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3903发布日期:2022-01-05 12:5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2.摩托车记录仪即记录摩托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
3.现有的摩托车记录仪线控器难以完整控制主机功能,而且摩托车记录仪线控器缺少扩展传感器功能,难以满足日益自动化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记录仪,解决了现有的摩托车记录仪线控器难以完整控制主机功能,而且摩托车记录仪线控器缺少扩展传感器功能,难以满足日益自动化发展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摩托车记录仪,包括主机、线控器、以及连接主机与线控器的电线,线控器包括有第二面壳、第二底壳、线控主板,第二面壳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底壳上侧,线控主板位于第二面壳与第二底壳之间,线控主板装设于第二面壳和第二底壳的支架上;
7.线控主板上侧装设有硅胶按键,硅胶按键上侧套设有塑胶按键,塑胶按键的一端贯穿第二面壳的下侧,第二面壳与第二底壳之间嵌入有橡胶圈,第二底壳内壁下侧装设有两个第二支架金属螺帽,线控主板位于两个第二支架金属螺帽之间。
8.可选的,线控主板上侧装设有两个led指示灯,硅胶按键内装设有两个与led指示灯相对应的导光柱。
9.可选的,主机包括第一面壳、第一底壳,第一面壳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底壳一侧,第一底壳上侧装设有第一支架金属螺帽,第一面壳一侧嵌入有主板与显示屏,主板与显示屏装设于第一底壳内。
10.可选的,第一面壳一侧依次装设有触摸菜单键、触摸加键、触摸减键、触摸录像/确认键,触摸菜单键、触摸加键、触摸减键、触摸录像/确认键均位于主板与显示屏的下侧。
11.可选的,第一底壳一侧装设有装饰镜片,装饰镜片位于第一面壳的相对侧,第一底壳一侧开设有tf卡槽,第一底壳一侧装设有与tf卡槽相对应的tf卡座防水硅胶塞,tf卡座防水硅胶塞位于装饰镜片的相邻侧。
12.可选的,电线包括有电源线、线控器连接线、前镜头连接线、后镜头连接线,电源线、线控器连接线、前镜头连接线、后镜头连接线一端均装设在第一底壳的下侧,线控器连接线另一端装设在第二底壳的一侧。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第二支架金属螺帽,使线控器方便固定在摩托车把手上,极大的方便用户操作摩托车记录仪主机的信息显示,同时减少因操作摩托车记录仪而造成的行车危险,通过橡胶圈提高线控器的密封性和防水性,通过线控主板,可将胎压接收模块,气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器件放到线控器内与线控主板连接,扩展主机功能,方便记录和检测摩托车车速、里程、经纬度以及海拔等行车信息,通过线控器与主机分离方式设计增强了摩托车记录仪的稳定性、方便性和实用性。
15.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记录仪主机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记录仪线控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口电路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电路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压传感器电路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电路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电路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胎压接收模块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微控制器电路图。
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7.第一支架金属螺帽1,第一面壳2,主板与显示屏3,触摸菜单键4,触摸加键5,触摸减键6,触摸录像/确认键7,tf卡座防水硅胶塞8,第一底壳9,装饰镜片10,电源线11,线控器连接线12,前镜头连接线13,后镜头连接线14,塑胶按键15,硅胶按键16,第二面壳17,线控主板18,橡胶圈19,第二支架金属螺帽20,第二底壳21。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9.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30.请参阅图1

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记录仪,包括:主机、线控器、以及连接主机与线控器的电线,线控器包括有第二面壳17、第二底壳21、线控主板18、底托,底托位于第二底壳21下侧,第二面壳17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底壳21上侧,线控主板18位于第二面壳17与第二底壳21之间,线控主板18装设于第二面壳17和第二底壳21的支架上;
31.线控主板18上侧装设有硅胶按键16,硅胶按键16上侧套设有塑胶按键15,塑胶按
键15的一端贯穿第二面壳17的下侧,第二面壳17与第二底壳21之间嵌入有橡胶圈19,第二底壳21内壁下侧装设有两个第二支架金属螺帽20,线控主板18位于两个第二支架金属螺帽20之间。
32.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使用时,将第二底壳21卡在摩托车把手上方,然后将底托卡在摩托车把手下方,通过将螺栓穿过底托拧入到第二支架金属螺帽20内,将线控器固定在摩托车把手上,然后将主机装设在摩托车车头处,通过电线连接主机和线控器,按压塑胶按键15挤压硅胶按键16,硅胶按键16受力形变挤压线控主板18,最后线控主板18控制主机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33.通过第二支架金属螺帽20,使线控器方便固定在摩托车把手上,极大的方便用户操作摩托车记录仪主机的信息显示,同时减少因操作摩托车记录仪而造成的行车危险,通过橡胶圈19提高线控器的密封性和防水性,通过线控主板18,可将胎压接收模块,气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器件放到线控器内与线控主板18连接,扩展主机功能,方便记录和检测摩托车车速、里程、经纬度以及海拔等行车信息,通过线控器与主机分离方式设计增强了摩托车记录仪的稳定性、方便性和实用性。
3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控主板18上侧装设有两个led指示灯,硅胶按键16内装设有两个与led指示灯相对应的导光柱,led指示灯用于指示记录仪主机的工作状态。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机包括第一面壳2、第一底壳9,第一面壳2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底壳9一侧,第一底壳9上侧装设有第一支架金属螺帽1,第一面壳2一侧嵌入有主板与显示屏3,主板与显示屏3装设于第一底壳9内,通过主板与显示屏3方便观看显示画面。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面壳2一侧依次装设有触摸菜单键4、触摸加键5、触摸减键6、触摸录像/确认键7,触摸菜单键4、触摸加键5、触摸减键6、触摸录像/确认键7均位于主板与显示屏3的下侧,便于主机与线控器拆分后,通过触摸菜单键4、触摸加键5、触摸减键6、触摸录像/确认键7控制主机功能。
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底壳9一侧装设有装饰镜片10,装饰镜片10位于第一面壳2的相对侧,第一底壳9一侧开设有tf卡槽,第一底壳9一侧装设有与tf卡槽相对应的tf卡座防水硅胶塞8,tf卡座防水硅胶塞8位于装饰镜片10的相邻侧,通过tf卡座防水硅胶塞8提高主机的密封性、防水性。
3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线包括有电源线11、线控器连接线12、前镜头连接线13、后镜头连接线14,电源线11、线控器连接线12、前镜头连接线13、后镜头连接线14一端均装设在第一底壳9的下侧,线控器连接线12另一端装设在第二底壳21的一侧,电源线11用于与摩托车的电瓶连接供电,前镜头连接线13、后镜头连接线14分别与摩托车前后摄像头连接采集影像。
39.线控主板18包括如图3所示的接口电路、如图4所示的按键电路、如图5所示的气压传感器电路、如图6所示的电源电路、如图7所示的温度传感器电路、如图8所示的胎压接收模块、如图9所示的微控制器电路,接口电路包括电源vcc、地线gnd、rx/tx通讯信号、按键信号key等焊点,线控器连接线1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电源vcc、地线gnd、rx/tx通讯信号、按键信号key等焊点上,按键电路连接接口电路的key接口,有s1、s2、s3三个按键,由r1、r2、r3电阻分压获得不同电压值,气压传感器电路电连接微控制器电路,c1为电源的滤波电容,r4、r5为上拉电阻,气压数据经过微控制器处理后通过rx/tx发送给主机,电源电路输入端
连接接口电路的vcc和地线,c2为输入端滤波电容,c3、c4为输出端滤波电容,电源电路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和各传感器电路,提供3.3v电源,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微控制器电路,r6为上拉电阻,c5为电源滤波电容,温度数据经过微控制器处理后通过rx/tx发送给主机,胎压接收模块电连接微控制器电路,l1为电源磁珠,c6为电源滤波电容,胎压数据经过微控制器处理后通过rx/tx发送给主机,微控制器电路与线控主板上的各传感器电路连接,r7和c7组成微控制器的复位电路,c8、c9为滤波电容,r8、r9为限流电阻,led1、led2为状态指示灯,微控制器处理各传感器数据并通过rx/tx发送给主机,同时根据rx/tx接收的主机消息控制两个led指示灯指示主机状态。
40.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4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