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稳定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5576发布日期:2021-11-03 12:4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稳定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稳定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中的一种,它是靠电能进行驱动的摩托车,节能环保。
3.然而,现有的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安装结构一般采用三点式进行固定,整体安装的后的稳定性较差,影响动力系统的正常使用,以及也无法将动力系统受到的撞击力进行缓冲,进而无法对动力系统进行保护,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稳定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安装结构一般采用三点式进行固定,整体安装的后的稳定性较差,影响动力系统的正常使用,以及也无法将动力系统受到的撞击力进行缓冲,进而无法对动力系统进行保护,实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稳定安装结构,包括动力系统本体,所述动力系统本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内固定座,所述内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内固定孔,所述动力系统本体的左端位于内固定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固定座,所述外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外固定孔,所述内固定座与外固定座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壳,所述第二安装壳的右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右端与第二安装壳的左端、第二安装壳的右端与第三安装壳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相邻所述连接块通过锁紧螺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壳与动力系统本体、第三安装壳与动力系统本体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
6.优选的,所述内固定座与外固定座分别关于动力系统本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外固定座上的外固定孔设置有两个。
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与第二安装壳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与第二安装壳均采用网状结构设计。
8.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栓呈等间距分布。
9.优选的,所述连接弹簧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壳内侧的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壳、动力系统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壳内侧的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安装壳、动力系统本体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稳定安装结构,通过内固定座、内固定孔、外固定座与外固定孔的设置,对动力系统本体进行多点式进行固定,大大提高了动力系统本体安装后的
稳定性,确保动力系统本体的正常使用。
12.2、该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稳定安装结构,通过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第三安装壳、连接块、锁紧螺栓与连接弹簧的设置,可将动力系统本体受到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实现对动力系统本体的保护,实用性大大提高,也便于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第三安装壳的拆装,进而方便动力系统本体的维修与保养,同时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第三安装壳采用网状结构设计,进而保证动力系统本体的散热。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与第三安装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动力系统本体;2、内固定座;3、内固定孔;4、外固定座;5、外固定孔;6、第一安装壳;7、第二安装壳;8、第三安装壳;9、连接块;10、锁紧螺栓;11、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稳定安装结构,包括动力系统本体1,动力系统本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内固定座2,内固定座2的内部开设有内固定孔3,动力系统本体1的左端位于内固定座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固定座4,外固定座4的内部开设有外固定孔5,内固定座2与外固定座4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壳6,第一安装壳6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壳7,第二安装壳7的右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壳8,第一安装壳6的右端与第二安装壳7的左端、第二安装壳7的右端与第三安装壳8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相邻连接块9通过锁紧螺栓10相互连接,第一安装壳6与动力系统本体1、第三安装壳8与动力系统本体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1,对动力系统本体1进行多点式进行固定,大大提高了动力系统本体1安装后的稳定性,确保动力系统本体1的正常使用,并且可将动力系统本体1受到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实现对动力系统本体1的保护,实用性大大提高,也便于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第三安装壳8的拆装,进而方便动力系统本体1的维修与保养,同时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第三安装壳8采用网状结构设计,进而保证动力系统本体1的散热。
19.进一步的,内固定座2与外固定座4分别关于动力系统本体1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外固定座4上的外固定孔5设置有两个,实现动力系统本体1的多点式固定,提高了动力系统本体1安装的稳定性。
20.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与第二安装壳7的直径相等,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与第二安装壳7均采用网状结构设计,确保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与第二安装壳7能够吻合安装,同时保证了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与第二安装壳7的能将动力系统本体1产生的热量散出。
21.进一步的,锁紧螺栓10呈等间距分布,便于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与第二安装壳7的拆装,进而便于动力系统本体1正常的维修与保养。
22.进一步的,连接弹簧11呈等间距分布,第一安装壳6内侧的连接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壳6、动力系统本体1固定连接,第三安装壳8内侧的连接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安装壳8、动力系统本体1固定连接,可将动力系统本体1受到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提高了对动力系统本体1的保护。
23.工作原理:首先,将第二安装壳7的口部拉开套在动力系统本体1的表面,利用连接块9与锁紧螺栓10将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与第三安装壳8进行固定,利用内固定座2与外固定座4上的内固定孔3与外固定孔5将动力系统本体1安装在电动摩托车的指定位置,采用多点式进行安装,大大提高了动力系统本体1安装的稳定性,当动力系统本体1受到撞击时,连接弹簧11可将受到的撞击力进行缓冲,进而提高对动力系统本体1的保护,第一安装壳6、第二安装壳7与第三安装壳8均采用网状结构设计,进而保证了动力系统本体1的正常散热,实用性大大提高。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针对“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的描述,仅为根据本技术示出的附图所示的方向进行描述,并不限于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该实施例对其进行相应变形得到其他相同或相近的实施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且对于其他相近或相同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并不做重复阐述。
2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