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悬置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5763发布日期:2021-10-19 22:3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悬置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悬置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在防雷反击车车身结构中,车身悬置是车身车架之间的重要缓冲连接结构,对整车的平顺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有很重要的影响。悬置安装点是地面冲击载荷最直接的车身受力点,尤其是第一悬置,该区域的结构强度对车身耐久可靠性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悬置安装点固定结构强度不足时,会造成开裂,导致车身车架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
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的悬置安装总成。
5.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悬置安装总成的车辆。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包括:
8.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用于设在车身地板上,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成以形成为安装板,所述加强梁的中部向下弯折以形成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9.两个侧加强板,所述侧加强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分别垂直,两个所述侧加强板分别设在所述加强梁的两侧且与所述加强梁相连,所述侧加强板的底面和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分别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相连;
10.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地板下方以用于与所述地板相连,所述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孔。
11.进一步地,所述侧加强板与所述加强梁焊接相连。
12.进一步地,所述侧加强板的一端自上向下平滑倾斜过渡。
13.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地板的下表面焊接相连。
14.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加强梁的宽度。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悬置安装总成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还包括:
16.悬置,所述悬置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且上下贯通的螺栓孔;
17.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地板、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螺栓孔以将所述悬置固定在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地板上。
18.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地板沿竖直方向的侧面焊接相连。
19.进一步地,所述悬置安装总成还包括:中通道,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焊接相连。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悬置安装总成。
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通过在加强梁两侧设置侧加强板,加强梁和加强板分别安装在地板的两侧且与地板相连,该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不仅能够改善悬置安装点的传力方向和受力状况,而且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身地板轻量化的目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的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的侧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4中沿螺钉轴线方向的剖面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安装总成的俯视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置安装总成的仰视图。
30.附图标记
31.加强梁10;侧加强板20;加强板30;
32.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地板200;悬置300;螺栓400;中通道500;
33.悬置安装总成1000。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
3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包括加强梁10、两个侧加强板20和加强板30。
37.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5所示,加强梁10用于设在车身地板200上,加强梁10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成以形成为安装板,加强梁10的中部向下弯折以形成为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侧加强板20所在的平面与安装板和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分别垂直,两个侧加强板20分别设在加强梁10的两侧且与加强梁10相连,侧加强板20的底面和连接板的底面分别与地板200的上表面相连,加强板30设在地板200下方以用于与地板200相连,加强板3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孔。
38.换言之,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主要由加强梁10、两个侧加强板20和加强板30组成,其中,加强梁10形成为一个两端向上弯折中部向下弯折的弯折板体,加强梁10向下凹陷的部位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个侧加强板20分别设在加强梁1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并朝向地板200设置,侧加强板20与加强梁10相连,进一步提高整体强度。安装过程中,加强梁10向下凹陷的下表面和侧加强板20的底面分别与地板200接触且相连。此外,加强板30设在地板
200的下方且与地板200的下表面相连。从而,加强梁10和加强板30将地板200夹持在两者之间,螺栓400穿过加强梁10上的第一安装孔、地板200、加强板30上的第二安装孔将悬置300与加强梁10、地板200和加强板30相互固定,改善悬置安装点的传力方向和受力状况。通过在悬置安装点装配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可适当减薄地板200的厚度而不影响强度,实现车身地板200在整车轻量化中的目标。
39.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通过在加强梁10两侧设置侧加强板20,加强梁10和加强板30分别安装在地板200的两侧且与地板200相连,该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不仅能够改善悬置安装点的传力方向和受力状况,而且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身地板200轻量化的目标。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侧加强板20与加强梁10焊接相连,焊接结构稳固。
41.优选地,侧加强板20的一端自上向下平滑倾斜过渡,由于地板200沿水平方向的部分与沿竖直方向的部分之间为平滑过渡的连接方式,所以为了使加强梁10的一端能够与地板200连接牢固,在加强梁10的一端加工出平滑的倾斜结构。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强板30与地板200的下表面焊接相连,将加强板30的上表面与地板200的下表面焊接在一起,不仅连接稳固,而且提高了地板200的强度。
43.可选地,加强板30的宽度大于加强梁10的宽度。
44.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加强板30与加强梁10交叉设置,加强板30的长度小于加强梁10的长度,加强板30的宽度大于加强梁10的宽度,该种结构便于加强板30和加强梁10分别与车身其他结构相互连接,易于装配。
45.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通过在加强梁10两侧设置侧加强板20,加强梁10和加强板30分别安装在地板200的两侧且与地板200相连,该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不仅能够改善悬置300安装点的传力方向和受力状况,而且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身地板200轻量化的目标。
4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总成1000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此外,该悬置安装总成1000还包括悬置300和螺栓400。
47.具体地,悬置300内设有用于与第一安装孔对应且上下贯通的螺栓400孔,螺栓400穿过第一安装孔、地板200、第二安装孔和螺栓400孔以将悬置300固定在加强板30和地板200上。
48.优选地,加强梁10的一端与地板200沿竖直方向的侧面焊接相连。
49.进一步地,悬置安装总成1000还包括中通道500,加强梁10的另一端与中通道500焊接相连。
50.换句话说,如图6和图7所示,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加强梁10以及侧加强板20设在地板200的上方且与地板200焊接相连,加强梁10和侧加强板20的一端分别与车身地板200焊接,另一端分别与中通道500焊接相连,加强板30设在地板200的下方且与地板200焊接相连,螺栓400依次穿过加强梁10、地板200、加强板30以固定悬置300。
5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总成1000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总成1000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不仅能够改善悬置安装点的传力方向和受力状况,而且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
身地板200轻量化的目标。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悬置安装总成10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悬置安装总成10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不仅能够改善悬置安装点的传力方向和受力状况,而且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身地板200轻量化的目标。
5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54.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5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