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盒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3080发布日期:2021-10-24 08:02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扭力盒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扭力盒结构,并且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由于纯电动汽车在地板下部布置了巨大的电池包,导致碰撞传力路径在前地板下部断开,正面碰撞传力路径不能有效传递到地板后部。
3.为了解决正面碰撞传力问题,纯电动汽车车身传力路径往往设计从前纵梁经过前纵梁后端(扭力盒结构)传递到门槛梁、a柱区域,因此扭力盒成了一个重要传力零件。在目前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中,扭力盒总成设计为很多个零件,采用多个钢冲压零件焊接而成,零件数量多,焊接和匹配较为复杂,经常存在碰撞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力盒结构,以解决扭力盒结构部件较多、容易碰撞失效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扭力盒结构,其中,所述扭力盒结构包括主体部、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前部且能够连接于前纵梁的一通传力接口、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顶部且能够连接于a柱加强板的二通传力接口、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后部且能够连接于门槛梁的三通传力接口、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内侧且能够连接于前舱横梁的四通传力接口。
6.可选择的,所述主体部包括围成槽形结构的顶板、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为围绕竖直轴线的弧形板,所述槽形结构具有前部开口和朝向外侧的侧部开口。
7.可选择的,所述主体部包括连接于所述侧板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加强筋。
8.可选择的,所述一通传力接口的截面为u形,并且所述一通传力接口与所述前部开口一体连接,所述一通传力接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加强筋。
9.可选择的,所述二通传力接口的截面为u形,所述顶板的边缘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翻边,所述二通传力接口与所述翻边、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一体连接。
10.可选择的,所述二通传力接口与所述翻边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
11.可选择的,所述三通传力接口的截面为u形,并且所述三通传力接口与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一体连接。
12.可选择的,所述三通传力接口与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筋。
13.可选择的,所述四通传力接口的截面为l形,并且所述四通传力接口与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一体连接,所述四通传力接口和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第四加强筋。
14.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扭力盒结构。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扭力盒结构的四个接口可以将前纵梁、a柱加强板、门槛
梁以及前舱横梁连接形成稳定的传力路径,可以将来自前纵梁的碰撞能量沿传力路径传递,提高碰撞安全性,并且扭力盒采用一体式结构,降低了模具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扭力盒结构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扭力盒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扭力盒结构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立体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

主体部,11

一通传力接口,12

二通传力接口,13

三通传力接口,14

四通传力接口,15

顶板,16

侧板,17

底板,18

翻边,20

前纵梁,30

a柱加强板,40

门槛梁,50

前舱横梁,101

第一加强筋,102

第二加强筋,103

第三加强筋,104

第四加强筋,105

第五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扭力盒结构在车辆中的相对位置,“内侧、外侧”是指车辆的左右方向上靠近内部、靠近外部的相对位置;“第一、第二
……”
等只是用于区别相似的部件,并不是用于限定。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扭力盒结构,其中,所述扭力盒结构包括主体部10、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0前部且能够连接于前纵梁20的一通传力接口11、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0顶部且能够连接于a柱加强板30的二通传力接口12、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0后部且能够连接于门槛梁40的三通传力接口13、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0内侧且能够连接于前舱横梁50的四通传力接口14。
24.扭力盒结构包括主体部10以及连接于主体部10的4个接口,4个接口分别位于前部、顶部、后部和内侧,形成四通式结构,通过4个接口,可以分别连接位于扭力盒结构前部的前纵梁20、位于扭力盒结构顶部的a柱加强板30、位于扭力盒结构后部的门槛梁40以及位于扭力盒结构内侧的前舱横梁50,如图3所示,也就是说,扭力盒结构可以将前纵梁20、a柱加强板30、门槛梁40以及前舱横梁50连接在一起,形成传力路径,使得前纵梁20在碰撞时可以将碰撞能量传递到a柱加强板30、门槛梁40以及前舱横梁50,提高碰撞安全性。
25.本方案中,通过扭力盒结构的四个接口可以将前纵梁20、a柱加强板30、门槛梁40以及前舱横梁50连接形成稳定的传力路径,可以将来自前纵梁的碰撞能量沿传力路径传递,提高碰撞安全性。
26.其中,主体部10和一通传力接口11、二通传力接口12、三通传力接口13、四通传力接口14可以一体连接,例如,通过铸造的方式形成高压铸铝件,可以提高整体的碰撞强度,避免碰撞时解体、失效,节省了模具成本、夹具费用,降低了制造尺寸链长度,降低了制造复杂性。
27.具体的,所述主体部10包括围成槽形结构的顶板15、底板17和侧板16,所述侧板16为围绕竖直轴线的弧形板,所述槽形结构具有前部开口和朝向外侧的侧部开口。如图1所
示,主体部10大致形成为槽形结构,其截面为u形或门形,包括顶板15、侧板16和底板17,在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顶板15和底板17各自的中心面垂直于竖直方向。其中,侧板16为围绕竖直轴线的弧形板,即槽形结构形成弯曲形状,包括向前朝向的前部开口和朝向外侧的侧部开口,从而可以形成弯曲的传力路径,提高抵抗碰撞的能力。
28.另外,所述主体部10包括连接于所述侧板16且位于所述顶板15和所述底板17之间的第一加强筋101。参考图2所示,第一加强筋101位于主体部10所形成的槽形结构的内部,包括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多个加强筋以及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加强筋,通过这些第一加强筋101可以提高主体部10的抗碰撞性能。
29.其中,所述一通传力接口11的截面为u形,并且所述一通传力接口11与所述前部开口一体连接,所述一通传力接口11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加强筋105。一通传力接口11沿前后方向延伸,一通传力接口11的截面与主体部10的前部开口的截面基本相同,其与前部开口一体连接,并且一通传力接口11的内侧连接有第五加强筋105,以提高一通传力接口11的抗碰撞性能。另外,参考图1所示,第五加强筋105连接于四通传力接口14,可以同时提高四通传力接口14和一通传力接口11的刚度。
30.其中,所述二通传力接口12的截面为u形,所述顶板15的边缘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翻边18,所述二通传力接口12与所述翻边18、所述顶板15和所述侧板16一体连接。顶板15的边缘连接有翻边18,二通传力接口12连接于翻边18、顶板15和侧板16,其向上延伸以便于与a柱加强板30连接,其截面为u形。
31.进一步的,所述二通传力接口12与所述翻边18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102。如图1所示,翻边18和二通传力接口12之间连接有三角形的第二加强筋102,以提高二通传力接口12的刚度,提高抗碰撞性能。
32.其中,所述三通传力接口13的截面为u形,并且所述三通传力接口13与所述侧板16和所述底板17一体连接。三通传力接口13从主体部10向后延伸,其一体连接于侧板16和底板17,且截面为u形,以便于与后部的门槛梁40连接。
33.进一步的,所述三通传力接口13与所述侧板16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筋103。三通传力接口13的内侧表面与侧板16之间连接有三角形的第三加强筋103,以提升三通传力接口13的刚度,提高抗碰撞性能。
34.其中,所述四通传力接口14的截面为l形,并且所述四通传力接口14与所述顶板15、所述侧板16和所述底板17一体连接。如图1所示,四通传力接口的截面为l形,其一体连接于顶板15、侧板16和底板17并从主体部10向内侧延伸,以便于与前舱横梁50连接。
35.进一步的,所述四通传力接口14和所述侧板16之间连接有第四加强筋104。第四加强筋104大致为三角形,其连接于四通传力接口14和侧板16,以提高四通传力接口14的刚度,提高抗碰撞性能。
36.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扭力盒结构。
3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
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