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的后平叉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9432发布日期:2021-05-11 14:48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的后平叉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车架的后平叉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后平叉是一种用于安装后轮胎的车架支撑件。后平叉分为单摇臂和双摇臂,单摇臂指一个摇臂单侧连接后轮胎,双摇臂指左右两个摇臂双侧连接后轮胎,单摇臂相比于双摇臂成本更高、安装更方便,但由于双摇臂存在稳定性强、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摩托车或者电动车上。

传统双摇臂的两个摇臂是对称的,如专利号为cn201720174520.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后平叉,所述后平叉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叉臂,两个叉臂的前端部连为一体。上述结构的后平叉呈u型结构,没有设计其他加强结构,因此只能通过增加摇臂的体积来提升强度,导致成本比较高、重量比较重。

另外,在轮胎的一侧还设有链轮座、链轮压盘等结构,而车架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这势必导致车架后轮处的重心是偏心的,这不利于新人驾驶员的骑行,也不利于保持高速状态下的车辆平稳,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重量轻、成本低的后平叉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架的后平叉安装结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后减震支架和后平叉安装位,所述后平叉安装位上转动设置有后平叉,

所述后平叉包括转动轴套,转动轴套的左右两侧焊接有大小不同的左摇臂和右摇臂;所述转动轴套通过后平叉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后平叉安装位上,所述左摇臂和右摇臂的后端通过后轮轴安装有后轮胎,所述后轮胎的右侧设置有链轮座以及链轮压盘,所述链轮压盘所在一侧的右摇臂重量小于另一侧的左摇臂重量;

所述左摇臂和右摇臂的中部设置有后减震座,所述后减震座和后减震支架之间设置有后减震器。

优选地,所述左摇臂和右摇臂的重量差能够平衡链轮座以及链轮压盘的重量。

优选地,所述右摇臂后端向上延伸设置有刹车安装盘。

优选地,所述后减震座的中部延伸设置有两后减震安装耳,所述后减震支架的中部开设有减震器安装槽,所述后减震器两端分别通过固定销转动设置在两后减震安装耳以及减震器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后减震座的前后端面均为内凹型弧面。

优选地,所述左摇臂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弧形加强部,弧形加强部的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上大下小的内弧面,所述弧形加强部上方设置有部件安装耳。

优选地,所述右摇臂前端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链轮的链滑块,所述链滑块包括弯曲的导向片,导向片的中部设置有与链条宽度间隙相适配的导向条,导向片的两侧还延伸设置有若干个限制链条左右位置的限位片、其前后两端还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并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后平叉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片包括依次弯折成型的水平支撑部、上倾斜导向部、圆弧部以及下倾斜导向部;所述上倾斜导向部和下倾斜导向部上设置有导向条。

优选地,所述上倾斜导向部和下倾斜导向部之间的侧面设置有安装连接部,安装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并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右摇臂上。

优选地,所述左摇臂和右摇臂的后端均开设有调节后轮轴的调节槽和调节孔,所述调节槽的内端设置有调链器螺栓;

所述后轮轴通过衬套穿设在调节孔内,且衬套外侧的后轮轴两端分别套装有链条指示片,所述链条指示片抵接在调链器螺栓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后平叉的结构,相比于对称式设计的后平叉,强度并没有减少,同时还节省了用料、减轻了重量,更加个美观。其次,所述左摇臂和右摇臂的重量差能够平衡链轮座以及链轮压盘的重量,保持车辆后部的重心在车架的对称面上,有利于新人驾驶员的骑行以及有利于提高高速状态下的车辆平稳性。

2、本实用新型的后减震器直接安装在后平叉中部的后减震座上,一方面方便了后减震器的安装;另一方面,后减震座也增加了后平叉的强度。

3、本实用新型链滑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的定位链条,防止链条脱落,同时保证链条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平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平叉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平叉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链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3-后减震支架;14-减震器安装槽;15-后平叉安装位;

70-后平叉;71-转动轴套;72-左摇臂;721-弧形加强部;722-内弧面;723-部件安装耳;73-右摇臂;731-刹车安装盘;74-后平叉轴;75-后减震座;751-后减震安装耳;752-内凹型弧面;76-调节槽;77-调节孔;78-调链器螺栓;79-刻度线;

80-后轮轴;81-后轮胎;82-链轮座;83-链轮压盘;84-衬套;85-链条指示片;86-自锁螺母;

90-链滑块;91-导向片;911-水平支撑部;912-上倾斜导向部;913-圆弧部;914-下倾斜导向部;92-导向条;93-限位片;94-第一固定孔;95-安装连接部;96-第二固定孔;

100-车架;101-后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车架的后平叉安装结构,包括车架100,所述车架100上设置有后减震支架13和后平叉安装位15,所述后平叉安装位15上转动设置有后平叉70。

如图4所示,所述后平叉70包括转动轴套71,转动轴套71的左右两侧焊接有大小不同的左摇臂72和右摇臂73。所述转动轴套71通过后平叉轴74转动设置在所述后平叉安装位15上,所述左摇臂72和右摇臂73的后端通过后轮轴80安装有后轮胎81,所述后轮胎81的右侧设置有链轮座82以及链轮压盘83,所述右摇臂73后端向上延伸设置有用于安装碟刹的刹车安装盘731。

所述链轮压盘83所在一侧的右摇臂73重量小于另一侧的左摇臂72重量。优选地,所述左摇臂72和右摇臂73的重量差能够平衡链轮座82以及链轮压盘83的重量。

优选地,所述左摇臂72和右摇臂73的中部设置有后减震座75,所述后减震座75和后减震支架13之间设置有后减震器101。具体地,所述后减震座75的中部延伸设置有两后减震安装耳751,所述后减震支架13的中部开设有减震器安装槽14,所述后减震器101两端分别通过固定销转动设置在两后减震安装耳751以及减震器安装槽14内。另外,如图6所示,为了增加支撑强度,所述后减震座75的前后端面均为内凹型弧面752。

如图5所示,所述左摇臂72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弧形加强部721,弧形加强部721的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上大下小的内弧面722,所述弧形加强部721上方设置有部件安装耳723。本实施例中,弧形加强部721的结构为了提升左摇臂72的支撑强度,同时,方便其他车辆部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后平叉的结构,相比于对称式设计的后平叉,强度并没有减少,同时还节省了用料、减轻了重量,更加个美观。其次,所述左摇臂和右摇臂的重量差能够平衡链轮座以及链轮压盘的重量,保持车辆后部的重心在车架的对称面上,有利于新人驾驶员的骑行以及有利于提高高速状态下的车辆平稳性。

如图7所示,所述右摇臂73前端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链轮的链滑块90,所述链滑块90包括弯曲的导向片91,导向片91的中部设置有与链条宽度间隙相适配的导向条92,导向片91的两侧还延伸设置有若干个限制链条左右位置的限位片93、其前后两端还开设有第一固定孔94,并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后平叉70上。

具体地,所述导向片91包括依次弯折成型的水平支撑部911、上倾斜导向部912、圆弧部913以及下倾斜导向部914,所述上倾斜导向部912和下倾斜导向部914上设置有导向条92。所述水平支撑部911用于支撑中部的链条,防止其下陷,减弱启动时发动机带动后轮的顿挫感。为了防止导向片91变形,所述上倾斜导向部912和下倾斜导向部914之间的侧面设置有安装连接部95,安装连接部95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96,并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右摇臂73上。本实用新型链滑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的定位链条,防止链条脱落,同时保证链条的稳定运行。

如图2所示,所述左摇臂72和右摇臂73的后端均开设有调节后轮轴80的调节槽76和调节孔77,所述调节槽76的内端设置有调链器螺栓78,所述调链器螺栓78为一安装有调节螺母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调节槽76的螺纹孔内。

所述后轮轴80通过衬套84穿设在调节孔77内,并通过自锁螺母86固定。所述衬套84外侧的后轮轴80两端分别套装有链条指示片85,链条指示片85为一l型金属片,且所述链条指示片85抵接在调链器螺栓78上。为了方便对照左右侧的调节位置,所述调节槽76的外壁上刻有若干等距的刻度线79。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