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节功能自行车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4994发布日期:2022-04-07 02:0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节功能自行车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节功能自行车龙头。


背景技术:

2.自行车龙头是自行车上必备的配件,主要起到了转向的作用,传统自行车龙头难以调节高度,或者需要复杂的拆卸才可以调整龙头高度,对于女性等力量相对较弱的群体并不友好。同时自行车龙头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现在起手的日常需求,因此常常需要另外购买组件进行改进,改进不合理的地方容易影响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的目的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节功能自行车龙头,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传统自行车龙头高度调节不便以及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节功能自行车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轨,内部空心,一边设有滑槽;把手,设在所述车头轨两端;多功能组件,设在所述车头轨中间;第一滑竿组件,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第二滑竿组件,滑动连接所述滑槽;龙头转轴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竿组件和第二滑竿组件。
7.优选的,所述车头轨为对称轨道,所述滑槽和所述第一滑竿组件、所述第二滑竿组件、所述龙头转轴连接件处于同于平面。
8.优选的,所述把手表面设有防滑层,所述把手与所述车头轨之间可拆卸连接。
9.优选的,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固定车头轨套,可拆卸包裹在所述车头轨上;手机支架,设在所述固定车头轨套一侧;照明灯,设在所述固定车头轨套另外一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滑竿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设在所述车头轨的内部;第一凸起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动块上,设在所述滑槽内;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块之间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龙头转轴连接件之间轴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滑竿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块,设在所述车头轨的内部;第二凸起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动块上,设在所述滑槽内;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连接块之间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龙头转轴连接件之间轴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上设有左转向灯,所述第二把手上设有右转向灯。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滑竿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多功能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滑竿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把手和所述多功能组件之间。
14.优选的,所述龙头转轴连接件上设有前轮转轴连接轴。
15.3.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采用车头轨,内部空心,一边设有滑槽,第一滑竿组件,滑动连接滑槽;第二滑竿组件,滑动连接滑槽,龙头转轴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竿组件和第二滑竿组件的结构,从而使得可以轻松调节龙头的高度。通过对多功能组件的设计,从而实现可以夜间行车以及便捷手机导航的功能。通过增加左右转向灯,进而提醒前方车辆,从而提升了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车头轨—1,滑槽—11,把手—2,防滑层—21,第一把手—22,第二把手—23,左转向灯—24,右转向灯—25,防滑层—21,多功能组件—3,固定车头轨套—31,手机支架—32,照明灯—33,第一滑竿组件—4,第一滑动块—41,第一凸起连接块—42,第一支撑杆—43,第二滑竿组件—5,第二滑动块—51,第二凸起连接块—52,第二支撑杆—53,龙头转轴连接件—6,前轮转轴连接轴—61。
23.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页”、“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参考图1-3,一种多节功能自行车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轨1,内部空心,一边设有滑槽11;把手2,设在车头轨1两端;多功能组件3,设在车头轨1中间;第一滑竿组件4,滑动连接滑槽11;第二滑竿组件5,滑动连接滑槽11;龙头转轴连接件6,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竿组件4和第二滑竿组件5。
29.参考图1-3,车头轨1为对称轨道,滑槽11和第一滑竿组件4、第二滑竿组件5、龙头转轴连接件6处于同于平面。
30.参考图1-3,把手2表面设有防滑层21,把手2与车头轨1之间可拆卸连接。
31.参考图1-3,多功能组件3包括:固定车头轨套31,可拆卸包裹在车头轨1上;手机支架32,设在固定车头轨套31一侧;照明灯33,设在固定车头轨套31另外一侧,照明灯33内设有开关,通过按压照明灯33就可以快速开启照明灯33,这里对手机形状不做限定,优选的可采用可旋转式手机夹的方式进行固定手机。
32.参考图1-3,第一滑竿组件4包括:第一滑动块41,设在车头轨1的内部;第一凸起连接块42,固定在第一滑动块41上,设在滑槽11内;第一支撑杆43,一端与第一凸起连接块42之间轴连接,另一端与龙头转轴连接件6之间轴连接。
33.参考图1-3,第二滑竿组件5包括:第二滑动块51,设在车头轨1的内部;第二凸起连接块52,固定在第二滑动块51上,设在滑槽11内;第二支撑杆53,一端与第二凸起连接块52之间轴连接,另一端与龙头转轴连接件6之间轴连接。
34.参考图1-3,把手2包括第一把手22和第二把手23,第一把手22的一端处左转向灯24,第二把手23的一端设有右转向灯25,左转向灯24和右转向灯25的都为反水设置,开启方式为按压左转向灯24的转向灯就可以快速开启或关闭左转向灯24,开启方式为按压右转向灯25的转向灯就可以快速开启或关闭右手转向灯25。
35.参考图1-3,第一滑竿组件4设在第一把手22和多功能组件3之间,第二滑竿组件5设在第二把手23和多功能组件3之间。
36.参考图1-3,龙头转轴连接件6上设有前轮转轴连接轴61,将前轮转轴连接轴61与前轮转轴连接。
37.本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在于:操作员可以将手机固定在手机支架上32,进行手机导航等便捷操作,在黑夜环境通过按压照明灯33开启快速照明模式。行驶过程中遇到需要左转时,通过按压左转向灯24从而使左转向灯24闪烁,提前前方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需要右转时,通过按压右转向灯25从而使右转向灯25闪烁,提前前方车辆。
38.实施例2
39.参考图1-3,一种多节功能自行车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轨1,内部空心,一边设有滑槽11;把手2,设在车头轨1两端;多功能组件3,设在车头轨1中间;第一滑竿组件4,滑动连接滑槽11;第二滑竿组件5,滑动连接滑槽11;龙头转轴连接件6,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竿组件4和第二滑竿组件5。
40.参考图1-3,车头轨1为对称轨道,滑槽11和第一滑竿组件4、第二滑竿组件5、龙头转轴连接件6处于同于平面。
41.参考图1-3,把手2表面设有防滑层21,把手2与车头轨1之间可拆卸连接。
42.参考图1-3,多功能组件3包括:固定车头轨套31,可拆卸包裹在车头轨1上;手机支架32,设在固定车头轨套31一侧;照明灯33,设在固定车头轨套31另外一侧。多功能组件阻挡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42的运动。
43.参考图1-3,第一滑竿组件4包括:第一滑动块41,设在车头轨1的内部;第一凸起连接块42,固定在第一滑动块41上,设在滑槽11内;第一支撑杆43,一端与第一凸起连接块42之间轴连接,另一端与龙头转轴连接件6之间轴连接。实际实施中,主要技术点在于第一滑竿组件4在第一把手和多功能组件3之间滑动连接即可,对具体采用的滑动结构并不做限定,优选的采用上述滑动结构,并且第一滑块41上设有卡紧结构可以进行位置固定。
44.参考图1-3,第二滑竿组件5包括:第二滑动块51,设在车头轨1的内部;第二凸起连
接块52,固定在第二滑动块51上,设在滑槽11内;第二支撑杆53,一端与第二凸起连接块52之间轴连接,另一端与龙头转轴连接件6之间轴连接。实际实施中,主要技术点在于第二滑竿组件5在第二把手23和多功能组件3之间滑动连接即可,对具体采用的滑动结构并不做限定,优选的采用上述滑动结构,并且第二滑块51上设有卡紧结构可以进行位置固定。
45.参考图1-3,把手2包括第一把手22和第二把手23,第一把手22上设有左转向灯24,第二把手23上设有右转向灯25。第一把手22阻挡第一滑块运动,第二把手23阻挡第二滑块运动。
46.参考图1-3,第一滑竿组件4设在第一把手22和多功能组件3之间,第二滑竿组件5设在第二把手23和多功能组件3之间。
47.参考图1-3,龙头转轴连接件6上设有前轮转轴连接轴61,将前轮转轴连接轴61与前轮转轴连接。本实施例对龙头转轴连接件的形状不做限定,优选的可以采用支撑块和前轮转轴连接轴组合的形式,第一支撑杆43和第二支撑杆53均采用轴连接的方式转动连接支撑块。
48.本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在于:操作员在滑动块没有固定的情况下,直接上下移动车头轨1即可实现对车头轨1的高度改变,在上拉过程中,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51向多功能组件3靠近,由于第一支撑杆43和第二支撑杆44的长度不变,从而使得车头轨1的高度提高,再通过卡紧结构将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51固定,从而使的高度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