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8593发布日期:2021-09-25 01: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包括:柱内部(25a),位于前门(19)及后门(21)的边界,且形成从车顶(16)连接至侧梁(23)的中柱(29);以及柱加强件(31),与所述柱内部(25a)的外表面重叠地接合于所述柱内部(25a),增强所述中柱(29)的弯曲强度,所述柱加强件(31),由侧壁(32)、前壁(34)以及后壁(36)形成闭合剖面的中空结构,所述侧壁(32)与所述柱内部(25a)的外表面相向,所述前壁(34)从所述侧壁(32)的前端弯折成形而在与所述侧壁(32)之间形成第一棱线(33),并与所述柱内部(25a)的外表面接合,所述后壁(36)从所述侧壁(32)的后端弯折成形而在与所述侧壁(32)之间形成第二棱线(35),并与所述柱内部(25a)的外表面接合,且所述车身(12)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柱加强件(31)中,形成有朝向所述柱内部(25a)凹陷且与所述第一棱线(33)及所述第二棱线(35)正交的加强筋(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5)具有:第一槽(45a),横穿所述第一棱线(33),并沿着所述侧壁(32)呈线形延伸;以及第二槽(45b),从所述第一槽(45a)连续,横穿所述第二棱线(35),并沿着所述侧壁(32)呈线形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5)以随着接近所述第一槽(45a)的中心线(fx)而曲率变小的弯曲与所述前壁(34)连接,且以随着接近所述第二槽(45b)的中心线(rx)而曲率变小的弯曲与所述后壁(3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5)具有:第一弯曲区域(48),延伸至比底壁(46)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且以第一连接线(47)与所述前壁(3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47)以比所述底壁(46)的曲率(cb)小的曲率(cf)描绘;以及第二弯曲区域(51),延伸至比所述底壁(46)的后端更靠后方的位置,且以第二连接线(49)与所述后壁(3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49)以比所述底壁(46)的曲率(cb)小的曲率(cr)描绘。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5)具有凹部(52),所述凹部(52)从底壁(46)朝向所述柱内部(25a)凹陷,且从比所述加强筋(45)更靠上侧的所述侧壁(32)向下方延伸。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抑制在中柱产生龟裂的车身。中柱加强件(31)中,由侧壁(32)、前壁(34)以及后壁(36)形成闭合剖面的中空结构,所述侧壁(32)与柱内部(25a)的外表面相向,所述前壁(34)从侧壁(32)的前端弯折成形而在与侧壁(32)之间形成第一棱线(33),并与柱内部(25a)的外表面接合,所述后壁(36)从侧壁(32)的后端弯折成形而在与侧壁(32)之间形成第二棱线(35),并与柱内部(25a)的外表面接合。在柱加强件(31)中,形成有朝向柱内部(25a)凹陷且与第一棱线(33)及第二棱线(35)正交的加强筋(45)。交的加强筋(45)。交的加强筋(45)。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健志 家村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2.23
技术公布日:2021/9/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