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模具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68873发布日期:2021-12-31 19:1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模具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模具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杆、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到模具来辅助施工,但因为施工的面积较大,要人工进行搬运的话会非常耗时耗力,因此,设计一款行走装置,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工作量,从而提升施工效率。
4.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006599.6,公告日为2019.09.03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全地形高度主动升降式全向驱动轮机构,由主体、驱动组件、转向组件、减震组件、主动升降组件、轮系组件组成,所述转向组件、减震组件安装于主体上,主体底部安装固定有轮系组件,轮系组件分别与驱动组件、主动升降组件连接。该实用新型大大简化了驱动轮结构的复杂度,提高了驱动轮集成度、控制精度,降低了驱动轮重量、动力响应速度;通过自身高度升降模块,实现了驱动轮相对平台的高度调节,从而明显提升了驱动轮避震性能和越障通过性能,同时也提升了移动平台的跨越性能,而且还实现系统的路面路况感知功能,大大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5.但是,该申请的避震功能是通过减震组件完成,主要是通过避震器来实现,其避震器为弹簧元件,再加上减震组件为机械机构组成,部件之间刚性接触,容易使得部件之间产出碰撞损坏,而当实用的时间过长后,弹簧元件容易失去弹力,这样,避震的效果就会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升降模具行走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可实现同步升降,且避震效果好,实现在重负载,工况较差的施工现场进行模具移动工作。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升降模具行走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行走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座、升降机构和行走轮机构,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行走机构滑动的设置在固定座上,在固定座的顶端设有升降机构,所述行走轮机构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固定座的底端。
8.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升降连接板、油缸固定板和油缸支架,在固定座的顶端设有油缸支架,所述升降油缸的缸体通过油缸固定板安装在油缸支架上,所述升降油缸的驱动杆穿过油缸支架向下延伸并通过升降连接板与行走轮机构相连;所述升降油缸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控制。
9.上述结构,通过升降油缸对行走轮机构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适应不同施工场地的行走,而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对升降油缸进行同步控制,由此可以实现行走轮机构的同步升降,从而实现行走装置的稳定性,且通过升降油缸内部的液压油顶起升降油缸的驱
动杆来实现行走轮机构不同高度的调整,该种做法可以使得行走轮机构与升降油缸之间为油性连接,而并非刚性连接,因此,当行走轮的高度固定之后,通过液压油的可压缩性保证了行走轮机构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时不容易发生行走轮机构之间的刚性接触,从而达到避震的效果,使得行走更加平稳。
10.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机构包括导向座、行走电机、行走轮支架、行走轮和转向组件,升降油缸通过升降连接板与导向座连接,在导向座的下方设有转向组件,在转向组件下方设有行走轮支架,在行走轮支架上设有行走轮,在行走轮支架的一侧设有行走电机支架,在行走电机支架上设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行走轮;由此设置,当升降油缸对行走轮机构的高度进行调整后,启动行走电机驱动行走轮进行移动,操作简单。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电机、转向底座、转向从动轮和转向主动轮,所述转向从动轮固定在导向座的底端,在转向从动轮的下方设有转向底座,所述转向从动轮与转向底座之间通过转向轴承连接,所述转向从动轮连接转向轴承的外圈,转向底座连接转向轴承的内圈,在转向底座的一侧设有电机安装耳,所述转向电机设置在转向底座的下方并固定在电机安装耳上,所述转向电机的驱动轴穿过电机安装耳并连接位于转向底座上方的转向主动轮,所述转向主动轮与转向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行走轮支架固定在转向底座的下方;由此设置,当需要进行转向时,转向电机驱动转向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转向从动轮转动即可实现转向,结构简单且有效。
12.进一步的,在固定座上还设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限位杆和限位杆导向套,在固定座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限位杆导向孔,所述限位杆导向套设置在限位杆导向孔内,所述限位杆包括导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导向部的底端,所述限位杆通过连接部固定在导向座上,所述限位杆导向套包裹连接导向部,所述限位杆导向套沿着导向部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设置,由此设置,当行走轮机构需要进行升降时,通过限位杆的限位及导向的作用,使得行走轮机构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
13.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电机油泵、减压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同步阀,所述油箱连接电机油泵的一端,所述电机油泵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p端,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a端连接同步阀的一端,所述同步阀的另一端连接升降油缸的一端,所述升降油缸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b端,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t端连接油箱;在电机油泵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p端之间连接有减压阀;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a端与同步阀之间设有调速阀;在所述升降油缸上还连接有横控阀组,由此设置,通过同步阀对多个升降油缸进行同步控制,使得行走轮机构的升降平稳。
14.进一步的,所述横控阀组包括液控单向阀和抗衡阀,所述液控单向阀设置在升降油缸与同步阀之间的一端,所述抗衡阀设置在升降油缸与三位四通电磁阀的b端之间的一端,由此设置,通过设置液控单向阀和抗衡阀,保证液压油不会发生回流现象,使得升降油缸的驱动杆顶出后,能够保证行走轮机构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15.进一步的,在油箱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t端之间还设有过滤器,通过设置过滤器,可以保证回流的液压油不容易产生杂质。
16.进一步的,在机架上还设有行走辅助装置,所述行走辅助装置包括行走固定座、行走油缸、行走连杆和行走辅助轮,所述行走油缸的缸体通过行走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在行走油缸的驱动杆上设有连杆,在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辅助轮;通过设置行走辅助装置,在行走
装置进行移动时能够分担辅助行走装置的承载力,提高行走流程性,提高行走装置的使用寿命。
17.进一步的,在行走辅助轮内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行走油缸电性连接,由此设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接收行走辅助轮的压力,从而控制行走油缸对行走辅助轮的位置高度进行调整,由此可以保证了分担辅助行走装置的承载力的同时不影响行走装置的避震性能。
18.进一步的,在固定座上设有导向孔,在所述导向孔内设有导向铜套,导向座设置在该导向铜套内,所述导向座沿着导向铜套上下滑动设置,由此设置,通过导向铜套的作用可以降低导向座在升降时与固定座之间的摩擦,且还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升降模具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升降模具行走装置的主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行走装置的爆炸图。
23.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25.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26.图8为本发明的行走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可升降模具行走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行走装置2和液压控制系统3,所述行走装置2包括固定座21、升降机构4和行走轮机构5,固定座2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行走机构5滑动的设置在固定座21上,在固定座21的顶端设有升降机构4,所述行走轮机构5通过升降机构4设置在固定座21的底端。
29.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油缸41、升降连接板42、油缸固定板43和油缸支架44,在固定座21的顶端设有油缸支架44,所述升降油缸41的缸体通过油缸固定板43安装在油缸支架44上,所述升降油缸41的驱动杆穿过油缸支架44向下延伸并通过升降连接板42与行走轮机构5相连;所述升降油缸41通过液压控制系统3控制。
3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行走轮机构5包括导向座51、行走电机52、行走轮支架53、行走轮54和转向组件6,升降油缸41通过升降连接板42与导向座51连接,在导向座51的下方设有转向组件6,在转向组件6下方设有行走轮支架53,在行走轮支架53上设有行走轮54,在行走轮支架53的一侧设有行走电机支架521,在行走电机支架521上设有行走电机52,所述行走电机52的驱动轴连接行走轮54;由此设置,当升降油缸41对行走轮机构5的高度进行调整后,启动行走电机52驱动行走轮54进行移动,操作简单。
31.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转向组件6包括转向电机61、转向底座62、转向从动轮63和转向主动轮64,所述转向从动轮63固定在导向座51的底端,在转向从动轮63的下方设有转向底座62,所述转向从动轮63与转向底座62之间通过转向轴承(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转
向从动轮63连接转向轴承的外圈,转向底座62连接转向轴承的内圈,在转向底座62的一侧设有电机安装耳621,所述转向电机61设置在转向底座62的下方并固定在电机安装耳621上,所述转向电机61的驱动轴穿过电机安装耳621并连接位于转向底座62上方的转向主动轮64,所述转向主动轮64与转向从动轮63啮合连接;所述行走轮支架53固定在转向底座62的下方;由此设置,当需要进行转向时,转向电机61驱动转向主动轮转动64从而带动转向从动轮63转动即可实现转向,结构简单且有效。
32.如图4和图5所示,在固定座21上还设有导向组件22;所述导向组件22包括限位杆221和限位杆导向套222,在固定座2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限位杆导向孔211,所述限位杆导向套222设置在限位杆导向孔211内,所述限位杆221包括导向部2211和连接部2212,所述连接部2212设置在导向部2211的底端,所述限位杆221通过连接部2212固定在导向座51上,所述限位杆导向套222包裹连接导向部2211,所述限位杆导向套222沿着导向部2211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设置,由此设置,当行走轮机构5需要进行升降时,通过限位杆221的限位及导向的作用,使得行走轮机构5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
33.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液压控制系统3包括油箱31、电机油泵32、减压阀33、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和同步阀35,所述油箱31连接电机油泵32的一端,所述电机油泵32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p端,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a端连接同步阀35的一端,所述同步阀35的另一端连接升降油缸41的一端,所述升降油缸41的另一端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b端,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t端连接油箱31;在电机油泵32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p端之间连接有减压阀33;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a端与同步阀35之间设有调速阀37;在所述升降油缸41上还连接有横控阀组30,由此设置,通过同步阀35对多个升降油缸41进行同步控制,使得行走轮机构5的升降平稳。
34.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横控阀组30包括液控单向阀301和抗衡阀302,所述液控单向阀301设置在升降油缸41与同步阀35之间的一端,所述抗衡阀302设置在升降油缸41与三位四通电磁阀34的b端之间的一端,由此设置,通过设置液控单向阀301和抗衡阀302,保证液压油不会发生回流现象,使得升降油缸41的驱动杆顶出后,能够保证行走轮机构5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35.如图6所示,在油箱31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t端之间还设有过滤器311,通过设置过滤器311,可以保证回流的液压油不容易产生杂质。
36.如图1、2和图8所示,在机架1上还设有行走辅助装置7,所述行走辅助装置7包括行走固定座71、行走油缸72、行走连杆73和行走辅助轮74,所述行走油缸72的缸体通过行走固定座71固定在机架11上,在行走油缸72的驱动杆上设有连杆73,在所述连接杆73上设有辅助轮74。
37.在行走辅助轮74内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压力传感器与行走油缸72电性连接,由此设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接收行走辅助轮74的压力,从而控制行走油缸72对行走辅助轮74的位置高度进行调整,由此可以保证了分担辅助行走装置的承载力的同时不影响行走装置的避震性能。
38.当行走装置进行移动时,行走油缸72将行走辅助轮74伸出触碰到地面时继续伸出,直到压力到达压力传感器预先设定好的设定值,在行走过程中,当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变化进而控制行走油缸72的伸缩量,从而保证了行走辅助装置7
的平稳性和对行走装置的承载压力。
39.如图4所示,在固定座21上设有导向孔210,在所述导向孔210内设有导向铜套2101,导向座51设置在该导向铜套2101内,所述导向座51沿着导向铜套2101上下滑动设置,由此设置,通过导向铜套2101的作用可以降低导向座51在升降时与固定座21之间的摩擦,且还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40.上述结构,通过升降油缸41对行走轮机构5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适应不同施工场地的行走,而通过液压控制系统3对升降油缸41进行同步控制,由此可以实现行走轮机构5的同步升降,从而实现行走装置的稳定性,且通过升降油缸41内部的液压油顶起升降油缸41的驱动杆来实现行走轮机构5不同高度的调整,该种做法可以使得行走轮机构5与升降油缸41之间为油性连接,而并非刚性连接,因此,当行走轮54的高度固定之后,通过液压油的可压缩性保证了行走轮机构5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时不容易发生行走轮机构5之间的刚性接触,从而达到避震的效果,使得行走更加平稳;且还设有行走辅助装置7,在行走装置进行移动时能够分担辅助行走装置的承载力,提高行走流程性,提高行走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