可通过模块化连接机构进行快速且稳固的连接,不仅提高了组装效率,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快速且方便地更换其他采用相同连接模块的座椅,提高婴儿车的互换性。
[0044]

座椅的俯仰倾角可根据婴幼儿喜好进行调整,提高了座椅乘坐的舒适性。
[0045]

将座椅调整到合适位置,并将翻板向后翻转180
°
后,婴儿车可变成婴幼儿学习行走时的保护车,并由家长通过扶手架控制婴儿车移动速度和方向,不仅使婴幼儿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也能防止婴幼儿摔伤,使婴幼儿远离危险的区域和环境。
[0046]

第一立柱相对于第二立柱的转动可由第一滑套进行锁止,第三立柱相对于固定立柱的转动可由第二滑套进行锁止,锁止结构操作方便,简单可靠,并且可通过改变花键键齿数量来改变转动角度的最小单位,即在花键键齿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可以转动任意角度后锁止。
[0047]
四个车轮均采用独立悬挂结构,提高了底盘机构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0048]
两个后轮均设置有刹车机构,刹车机构不是采用摩擦锁止原理,而是采用插杆插孔的机械式止转锁止结构,频繁或长时间使用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也不会受到油污粉尘等的影响,刹车效果稳定,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49]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0]
图2为座椅朝后向时的示意图。
[0051]
图3为保护婴幼儿学习行走时的示意图。
[0052]
图4为座椅的爆炸示意图。
[0053]
图5为坐板升高后的一个状态示意图。
[0054]
图6为坐板下降状态的示意图。
[0055]
图7为车架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0056]
图8为座椅摇篮功能锁止状态的示意图。
[0057]
图9为座椅摇篮功能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0058]
图10为第一立柱转动锁止状态示意图。
[0059]
图11为第一立柱可转动状态时的示意图。
[0060]
图12为第三立柱转动锁止状态示意图。
[0061]
图13为第三立柱可转动状态时的示意图。
[0062]
图14为底盘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63]
图15为刹车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0064]
图16为刹车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0065]
图17为刹车机构解除状态的示意图。
[0066]
图18为刹车机构锁止左后轮转动的示意图。
[0067]
图19为顶勾的结构示意图。
[0068]
附图标号:1座椅、101框架、101.1下挡轮、101.2导杆、101.3棘齿条、101.4上挡轮、101.5顶杆座、102靠背、102.1坐板、103翻板、104连板、105压簧螺钉、106顶珠弹簧、107顶珠、108弹簧片、109顶勾、109.1前顶面、109.2后顶面、110定位架、111插槽架、112按钮、113楔形块、114螺母、115顶杆、116挂钩弹簧、117紧定螺钉、118挂钩;
[0069]
2车架机构、201摆杆、201.1插板、202顶罩、203第一立柱、204第一滑套、205第一弹簧、206第二立柱、207气压棒开关、208下连杆、209上连杆、210气压棒、211固定立柱、212第二弹簧、213第二滑套、214第三立柱、215锁止扳手、216摇篮插杆、217插杆弹簧、218顶摆套、219尾摆套;
[0070]
3底盘机构、301底板、302第一弹杆、303第一上连杆、304第一下连杆、305左后腿杆、305.1刹车架、306左后轮、306.1左刹车盘、307松刹板、308刹车板、309右后轮、310右后腿杆、311第二下连杆、312第二上连杆、313第二弹杆、314第三弹杆、315第三上连杆、316第三下连杆、317右前腿杆、318右前轮、319第四弹杆、320第四上连杆、321第四下连杆、322左前腿杆、323左前轮、324刹车插杆、325刹车弹簧、326滑轴、327滑轴弹簧、328刹车轴套、329刹车下连杆、330刹车上连杆、331转轴;
[0071]
4扶手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73]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包括座椅1、车架机构2、底盘机构3、扶手架4,其特征在于:座椅1可调整俯仰倾角,并可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和卧躺空间,其内部可构成平整的平面以方便婴幼儿卧躺和玩耍,供婴幼儿乘坐的坐板可以调整高度以使婴幼儿保持舒适的坐姿,座椅1经过其内部各部件调整后还可成为婴幼儿学习行走时的保护车,车架机构2上端与座椅1后端可通过模块化的快插结构进行连接和分离,车架机构2采用的多连杆结构,可方便地实现座椅1高度、方向和位置的调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同时也能依据钟摆效应实现座椅1的横向摇篮功能,车架机构2下端与底盘机构3紧固连接,扶手架4下端与底盘机构3紧固连接,底盘机构3下设有的四个车轮均为独立悬挂,以提高底盘机构3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通过扶手架4更加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0074]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的座椅1包括框架101、靠背102、翻板103、连板104、压簧螺钉105、顶珠弹簧106、顶珠107、弹簧片108、顶勾109、前顶面109.1、后顶面109.2、定位架110、插槽架111、按钮112、楔形块113、螺母114、顶杆115、挂钩弹簧116、紧定螺钉117、挂钩118,框架101为座椅1的主体支撑结构,翻板103通过两个连板104与框架101实现转动连接,靠背102可在框架101后端上下滑动,并通过压簧螺钉105、顶珠弹簧106、顶珠107、弹簧片108、顶勾109、定位架110构成的定位机构实现靠背102的位置调整和定位,以使不同体型和身高的婴幼儿均能调整到舒适的坐姿,在靠背102处于最下端位置时,翻板103向前翻转可使座椅1底部构成平整的平面,供婴幼儿卧躺和玩耍,翻板103向后翻转可使座椅1成为婴幼儿学习行走时的保护车,插槽架111上端与框架101后侧上端构成转动副,插槽架111下端通过楔形块113、螺母114、顶杆115构成的调节机构来调整座椅1的俯仰倾角,以使座椅1能为不同喜好的婴幼儿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由插槽架111、按钮112、挂钩弹簧116、紧定螺钉117、挂钩118构成的模块化快插结构可实现座椅1与车架机构2高效且快速的连接和分离。
[0075]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的框架101两侧设有通风效果良好的网孔围挡,其前端设有横向扶手和直立挡板用于保护婴幼儿的安全,框架101其底侧纵向设置有两个带圆角的矩形方孔,其中前端矩形方孔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尼龙布带,用以保护婴幼儿在学习行走的过程中防止摔伤,两个连板104均与翻板103和框架101构成转动副,从而使翻板103与框架101构成转动连接,框架101后端内部设置有两个导杆101.2,靠背102后侧所设的两个导孔与两个导杆101.2配合安装,使靠背102可相对于框架101实现上下滑动,靠背102底端设有的坐板102.1形状及尺寸与框架101底侧后端的矩形方孔相同。
[0076]
初始状态时,翻板103向前翻转以覆盖框架101前端的矩形方孔,靠背102处于最低位置以使坐板102.1覆盖框架101后端的矩形方孔,从而使座椅1底部构成平整的平面,供婴幼儿卧躺和玩耍。
[0077]
如图4、图5所示,框架101后侧设有顶杆座101.5,插槽架111左侧上端与框架101后侧上端构成转动副,插槽架111右侧上端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端设有两个矩形的插孔,插槽架111下端内部设有挂钩空腔和横向的按钮孔,挂钩118安装于挂钩空腔内,且可在挂钩空腔内上下滑动,挂钩118上端设有斜面结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开孔,按钮112下侧设有斜面,按钮112穿过挂钩118中间的矩形开孔并安装于插槽架111的按钮孔内,插槽架111下端设有两个与挂钩空腔相通的螺纹孔,两个紧定螺钉117分别安装于两个螺纹孔内,两个挂钩弹簧116分别设置于两个紧定螺钉117与挂钩118之间,顶杆115左端与顶杆座101.5构
成转动副,右端的螺纹结构与两个楔形块113和两个螺母114共同夹紧插槽架111下端。
[0078]
如图6所示,初始状态时,在挂钩弹簧116弹力的作用下,挂钩118处于挂钩空腔的上端位置,挂钩118上端的斜面结构伸入到插槽架111右侧上端的矩形凹槽内,向左按压按钮112其下侧斜面推动挂钩118向下移动,使挂钩118上端的斜面结构缩回到挂钩空腔内;松开对按钮112的按压后,在挂钩弹簧116的弹力的作用下,挂钩118恢复到初始位置。
[0079]
紧定螺钉117与插槽架111构成螺纹副连接,可通过调节紧定螺钉117的位置来改变挂钩弹簧116的压缩量,从而实现对按钮112按压和回弹力度的调节。
[0080]
调节两个螺母114在顶杆115上的位置可实现座椅1俯仰角度的调整:两个螺母114在顶杆115上向左移动则座椅1前端向下倾斜,两个螺母114在顶杆115上向右移动则座椅1前端向上倾斜。
[0081]
如图4、图5、图6、图19所示,框架101后端设置有空腔结构,在空腔结构前侧下端设置有可转动的下挡轮101.1,在空腔结构后侧纵向设置有棘齿条101.3,在棘齿条101.3上端位置设有可转动的上挡轮101.4,定位架110通过螺钉与靠背102实现紧固连接,顶勾109前侧设置有前顶面109.1,后侧下端设置有后顶面109.2,顶勾109安装于定位架110内部并构成转动副,两个弹簧片108安装于定位架110与顶勾109之间,在弹簧片108弹力作用下顶勾109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定位架110顶端设有螺纹孔,顶珠107安装于螺纹孔下端并向下伸出,压簧螺钉105通过螺纹副安装于螺纹孔上端,压簧螺钉105与顶珠107之间设有顶珠弹簧106,通过调整压簧螺钉105在螺纹孔内的位置可改变顶珠弹簧106的压缩量,从而调整顶珠107的回弹力度,顶勾109下端可与棘齿条101.3的齿牙啮合,从而实现靠背102高度位置的定位。
[0082]
如图5所示,初始状态时,在弹簧片108弹力作用下,顶勾109的顶端位于顶珠107左侧;当需要调整坐板102.1高度时,向上拉动靠背102,顶勾109下端会在棘齿条101.3的各齿间从下往上跳动,在此过程中顶勾109上端始终处于顶珠107左侧区间,当坐板102.1移动到合适高度位置后停止向上拉动靠背102,顶勾109下端会卡在相应棘齿条101.3的齿牙间不能向下移动,从而完成坐板102.1的高度调整和定位。
[0083]
如图6所示,当需要降低坐板102.1高度时,将靠背102向上拉动至最高位置,在此过程中顶勾109的前顶面109.1会向上移动并接触到上挡轮101.4,在上挡轮101.4的推动下,顶勾109会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其上端压缩并越过顶珠107,到达顶珠107的右侧区间,在顶珠107的阻挡作用下顶勾109上端不能自发越过顶珠107到达左侧区间,此时顶勾109下端脱离与棘齿条101.3啮合,从而坐板102.1可顺畅地向下滑动,当坐板102.1滑动至最下端位置时,下挡轮101.1会顶住顶勾109的后顶面109.2,在下挡轮101.1推力作用下,顶勾109逆时针转动,其上端压缩并越过顶珠107到达左侧区间,从而恢复初始状态,并可继续调整坐板102.1至合适高度。
[0084]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车架机构2包括摆杆201、顶罩202、第一立柱203、第一滑套204、第一弹簧205、第二立柱206、气压棒开关207、下连杆208、上连杆209、气压棒210、固定立柱211、第二弹簧212、第二滑套213、第三立柱214、锁止扳手215、摇篮插杆216、插杆弹簧217、顶摆套218、尾摆套219,车架机构2可通过摆杆201实现与座椅1的模块化连接,并可使座椅1实现基于钟摆效应的横向摇篮功能,位于第一立柱203顶端位置的锁止扳手215可通过摇篮插杆216实现对座椅1摇篮功能的锁止,第一立柱203可相对于第二立柱206转动,并
由第一滑套204对转动位置进行锁止,下连杆208和上连杆209安装于第二立柱206和第三立柱214之间,四者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气压棒210通过顶摆套218和尾摆套219安装于下连杆208和上连杆209之间,用于调整第二立柱206的高度,固定立柱211下端与底盘机构3紧固连接,第三立柱214可相对于固定立柱211转动,并由第二滑套213对转动位置进行锁止。
[0085]
如图1、图2、图7所示,摆杆201左端为与插槽架111右侧上端矩形凹槽尺寸相同的矩形板结构,矩形板结构上端设有两个插板201.1,摆杆201右端为圆轴结构,圆轴结构上侧竖直向设有一个圆孔,圆轴结构通过轴承与第一立柱203上端构成转动副,第一立柱203上端竖直向设有阶梯圆孔,摇篮插杆216同轴安装于阶梯圆孔内并构成移动副,插杆弹簧217安装于第一立柱203上端与摇篮插杆216之间,锁止扳手215下端与摇篮插杆216上端构成转动副,顶罩202安装于第一立柱203顶端。
[0086]
摆杆201左端矩形板结构可嵌入插槽架111的矩形凹槽内,矩形板结构上端的两个插板201.1插入插槽架111矩形凹槽上端的两个矩形的插孔内,挂钩118可勾住矩形板结构下沿,从而实现座椅1与车架机构2的模块化连接;按压按钮112可使挂钩118内缩,从而可解除座椅1与车架机构2的连接。
[0087]
如图8、图9所示,初始状态时,锁止扳手215处于竖直状态,摇篮插杆216在插杆弹簧217弹力作用下向下插入摆杆201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从而锁止座椅1的摇篮功能,锁止扳手215向右扳动至水平状态后,摇篮插杆216向上移动并从摆杆201右端圆轴结构上侧的圆孔内脱离并保持,从而可使座椅1恢复摇篮功能。
[0088]
如图7、图10所示,第一立柱203下端设有外花键,第二立柱206上端通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推力球轴承与第一立柱203下端构成转动副,第二立柱206靠近上端位置设有外花键,第一滑套204内部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内花键,其下端的内花键与第二立柱206上的外花键配合构成移动副,使第一滑套204可以在第二立柱206上滑动而不能转动,第一滑套204内部上端的内花键可与第一立柱203下端的外花键配合,第一滑套204下端与第二立柱206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05。
[0089]
如图10、图11所示,初始状态时,在第一弹簧205弹力的作用下第一滑套204上端的内花键始终与第一立柱203下端的外花键配合,从而锁止第一立柱203相对于第二立柱206的转动;当需要转动第一立柱203时,可向下按压第一滑套204,使其上端的内花键脱离与第一立柱203下端外花键的配合后,便可转动第一立柱203至合适角度,之后松开对第一滑套204的按压,使其上端的内花键与第一立柱203下端外花键配合,从而锁定第一立柱203的位置。
[0090]
如图7、图12所示,第三立柱214下端设有外花键,固定立柱211上端通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推力球轴承与第三立柱214下端构成转动副,固定立柱211靠近上端位置设有外花键,第二滑套213内部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内花键,其下端的内花键与固定立柱211上的外花键配合构成移动副,使第二滑套213可以在固定立柱211上滑动而不能转动,第二滑套213内部上端的内花键可与第三立柱214下端的外花键配合,第二滑套213下端与固定立柱21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12。
[0091]
如图12、图13所示,初始状态时,在第二弹簧212弹力的作用下第二滑套213上端的内花键始终与第三立柱214下端的外花键配合,从而锁止第三立柱214相对于固定立柱211的转动;当需要转动第三立柱214时,可向下按压第二滑套213,使其上端的内花键脱离与第
三立柱214下端外花键的配合后,便可转动第三立柱214至合适角度,之后松开对第二滑套213的按压,使其上端的内花键与第三立柱214下端外花键配合,从而锁定第三立柱214的位置。
[0092]
如图2所示,向下按压第二滑套213并将第三立柱214转动180
°
后,松开对第二滑套213的按压,从而锁止第三立柱214的位置,可使座椅1由朝前向变为朝后向,从而可以使婴幼儿由背对家长变为面对家长的状态。
[0093]
如图1、图7所示,上连杆209和下连杆208左端均与第三立柱214构成转动副,右端均与第二立柱206构成转动副,且上连杆209安装于下连杆208上侧,上连杆209、下连杆208、第二立柱206和第三立柱214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气压棒210上端通过顶摆套218与上连杆209构成转动副,气压棒210下端通过尾摆套219与下连杆208构成转动副,气压棒开关207安装于气压棒210顶端位置且与上连杆209构成转动副,座椅1空载状态下,向下扳转气压棒开关207可使气压棒210伸长,使第二立柱206位置升高,从而使座椅1升高;在向下扳转气压棒开关207状态下,向下按压座椅1,可使气压棒210收缩,从而使座椅1降低,松开气压棒开关207可锁止气压棒210长度,从而锁止座椅1的高度位置。
[0094]
如图3所示,当婴幼儿学习行走时,向下按压第二滑套213并将第三立柱214转动180
°
后,松开对第二滑套213的按压,从而锁止第三立柱214的位置,向下按压第一滑套204并将第一立柱203转动180
°
后,松开对第一滑套204的按压,从而锁止第一立柱203的位置,之后,向下扳动气压棒开关207并向下按压座椅1至合适高度后,松开气压棒开关207从而锁止座椅1的高度,将翻板103向后翻转180
°
,露出其底下的矩形方孔和尼龙布带,将婴幼儿放置于矩形方孔内并使其两腿在尼龙布带两侧、两脚踏于地面,家长可通过扶手架4控制婴儿车移动的速度和方向,不仅可使婴幼儿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也能防止婴幼儿摔伤,并且能使婴幼儿远离危险的区域和环境。
[0095]
如图14所示,所述的底盘机构3包括底板301、第一弹杆302、第一上连杆303、第一下连杆304、左后腿杆305、左后轮306、右后轮309、右后腿杆310、第二下连杆311、第二上连杆312、第二弹杆313、第三弹杆314、第三上连杆315、第三下连杆316、右前腿杆317、右前轮318、第四弹杆319、第四上连杆320、第四下连杆321、左前腿杆322、左前轮323和刹车机构,底板301为底盘机构3的支撑主体,左前轮323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左前腿杆322、第四下连杆321、第四上连杆320、第四弹杆319构成独立悬挂,右前轮318为万向轮结构,并通过右前腿杆317、第三下连杆316、第三上连杆315、第三弹杆314构成独立悬挂,左后轮306具有刹车机构,并通过左后腿杆305、第一下连杆304、第一上连杆303、第一弹杆302构成独立悬挂,右后轮309具有刹车机构,并通过右后腿杆310、第二下连杆311、第二上连杆312、第二弹杆313构成独立悬挂,四车轮独立悬挂提高了底盘机构3的减震性能和通过性能,为婴幼儿提供了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也使家长能够更轻松地实现对婴儿车的操控。
[0096]
如图14所示,左前腿杆322前端与左前轮323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上连杆320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四下连杆321上端与第四上连杆320前端构成转动副,下端与左前腿杆322构成转动副,第四弹杆319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四上连杆320的前端构成转动副;右前腿杆317前端与右前轮318上端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上连杆315后端与底板301前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三下连杆316上端与第三上连杆315前端构成
转动副,下端与右前腿杆317构成转动副,第三弹杆314内置弹簧,其后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前端与第三上连杆315的前端构成转动副。
[0097]
左后腿杆305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上侧设有刹车架305.1,刹车架305.1下侧安装有一套刹车机构,左后腿杆305后端下侧与左后轮306构成转动副,左后轮306右侧设有左刹车盘306.1,左刹车盘306.1周向均匀设有十八个插孔,刹车机构可锁止左刹车盘306.1从而锁止左后轮306的转动,第一上连杆303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左侧构成转动副,第一下连杆304上端与第一上连杆303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左后腿杆305构成转动副,第一弹杆302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一上连杆303后端构成转动副;右后腿杆310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上侧设有刹车架,刹车架下侧安装有一套刹车机构,右后腿杆310后端下侧与右后轮309构成转动副,右后轮309左侧设有右刹车盘,右刹车盘周向均匀设有十八个插孔,刹车机构可锁止右刹车盘从而锁止右后轮309的转动,第二上连杆312前端与底板301后端右侧构成转动副,第二下连杆311上端与第二上连杆312后端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右后腿杆310构成转动副,第二弹杆313内置弹簧,其前端与底板301上侧构成转动副,其后端与第二上连杆312后端构成转动副。
[0098]
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的刹车机构包括松刹板307、刹车板308、刹车插杆324、刹车弹簧325、滑轴326、滑轴弹簧327、刹车轴套328、刹车下连杆329、刹车上连杆330、转轴331,刹车轴套328上端与刹车架305.1紧固连接,滑轴326同轴安装于刹车轴套328内部且构成移动副,两者之间安装有滑轴弹簧327,刹车插杆324同轴安装于滑轴326下端且构成移动副,两者之间安装有刹车弹簧325,松刹板307左端为踏板结构,右端上侧与刹车轴套328构成转动副,右端下侧与刹车下连杆329左端构成转动副,刹车板308左端为踏板结构,其靠近中间位置与滑轴326构成转动副,刹车上连杆330上端与刹车架305.1下侧构成转动副,其下端与刹车下连杆329右端、刹车板308右端通过转轴331构成同轴转动副。
[0099]
如图17所示,初始状态时,刹车机构处于解除状态,滑轴326在滑轴弹簧327弹力的作用下位于刹车轴套328内部的最上端位置,刹车插杆324在刹车弹簧325弹力作用下处于滑轴326最下端位置,且刹车插杆324与左刹车盘306.1无接触,此时刹车板308左端处于上位,松刹板307左端处于下位。
[0100]
如图18所示,当需要刹住左后轮306时,向下踩踏刹车板308左端,则滑轴326向下移动,直至转轴331接触并抵住刹车轴套328外侧面,在此过程中刹车插杆324插入左刹车盘306.1上的插孔内,松刹板307左端移动至上位,松开处于下位的刹车板308便完成了左后轮306的刹车过程。
[0101]
当需要解除左后轮306的刹车时,向下踩踏松刹板307左端,通过刹车下连杆329,转轴331被推离刹车轴套328,在滑轴弹簧327弹力的作用下,滑轴326被推至最上端位置,随之刹车插杆324从左刹车盘306.1的插孔内抽离,刹车板308从低位移动至高位,松刹板307移动至低位,便完成了左后轮306解除刹车的动作。
[0102]
右后轮309的刹车原理和解除刹车原理与左后轮306相同。
[0103]“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