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3361发布日期:2021-03-16 22:24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20118766.4,公开(公告)号:cn201400247y)公开了电动车加热把手,包括呈管状的内套,内套的外壁上开有呈螺旋状的定位槽,在内套上沿着定位槽缠绕设置有电热丝,在内套上包覆有用于握手的外套。

现有技术中电动车加热把手的缺点和不足有:

1、在使用者使用时,无法感知手心的温度;

2、无法对外界的温度进行感知;

3、不能有效智能地对把手温度进行调节,驾驶者在驾驶的时候还需要手动调节温度,不利于提高驾驶安全性。

综上所述,现有电动车加热把手有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加热过程没有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实际温度),调整到合适的温度,这样会降低用户的体验,而且不能对外界温度进行感知,且需要手动调节,不利于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无法感知手心的温度,及外界温度,无法高效智能地对温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包括把柄和加温组件,所述把柄内部中空,该加温组件置于把柄内部;所述加温组件包括加热管、外壳、温度传感器二、线组件和保险丝,所述加热管固定安装于外壳内部,所述外壳与保险丝、温度传感器二和线组件设于外壳端面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与外壳内壁不接触,且所述加热管的外表面与外壳内壁间隙在0.1mm至0.2mm。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呈u形。

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条形齿,所述条形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条形齿均匀分布与外壳圆周上,所述条形齿的长度方向在外壳轴向方向上,且所述把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条形齿对应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线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信号线,所述加热管、温度传感器二、保险丝、正极、负极和信号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把柄包括温度传感器一、挡圈一、挡圈二和弧面,所述把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凹槽,且所述把柄外表面与防滑凹槽的过渡连接处为弧面,所述温度传感器一固定安装于防滑凹槽内,所述把柄两端面分别通过挡圈一和挡圈二与加温组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加热过程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实际温度),调整到合适的温度,这样会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能对外界温度进行感知,可以根据外界的实际情况进行加温,而且不需要手动调节,完全实现自动调节,这样会非常有利于驾驶安全,避免用户因为调节温度而导致驾驶事故的发生或者发生的概率,在冬天,寒冷的天气条件下,由于外界温度对手的影响,可能导致手部由于低温而不够灵活或者反应迟钝,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增加手部温度,可以使手部能够保持较高的灵活程度进而保证安全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实施例的加温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实施例的把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实施例的把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把柄1,温度传感器一11,防滑凹槽12,挡圈一13,挡圈二14,弧面15,加温组件2,加热管21,外壳22,温度传感器二23,线组件24,正极241,负极242,信号线243,条形齿25,保险丝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包括把柄1和加温组件2,把柄1内部中空,该加温组件2置于把柄1内部;加温组件2包括加热管21、外壳22、温度传感器二23、线组件24和保险丝26,加热管21固定安装于外壳22内部,外壳22与保险丝26、温度传感器二23和线组件24设于外壳22端面上并与其固定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个把手可一实现加温的效果,在寒冷的冬日里,骑电动车总是让人望而却步,最重要的原因是冷,然而在给电动车装上这款电动车加热把手就会给人一种暖意涌上心头的感觉,当启动电动车时,把手的温度就会瞬间随着电动车的启动而逐渐升温,直至适合人体的温度,使用者握住把手时不会感到寒冷,反而会感到双手瞬间温暖了起来,这时再加上常用的电动车手套,就不会有一点寒冷的感觉,驾驶电动车就会更加自然而轻松,同时这款把手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二23,这样就会更具外界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加功率,来维持散热的损耗,保证温度维持在合适的数值。

作为优选的方案,加热管21与外壳22内壁不接触,且加热管21的外表面与外壳22内壁间隙在0.1mm至0.2mm。这样的设置使得接触面能够贴得更紧,有利于加热管21发热的同时有效将热量传递到外壳22上,并且一定的间隙有利于该装置在安装的时候工人更加方便操作。

作为优选的方案,加热管21呈u形。加热管21这样的设置使得加热管21紧贴外壳22内壁,有利于热量的传递,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效快速地将加热管21的热量传递出去,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在使用时的体验。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一种电动车加热把手,包括把柄1和加温组件2,把柄1内部中空,该加温组件2置于把柄1内部;加温组件2包括加热管21、外壳22、温度传感器二23、线组件24和保险丝26,加热管21固定安装于外壳22内部,外壳22与保险丝26、温度传感器二23和线组件24设于外壳22端面上并与其固定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个把手可一实现加温的效果,在寒冷的冬日里,骑电动车总是让人望而却步,最重要的原因是冷,然而在给电动车装上这款电动车加热把手就会给人一种暖意涌上心头的感觉,当启动电动车时,把手的温度就会瞬间随着电动车的启动而逐渐升温,直至适合人体的温度,使用者握住把手时不会感到寒冷,反而会感到双手瞬间温暖了起来,这时再加上常用的电动车手套,就不会有一点寒冷的感觉,驾驶电动车就会更加自然而轻松,同时这款把手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二23,这样就会更具外界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加功率,来维持散热的损耗,保证温度维持在合适的数值。

作为优选的方案,加热管21与外壳22内壁不接触,且加热管21的外表面与外壳22内壁间隙在0.1mm至0.2mm。这样的设置使得接触面能够贴得更紧,有利于加热管21发热的同时有效将热量传递到外壳22上,并且一定的间隙有利于该装置在安装的时候工人更加方便操作。

作为优选的方案,加热管21呈u形。加热管21这样的设置使得加热管21紧贴外壳22内壁,有利于热量的传递,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效快速地将加热管21的热量传递出去,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在使用时的体验。

作为优选的方案,外壳22设有条形齿25,条形齿25设有多个,多个条形齿25均匀分布与外壳22圆周上,条形齿25的长度方向在外壳22轴向方向上,且把柄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条形齿25对应的凹槽。这样设置有效提高了外壳22与把柄1固定的稳定性,当把柄1固定在外壳22时,外壳22上的条形齿25就与把柄1上条形齿25对应的凹槽相嵌合,这样外壳22与把柄1无需涂胶就可以保证这两个零件之间不会发生转动,影响把柄1的使用。

作为优选的方案,线组件24包括正极241、负极242和信号线243,加热管21、温度传感器二23、保险丝26、正极241、负极242和信号线243电性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电动车加热把手可以获得手外界的温度,进而作出对应的调整,当外界的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二23可以检测出来,并且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接收到信号,再通过正负极242将加热管21加温,保险丝26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电路会自动切断,起到保护电路及使用者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方案,把柄1包括温度传感器一11、挡圈一13、挡圈二14和弧面15,把柄1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凹槽12,且把柄1外表面与防滑凹槽12的过渡连接处为弧面15,温度传感器一11固定安装于防滑凹槽12内,把柄1两端面分别通过挡圈一13和挡圈二14与加温组件2固定连接。把柄1这样的设置使得电动车加热把手可以获得手心的温度,进而作出对应的调整,防滑凹槽12可以使把手的摩擦力增大,增加把手的握持感,同时在把柄1两端面分别设有挡圈一13和挡圈二14,可以保证手握在把手上时不至于向把柄1的两端滑动,同时把柄1的弧面15呈鼓形,增加了把手的握持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把柄1中部隆起,刚好和手心贴合。

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

这样设置有效提高了外壳22与把柄1固定的稳定性,当把柄1固定在外壳22时,外壳22上的条形齿25就与把柄1上条形齿25对应的凹槽相嵌合,这样外壳22与把柄1无需涂胶就可以保证这两个零件之间不会发生转动,影响把柄1的使用。这样的设置使得电动车加热把手可以获得手外界的温度,进而作出对应的调整,当外界的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二23可以检测出来,并且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接收到信号,再通过正负极242将加热管21加温,保险丝26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电路会自动切断,起到保护电路及使用者的作用。把柄1这样的设置使得电动车加热把手可以获得手心的温度,进而作出对应的调整,防滑凹槽12可以使把手的摩擦力增大,增加把手的握持感,同时在把柄1两端面分别设有挡圈一13和挡圈二14,可以保证手握在把手上时不至于向把柄1的两端滑动,同时把柄1的弧面15呈鼓形,增加了把手的握持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把柄1中部隆起,刚好和手心贴合。

本电动车加热把手的使用方法为:

使用者在使用时只需启动电动车,该电动车加热把手会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数值探测的外界温度和使用者手心的温度,对把手的加热管21进行加温,加热管21的热量传递到外壳22上,进而起到温度调节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