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2632发布日期:2023-03-07 17:2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踏板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运动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踏板车。


背景技术:

2.踏板车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运动器材,它既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健身运动器具,又可以作为临时的交通代步工具,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深受国内外青少年儿童的青睐。
3.现有的踏板车在脚踏板的前部设置操作转向的前轮轴和转向构件,转向构件通常设置在脚踏板底部和前轮轴之间,并且按脚踏板底部、转向构件、前轮轴由上至下的顺序连接,这样脚踏板的前部的厚度大致由脚踏板本身、转向构件以及前轮轴共同限定,导致现有的踏板车的脚踏板前部均较为厚重,不利于力气较小的使用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缺陷,提供一种踏板车。
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踏板车,包括:脚踏板,具有前部和后部,所述后部具有连接到其上的后轮;前轮轴,可相对于转向轴线转动,所述前轮轴具有多个与其连接的前轮;转向构件,包括连接到所述前部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到所述前轮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作为所述前轮轴的延伸部分沿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前轮轴连接。
6.上述实施例的踏板车,将转向构件的第二部分作为前轮轴的延伸部分沿垂直于转向轴线的方向与前轮轴连接,可避免第二部分与前轮轴在沿转向轴线的方向上叠加厚度,从而可减小转向构件与前轮轴两者共同限定的厚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踏板车的脚踏板前部的厚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为圆柱体,其顶面和底面之间沿所述转向轴线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穿设有枢轴,所述前轮轴可相对于所述枢轴和所述转向轴线转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部分的凹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口包括顶壁、第一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从而限定一个大致c形的开口,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开口处沿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方向滑入所述凹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沿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方向开设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部分沿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方向开设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对接用于接收偏置装置,其中,所述偏置装置被定位成朝向所述前轮轴垂直于所述脚踏板的位置偏置所述前轮轴。
11.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踏板车,包括:脚踏板,具有前部和后部,所述后部具有连接到其上的后轮;前轮轴,可相对于转向轴线转动,所述前轮轴具有多个与其连接的前轮;转向
构件,包括连接到所述前部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到所述前轮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部分的凹口。
12.上述实施例的踏板车,由于第一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否则无法满足踏板车的强度需求,因此在第一部分设置凹口,并将第二部分收容在凹口中,如此可避免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沿转向轴线的方向上叠加厚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口包括顶壁、第一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从而限定一个大致c形的开口,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开口处沿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方向滑入所述凹口。在该实施例中,凹口的底壁可起到保护前轮轴和转向构件的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前轮轴和转向构件受到地面或障碍物的碰撞及摩擦造成部件磨损,延长踏板车的使用寿命。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轴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配合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所述前轮轴的转向角度。
15.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踏板车,包括:脚踏板,具有前部和后部,所述后部具有连接到其上的后轮;前轮轴,可相对于转向轴线转动,所述前轮轴具有多个与其连接的前轮;转向构件,包括连接到所述前部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到所述前轮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方向开设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部分沿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方向开设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对接用于接收偏置装置,其中,所述偏置装置被定位成朝向所述前轮轴垂直于所述脚踏板的位置偏置所述前轮轴。
16.上述实施例的踏板车,沿垂直于转向轴线的方向开设第一空腔可不增加第一部分沿转向轴线上的厚度,沿垂直于转向轴线的方向开设第二空腔可不增加第二部分沿转向轴线上的厚度,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设置在沿垂直于转向轴线的方向上对接,避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沿转向轴线的方向上叠加厚度。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置装置可在释放状态和扭曲状态之间操作,当力施加在所述转向构件上以使所述前轮轴转向时,所述偏置装置从释放状态扭曲成扭曲状态,当施加在所述转向构件上的力被释放时,所述偏置装置返回释放状态。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置装置为一扭簧,所述第一空腔接收所述扭簧两根扭臂的端部,所述第二空腔接收所述扭簧的线圈部。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踏板车的透视图;
22.图2为图1的踏板车的脚踏板前部的剖视图;
23.图3为图1的踏板车的前轮轴部分的透视图;
24.图4为图3的前轮轴部分的另一角度的透视图;
25.图5为图1的踏板车的脚踏板部分的透视图;
26.图6为图1的踏板车的的偏置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踏板车包括脚踏板30、支撑杆40、两个前轮10和后轮11。前轮10和后轮11分别连接到脚踏板30的前部32和后部34。该实施例中的前轮和后轮的数量仅是示例。
29.前轮10连接到前轮轴50上。前轮轴50具有枢轴51和转向轴线56,同时前轮10和前轮轴50可相对于枢轴51和转向轴线56被转向。转向轴线56朝向脚踏板30的前方向倾斜,使得它与垂直于脚踏板30的向上轴线55形成预定的相邻角度53。相邻角度53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优选地,该相邻角度53为 25度,但是相邻角度可以大于或小于这里给出的例子。
30.转向构件的一端沿着转向轴线56设置在前轮轴50上,用于当力施加在转向构件的一侧时将前轮轴50转向到同一侧。转向构件的另一端连接到脚踏板30 的前部32的底部。在该实施例中,转向构件包括附接到脚踏板30的前部32的底部的第一部分62,以及附接到前轮轴50上的第二部分64,第一部分62与第二部分64可绕转向轴线56相对转动。
31.当踏板车处于笔直向前的状态时,使用者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前轮10 上,并且力的平衡防止前轮轴50围绕枢轴51和转向轴线56旋转,如此滑板车将直线行驶。当使用者将踏板车倾斜到左侧或者将他的一部分重量转移到左侧时,这种力将从踏板车30和转向构件传递到前轮轴50,并且通过前轮轴50传递到左前轮10上,左前轮将受到地面对其的向上的反作用力f,该反作用力f 作用在与来自转向构件的力相反的方向上,如图2所示。由于前轮轴50的转向轴线56相对于向上轴线55倾斜预定的相邻角度53,作用在左前轮10上的反作用力f可以分解为如图2所述fx和fz,由于左前轮10与前轮轴50连接,力 fx将导致前轮轴50在枢轴51处相对于转向轴线56旋转运动。前轮轴50的转动也将带动前轮10转向同一侧。
32.作为一个例子,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部分64作为前轮轴50的延伸部分连接在前轮轴50处,但是第二部分64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到前轮轴50。转向构件必须固定在前轮轴50上,使得当力施加在转向构件上时,该力可以被传递以转向前轮轴50。优选的,第二部分64沿垂直于转向轴线56的方向延伸,从而可避免第二部分64与前轮轴50在沿转向轴线56的方向上叠加厚度。
33.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部分64可以为圆柱体,其具有顶面和底面之间沿转向轴线56开设有贯通孔69,枢轴51穿设在贯通孔69中,使第二部分64可绕枢轴51转动。
34.作为一个例子,在该实施例中,转向构件的第一部分62的端部形成有用于接收第二部分64的凹口67,由于第一部分62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否则无法满足踏板车的强度需求,因此在第一部分62设置凹口67,并将第二部分64收容在凹口67中,如此可避免第一部分62与第二部分64在沿转向轴线56的方向上叠加厚度。
35.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凹口67包括顶壁671、第一侧壁672和底壁673,侧壁672连接顶
壁671和底壁672从而限定一个大致c形的开口,第二部分64可在该开口处沿垂直于转向轴线56的方向滑入凹口67中,并通过枢轴51与第一部分62可转动的连接。底壁673可起到保护前轮轴50和转向构件的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前轮轴50和转向构件受到地面或障碍物的碰撞及摩擦造成部件磨损,延长踏板车的使用寿命。同时,底壁673作为凹口67的一部分,一体成型于第一部分62中,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意外掉落。
36.作为一个例子,在该实施例中,前轮轴50具有与第一侧壁672相对应的第二侧壁502,第一侧壁672与第二侧壁502配合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前轮轴50 的转向角度。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侧壁672和第二侧壁502间隔设置,当前轮轴50绕转向轴线56往一侧转动至该侧的第一侧壁672与相对应的第二侧壁抵接时,前轮轴50被限制进一步转动。
37.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偏置装置70设置在第一部分62和第二部分 64之间,其被定位成朝向前轮轴50垂直于脚踏板30的位置偏置前轮轴50。偏置装置70可以在释放状态和扭曲状态之间操作。当力施加在转向构件上以使前轮轴50转向时,偏置装置70从释放状态转向扭曲状态,并且当施加在转向构件上以使前轮轴50转向的力被释放时,偏置装置70返回到释放状态。如此,可利用偏置装置70实现前轮轴50的转向自动回正功能。
38.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偏置装置70可以为一扭簧(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转向构件的第一部分62和第二部分64分别具有用于接收偏置装置70的第一空腔63和第二空腔65,第一空腔63接收扭簧两根扭臂72的端部,第二空腔65接收扭簧的线圈部74,第一部分62和第二部分64分别具有与扭簧的扭臂 72相对应的第一内壁621和第二内壁641。当前轮轴50转动时,同一侧的第一内壁621、第二内壁641和扭臂72导致扭簧扭曲。扭簧的线圈部74可以套设在枢轴51上。该实施例中的扭簧的数量仅是示例。
39.偏置装置70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由硅橡胶制成的六边圆柱形弹性构件、或者金属制成的弹性薄片、或者其他形式的扭簧等。偏置装置7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到转向构件。根据偏置装置70的形式的选择,第一部分62和第二部分64用于接收偏置装置70的空腔的形式可以相应作出调整,应当理解为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
40.优选的,第一空腔63为在第一部分62上沿垂直于转向轴线56的方向开设形成,相应的,第二空腔65为在第二部分64上沿垂直于转向轴线56的方向开设形成,第一空腔63和第二空腔65开口对接用于接收偏置装置70。沿垂直于转向轴线56的方向开设第一空腔63可不增加第一部分62沿转向轴线56上的厚度,沿垂直于转向轴线56的方向开设第二空腔65可不增加第二部分64沿转向轴线56上的厚度,将第一空腔63和第二空腔65设置在沿垂直于转向轴线56 的方向上对接,避免第一部分62和第二部分64在沿转向轴线56的方向上叠加厚度。
41.支撑杆40供使用者握持作为手柄,以获得更好的平衡,而不是用来加固踏板车。因此,踏板车可以有或者没有支撑杆40。
42.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和其中公开的内容仅作为说明提供。本技术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踏板车。
43.虽然已经参照公开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技术,但是在本技术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应当理解,关于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通常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