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期转向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2881发布日期:2021-02-23 17:1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周期转向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走传动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周期转向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及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机械结构并被应用到廉价产品中,例如自行式广告板、玩具等设备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具备控制能力的电控机构。
[0003]
然而,目前大多数行驶及对应的转向控制采用的是简易单片机,采用电控及机械两套系统实现行进中的转向控制,而两个系统带来的是成本的提高及稳定性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周期转向行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控及机械两套系统实现行进中的转向控制,而两个系统带来的是成本的提高及稳定性的降低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周期转向行走装置,包括基座、动力源、总传动齿、行驶传动模块和转向传动模块;
[0006]
所述动力源装配于基座上,并与总传动齿传动连接;
[0007]
所述总传动齿分别与行驶传动模块和转向传动模块传动连接;
[0008]
所述行驶传动模块包括行驶传动齿组、轮轴、轴承和行驶轮,行驶传动齿组与总传动齿传动连接,轮轴通过轴承连接于基座上,轮轴上设有齿轮,并与行驶传动齿组相啮合,行驶轮连接于轮轴的两侧;
[0009]
所述转向传动模块包括第一转向传动齿轮、传动齿杆、第二转向传动轮和转向轮,第一转向传动齿轮竖直设置并轴连接于基座上,传动齿杆的一端端部通过转轴偏心连接于第一转向传动齿轮上,传动齿杆的另一端侧边设有齿条,第二转向传动轮水平设置,并与传动齿杆另一端侧边的齿条相啮合,转向轮装配于基座上,并与第二转向传动轮相连接。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微调滑块,微调滑块通过滑槽装配于基座上,滑槽上设有螺栓孔,微调滑块通过螺栓带动,第一转向传动齿轮轴连接于微调滑块上,用于第一转向传动齿轮轴靠近或远离转向轮。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动力源包括重物块、定滑轮、卷线筒,所述重物块连接于拉绳上,定滑轮通过支架装配于基座上方,重物块的拉绳绕过定滑轮并环绕在卷线筒上,卷线筒与总传动齿传动连接。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动力源选用电机。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转向离合装置,所述转向离合装置包括转向离合杆和转向离合齿轮,转向离合杆的一端铰接于基座上,转向离合齿轮铰接于转向离合杆上,转向离合齿轮分别与总传动齿和第一转型传动轮传动连接。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单向锁止轴承,单向锁止轴承设置于轮轴和行驶轮之间。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行驶轮上设有减重孔。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行驶轮的直径大于转向轮的直径。
[0017]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行驶传动模块及转向传动模块,通过单一动力源对两个模块进行共同操作,实现了行走机构行驶及转向的同时控制,避免了采用电控及机械双系统进行控制所带来的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周期转向行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周期转向行走装置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0021]
1、基座;
[0022]
11、微调滑块;12、滑槽;13、螺栓;14、转向离合杆;
[0023]
15、转向离合齿轮;
[0024]
2、动力源;
[0025]
21、重物块;22、定滑轮;23、卷线筒;
[0026]
3、总传动齿;
[0027]
4、行驶传动模块;
[0028]
41、行驶传动齿组;42、轮轴;43、单向锁止轴承;
[0029]
44、行驶轮;45、减重孔;
[0030]
5、转向传动模块;
[0031]
51、第一转向传动齿轮;52、传动齿杆;53、第二转向传动齿轮;
[0032]
54、转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4]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周期转向行走装置,包括基座1、动力源2、总传动齿3、行驶传动模块4和转向传动模块5。动力源2、总传动齿3、行驶传动模块4和转向传动模块5装配于基座1上,动力源2包括重物块21、定滑轮22、卷线筒23,重物块21与拉绳相连接,定滑轮22通过支架轴连接于基座上方,卷线筒23与总传动齿3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卷线筒与总传动齿直连,以简化设备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调整总传动齿的速率,也可采用卷线筒连接不同直径的齿轮,再通过齿轮与总传动齿啮合的方式,实现对总传动齿的转速调整)重物块21连接的拉绳另一端缠绕于卷线筒上。总传动齿3轴连接于基座1上。行驶传动模块4包括行驶传动齿组41、轮轴42、轴承43、行驶轮44,行驶传动齿组41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传动齿轮,用于将总传动齿3的输出动力输送至轮轴42的指定受力区,并通过直径不一的齿轮控制转速。轮轴42装配于基座1上,轮轴42上预设有齿轮,与行驶传动齿组41相啮合,以实现轮轴42的传动。行驶轮44连接于轮轴44的两端。转向传动模块5包括第一转向传动齿轮51、传动齿杆52、第二转向传动齿轮53和转向轮54,第一转向传动齿轮51水平设置,且轴连接于基座1上,传动齿杆52的一端通过转轴偏心连接于第一转向传动齿
轮51上,传动齿杆52的另一端侧边设有齿条,并与第二转向传动齿轮53相啮合,第二转向传动齿轮53水平设置,并通过转轴连接于转向轮54上,转向轮54装配于基座1上。
[0035]
根据上述结构,在周期转向行走装置的工作过程中,使用者抬起重物块,拉绳卷收至卷线筒上,随后放下重物块,重物块的绳索绕过定滑轮,并拉动卷线筒,卷线筒转动带动总传动齿,总传动齿的一部分动力传递至行驶传动模块上,行驶传动齿组将总传动齿输出的动力向轮轴传递,并进一步传递至行驶轮上,实现行走装置的前进。总传动齿的另一部分动力传递至第一转向传动齿轮上,第一转向传动齿轮上通过转轴偏心连接的传动齿杆一端端部随第一转向传动齿轮的转动而运动,传动齿杆的另一端作往复运动,并通过侧边的齿条带动第二转向传动齿轮,进而带动转向轮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周期性转动,使得行走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得以进行s形路线的行走。通过设置行驶传动模块及转向传动模块,在移动式广告板、玩具等结构上实现了通过单一动力源对两个模块进行共同操作,实现了行走机构行驶及转向的同时控制,避免了采用电控及机械双系统进行控制所带来的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
[0036]
请参阅图2,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微调滑块11,微调滑块11通过滑槽12滑动连接于基座1上,滑槽12上设有螺纹孔,螺栓13穿过螺纹孔并与微调滑块11通过螺纹孔相连,用于通过螺栓转动,调整第一转向传动齿轮距离转向轮的距离,以移动传动齿杆,对转向轮的初始转动角度进行调整,提高行走装置的精度。
[0037]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动力源可选用电机,通过设置电机,便于提高行走装置的行走距离,且便于通过正反转及步进电机结构控制行驶,进一步提高行走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0038]
请参阅图2,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向离合装置,转向离合装置包括转向离合杆14和转向离合齿轮15,转向离合杆14的一端铰接于基座1上,另一端轴连接转向离合齿轮15,转向离合齿轮15与总传动齿3及第一转向传动齿轮51传动连接,通过设置转向离合装置,便于在不需要转向时,通过转动转向离合杆使得转向离合齿轮与第一转向传动齿轮分离,使得行走装置保持固定角度行走。
[0039]
请参阅图2,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单向锁止轴承43,轮轴42通过单向锁止轴承与轮轴连接,通过设置单向锁止轴承,便于在转弯过程中,通过单向锁止轴承在线速度较大的一侧通过解锁以平衡行驶轮的速度差,提高行走的流畅性,避免转向时两轮的拖拽产生异响。
[0040]
请参阅图2,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行驶轮44上设有减重孔45,通过设置减重孔,便于减少行驶时的阻力。
[0041]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转向轮54的直径小于行驶轮44的直径。
[0042]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传动齿杆上设有螺栓及滑块,滑块通过螺纹孔装配于第一转向传动齿轮上,螺栓沿直径方向设置,传动齿杆的一端端部轴连接于滑块上,便于通过调整滑块位置,控制转向轮的转动角度。
[0043]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