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7591发布日期:2021-08-27 10:5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板中转装置。



背景技术:

pcb(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pcb板在各个工序之间的转移需要使用运输车。

现有运输车在工序间运输过程中因工厂工序间距离较远中间有一段距离是在厂区外,下雨在运输的过程人员要找物料将pcb板盖起来,且易造成成品板淋湿,造成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公司成本的上升,且不同类型的pcb板大小不一致,现有运输车不能适应不同大小的pcb板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pcb板运输装置无法遮挡pcb板和不能适应不同大小的pcb板转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b板中转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遮挡pcb板,防止pcb板淋湿或沾尘,适用于不同大小的pcb板中转运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cb板中转装置,包括底盘、隔板、托板和盖体;

所述底盘为长方形板体,底盘下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底盘的左侧面上连接有扶手,底盘上表面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为沿底盘长度方向的竖直的长方形板体,隔板为多个,多个隔板沿底盘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隔板中最前侧的隔板的前侧面与底盘前端之间有间距、最后侧的隔板的后侧面与底盘的后端之间有间距,隔板的左右两端与底盘的左右两端之间均有间距,每个隔板的下部左侧设置有第一弧形通孔,每个隔板的下部右侧设置有第二弧形通孔,同一个隔板上的第一弧形通孔和第二弧形通孔呈左右对称状态,且多个隔板上的第一弧形通孔前后相对、第二弧形通孔前后相对,多个隔板外套装有托板;

所述托板为水平状的长方形板,托板的长度大于隔板的长度,托板的宽度大于多个隔板中最前侧的隔板前侧面与最后侧的隔板后侧面之间的距离,托板上设置有多个沿托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有数量与隔板数量一致,托板经长条形通孔套装在隔板上,长条形通孔的内壁与隔板的侧壁滑动接触,托板前侧面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贯穿托板前后侧面的腰形通孔;

所述盖体包括左盖体和右盖体,所述左盖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顶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顶板组成下端和右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盖体的左侧板与隔板左侧的底盘上表面经转轴铰接,顶板上表面设置有把手,多个第一弧形通孔内共同穿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穿过托板左部的腰形通孔和第一弧形通孔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的表面,所述右盖体与左盖体结构大小均一致,且右侧板与左侧板呈左右相对状态,右盖体的连杆穿过托板右部的腰形通孔和第二弧形通孔连接右盖体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的表面,左盖体和右盖体扣合在底盘上表面时,左盖体的右侧面与右盖体的左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左盖体的左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均大于隔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左盖体的前侧板前侧面与底盘前侧面对齐,后侧板的后侧面与底盘的后侧面对齐,左侧板的左侧面与底盘的左侧面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左盖体和右盖体打开到连杆位于弧形通孔上端时,左盖体的顶板右端与右盖体的顶板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隔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为开口向右下方倾斜的“匚”形杆体,扶手两端分别连接底盘左侧面前后两端,扶手的高度大于左盖体前侧板的对角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通孔的圆心位于左盖体与底盘铰接的转轴的中心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上的腰形通孔的长度大于弧形通孔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是钢板表面涂覆有具有弹性的橡胶层制成的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上表面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左盖体和右盖体与底盘铰接的转轴上设置有转轴锁紧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左盖体和右盖体扣合在底盘上表面时,左盖体的右侧面与右盖体的左侧面接触,即左盖体和右盖体扣合在底盘上表面时,形成扣合在底盘上的盖子,可以遮挡pcb板,防止pcb板淋湿或沾尘。

本实用新型的左盖体和右盖体分别向左和向右打开时,连杆可以向上托起托板,托板将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pcb板向上托起,因此即使面积较小的pcb板也方便拿取,适用于不同大小的pcb板中转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底盘,2为隔板,3为托板,4为左盖体,5为右盖体,11为万向轮,12为扶手,21为第一弧形通孔,31为腰形通孔,41为把手,42为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pcb板中转装置,包括底盘1、隔板2、托板3和盖体;

所述底盘1为长方形板体,底盘1下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11,底盘1的左侧面上连接有扶手12,底盘1上表面设置有隔板2;

所述隔板2为沿底盘1长度方向的竖直的长方形板体,隔板2为多个,多个隔板2沿底盘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隔板2中最前侧的隔板2的前侧面与底盘1前端之间有间距、最后侧的隔板2的后侧面与底盘1的后端之间有间距,隔板2的左右两端与底盘1的左右两端之间均有间距,每个隔板2的下部左侧设置有第一弧形通孔21,每个隔板2的下部右侧设置有第二弧形通孔,同一个隔板2上的第一弧形通孔21和第二弧形通孔呈左右对称状态,且多个隔板2上的第一弧形通孔21前后相对、第二弧形通孔前后相对,多个隔板2外套装有托板3;

所述托板3为水平状的长方形板,托板3的长度大于隔板2的长度,托板3的宽度大于多个隔板2中最前侧的隔板2前侧面与最后侧的隔板2后侧面之间的距离,托板3上设置有多个沿托板3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有数量与隔板2数量一致,托板3经长条形通孔套装在隔板2上,长条形通孔的内壁与隔板2的侧壁滑动接触,托板3前侧面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贯穿托板3前后侧面的腰形通孔31;

所述盖体包括左盖体4和右盖体5,所述左盖体4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顶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顶板组成下端和右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盖体的左侧板与隔板2左侧的底盘1上表面经转轴铰接,顶板上表面设置有把手41,多个第一弧形通孔21内共同穿装有连杆42,所述连杆42穿过托板3左部的腰形通孔31和第一弧形通孔21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的表面,所述右盖体5与左盖体4结构大小均一致,且右侧板与左侧板呈左右相对状态,右盖体5的连杆42穿过托板3右部的腰形通孔31和第二弧形通孔连接右盖体5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的表面,左盖体4和右盖体5扣合在底盘1上表面时,左盖体4的右侧面与右盖体5的左侧面接触。

所述左盖体4的左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均大于隔板2的高度。

所述左盖体4的前侧板前侧面与底盘1前侧面对齐,后侧板的后侧面与底盘1的后侧面对齐,左侧板的左侧面与底盘1的左侧面对齐。

所述左盖体4和右盖体5打开到连杆42位于弧形通孔21上端时,左盖体4的顶板右端与右盖体5的顶板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隔板2的长度。

所述扶手12为开口向右下方倾斜的“匚”形杆体,扶手12两端分别连接底盘1左侧面前后两端,扶手12的高度大于左盖体4前侧板的对角线的长度。

所述第一弧形通孔21的圆心位于左盖体4与底盘1铰接的转轴的中心轴线上。

所述托板3上的腰形通孔31的长度大于弧形通孔21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

所述隔板2是钢板表面涂覆有具有弹性的橡胶层制成的板体。

所述托板3上表面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橡胶层。

所述左盖体4和右盖体5与底盘1铰接的转轴上设置有转轴锁紧装置。

所述转轴锁紧装置采用申请号为cn201120009470.6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转轴锁紧装置,所述轴锁紧装置的锁紧座连接左盖体的前侧板和右盖体的后侧板,轴锁紧装置的齿轮连接左盖体4和右盖体与底盘1铰接的转轴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左盖体4和右盖体5扣合在底盘1上表面时,左盖体4的右侧面与右盖体5的左侧面接触,即左盖体4和右盖体5扣合在底盘1上表面时,形成扣合在底盘1上的盖子,可以遮挡pcb板,防止pcb板淋湿或沾尘。

本实用新型的左盖体4和右盖体5分别向左和向右打开时,连杆42可以向上托起托板3,托板3将相邻两个隔板2之间的pcb板向上托起,因此即使面积较小的pcb板也方便拿取。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