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扰流板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6730发布日期:2021-12-18 02:1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轮扰流板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轮扰流板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为了降低空气阻力,会在车轮前方安装扰流板。扰流板会阻挡部分气流直吹车轮,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提升燃油经济性能。
3.现有技术中,扰流板呈静态固定在车身上。在车辆刹车时,由于扰流板阻挡部分气流,使得进入轮腔的气流减少,空气阻力变小,导致刹车盘的散热效果变差,不利于完成快速刹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扰流板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呈静态设置的扰流板不利于完成快速刹车的问题,以实现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降低空气阻力、在车辆刹车时增大空气阻力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轮扰流板总成,包括:
6.轨道,用于设置在底盘上且位于车轮的正前方;以及
7.扰流板,连接有滑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轨道转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扰流板远离/接近所述轨道以使所述滑动组件在所述轨道上滑动及转动;
8.其中,所述扰流板具有滑动至所述车轮的正前方以阻挡气流的第一状态,还具有滑动至所述车轮的侧方以使气流通向所述车轮的第二状态。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0.摆杆,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固定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扰流板铰接;以及
11.动力元件,与所述固定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摆杆绕所述固定端旋转。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的下边沿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所述扰流板的其中一侧端面设置,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铰接端铰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14.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以及
15.铰接块,与所述扰流板固定连接,并且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块设置在所述扰流板的下边沿。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扰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连接有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
18.其中,在所述扰流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车轮轴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围成用于引导气流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指向所述车轮的刹车盘。
19.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扰流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端面相抵接。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端面还连接有沿车身y向向内延伸的弧形板;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的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弧形板的内侧端面的下边沿。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轨道沿车身y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扰流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扰流板也沿车身y向延伸。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扰流板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车轮扰流板总成,扰流板呈动图滑动及转动设置在轨道上,驱动组件带动扰流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扰流板处于第一状态,以阻挡气流直接吹向车轮,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调高燃油经济性能;在车辆刹车时,扰流板处于第二状态,不再阻挡气流,气流直接吹向车轮,使车辆阻力增大,以实现快速刹车,提高车辆动力性和安全性。
23.本实用新型提高的车轮扰流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平衡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
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轮扰流板总成。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车轮扰流板总成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扰流板总成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9.图3为图1中的车轮扰流板总成与车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扰流板总成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的俯视图;
32.图6为图4中的车轮扰流板总成与车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3.图7为图4中圆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轨道;2、扰流板;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3、弧形板;24、通道;3、滑动组件;31、滑块;32、铰接块;4、驱动组件;41、摆杆;411、铰接端;412、固定端;42、连接块;5、车轮;6、底盘;7、刹车盘。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限定的车身x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
前后方向,所限定的车身y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左右方向,所限定的车身z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上下方向;所限定的内端、外端是以车身y向为参考,朝向车内的一端为内端,朝向车外的一端为外端。
3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扰流板总成进行说明。所述车轮扰流板总成,包括轨道1及扰流板2。轨道1用于设置在底盘6上且位于车轮5的正前方;扰流板2连接有滑动组件3和驱动组件4;滑动组件3与轨道1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轨道1转动;驱动组件4用于带动扰流板2远离/接近轨道1以使滑动组件3在轨道1上滑动及转动。其中,扰流板2具有滑动至车轮5的正前方以阻挡气流的第一状态,还具有滑动至车轮5的侧方以使气流通向车轮5的第二状态。驱动组件4带动扰流板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38.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阻力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车辆受到的气动阻力占比更大。阻力增大会提升油耗,还会产生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问题。因此,在高速行驶时,要降低空气阻力。而车辆在刹车时,空气阻力会降低车轮5速度,气流还会增加刹车盘7的散热效果,因此,在刹车时,要增大车轮5的空气阻力。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扰流板总成,由于滑动组件3与轨道1滑动及转动连接,因此扰流板2呈动图滑动及转动设置在轨道1上;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驱动组件4带动扰流板2切换至第一状态,以阻挡气流直接吹向车轮5,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调高燃油经济性能;在车辆刹车时,驱动组件4带动扰流板2切换至第二状态,扰流板2不再阻挡气流,气流直接吹向车轮5,使车辆阻力增大,以实现快速刹车,提高车辆动力性和安全性。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的车轮扰流板结构,能够平衡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安装使用简便、适于批量生产等优点。
41.具体地,上述轨道1可以采用如图3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3及图6,轨道1沿车身y向延伸设置;在扰流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扰流板2也沿车身y向延伸。
4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组件4可以采用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图4及图5,驱动组件4包括摆杆41以及动力元件。摆杆41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411和固定端412,铰接端411与扰流板2铰接;动力元件与固定端412连接,用于驱动摆杆41绕固定端412旋转。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动力元件可以是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固定在底盘6的下方,其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如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与固定端412连接。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杆结构的一端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图1、图2、图4及图5中可以认为只显示了位于底盘6上部的构件,因此图中省略了动力元件。
44.动力元件启动后,带动摆杆41绕固定端412旋转,铰接端411在旋转的过程中也会带动扰流板2移动,由于扰流板2连接有滑动组件3,且滑动组件3还要在轨道1上滑动,因此摆杆41的转动轨迹最终转化为扰流板2旋转和沿轨道1直线运动的综合轨迹。
45.使用摆杆41驱动扰流板2移动,摆杆41的结构简单,且传动方式稳定。
46.优选地,摆杆41、轨道1以及扰流板2都设置在底盘6的上表面,如图3及图6所示,这样设置使得扰流板2及摆杆41不会占用底盘6下方的空间,也就不会影响底盘6下方其他构件的装配。
47.为了配合扰流板2及轨道1的位置关系,以及实现铰接端411与扰流板2的连接,扰
流板2的下边沿设有连接块42,连接块42靠近扰流板2的其中一侧端面设置,如图1及图5所示。连接块42与铰接端411铰接。连接块42主要用于实现铰接端411与扰流板2的连接固定。
4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限定的扰流板2的端面,是指扰流板2沿车身y向的端面。
4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滑动组件3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结构。参见图7,滑动组件3包括滑块31和铰接块32。滑块31滑动设置在轨道1上;铰接块32与扰流板2固定连接,并且与滑块31转动连接。优先地,为了配合扰流板2及轨道1的位置关系,铰接块32设置在扰流板2的下边沿。
50.滑动组件3由滑块31及铰接块32组成,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并且传动方式稳定。
51.结合连接块42及铰接块32固定位置,优选地,连接块42靠近扰流板2的内端面设置,铰接块32靠近扰流板2的外端面设置(本实施例所限定的扰流板2的端面,是指扰流板2沿车身y向的端面)。也就是说,连接块42和滑动组件3间隔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在车身y向上,驱动组件4靠内设置,滑动组件3靠外设置。这样布置使得扰流板2在第二状态时,位于车轮5的内侧,可以引导气流吹向刹车盘7,加快刹车盘7的散热性能。
5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扰流板2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6,扰流板2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均连接有滑动组件3和驱动组件4。其中,在扰流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沿车轮5轴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围成用于引导气流通过的通道24;通道24指向车轮5的刹车盘7。
53.将扰流板2拆分为两个板体,在第一状态阻挡气流的长度是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2的长度之和。由于扰流板2的运动轨迹是旋转加直线运动,相对于单个板体而言,两个板体在第一状态既能保证阻挡气流的面积,而且还能缩短运动轨迹,进而减小扰流板2在第二状态时沿车身x向的占用空间。
54.另外,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还可以围成通道24,通道24指向刹车盘7,可以引导气流聚集直接吹向刹车盘7,加快刹车盘7的散热性能。
55.优选地,在扰流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板体21的内侧端面与第二板体22的外侧端面相抵接,如图1及图2所示,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是无缝连接的,避免气流通过,以进一步提升扰流性能。
56.优选地,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均为平板结构,第二板体22的内侧端面还连接有沿车身y向向内延伸的弧形板23;其中,与第二板体22连接的驱动组件4设在弧形板23的内侧端面的下边沿。
57.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均为平板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在第二板体22的内侧端面一体成型弧形板23,弧形板23向靠近车轮5方向弯曲,弧形板23起到了引导气流向远离车轮5的方向流动的作用。
5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轮扰流板总成。
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由于扰流板2呈动图滑动及转动设置在轨道1上,驱动组件4带动扰流板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扰流板2处于第一状态,以阻挡气流直接吹向车轮5,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调高燃油经济性能;在车辆刹车时,扰流板2处于第二状态,不再阻挡气流,气流直接吹向车轮5,使车辆阻力增大,以实现快速
刹车,提高车辆动力性和安全性。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