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4209发布日期:2022-03-16 23:4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提供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及舒适性的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
3.副车架就是车桥、车轴和差速器等悬架构件的支架,形成设置一个车桥总成,通过它再与汽车主车架进行刚性或柔性(橡胶或液压衬垫)连接。副车架一般由本体、横向稳定杆和控制臂所共同组成,一方面它可以承受发动机的振动载荷,另外一方面它可以承受路面情况所带来的各种冲击,提高汽车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
4.由于前副车架与悬置连接,承载着动力总成大部分重量,同时在车辆的运动过程中,动力总成的摆动及轮端的转动及跳动对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及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布置承载位置及设计结构可以提升车辆行驶过程的平稳性及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包括:
8.前副车架本体,所述前副车架本体包括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
9.前悬置安装部件,所述前悬置安装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内侧;所述前悬置安装部件包括第一耳板以及第二耳板;
10.其中,所述第一耳板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二耳板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在所述车辆左右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中心面与车辆的动力总成的xz平面重合,且车辆的xz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
11.优选地:所述前悬置安装部件的材质为6082-t6铝板,所述6082-t6铝板的厚度不小于8毫米。
12.优选地:所述前副车架本体上设置若干个前控制臂安装部件,每个所述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分别用于与一个独立的前控制臂相连。
13.优选地:各个所述前控制臂远离各自所述前控制臂安装部件的一端均采用独立球头结构与相应的转向节相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前副车架本体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
若干个所述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所述第二纵梁上。
15.优选地:若干个所述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包括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以及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所述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以及所述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外侧。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所述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所述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以及所述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分别采用alsi7mn0.3t6铸造铝合金左右堆成。
17.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各自安装面材料厚度不小于10毫米,加强筋高度不小于5毫米;所述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以及所述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各自安装面材料厚度不小于7毫米,加强筋高度不小于5毫米。
18.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吸震器以及第二吸震器;所述第一吸震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的内侧;所述第二吸震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内侧;所述第一吸震器的安装点中心位于第二前控制臂的yz中心面上,所述第二吸震器的安装点中心位于第四前控制臂yz中心平面上。
19.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前副车架总成。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1.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前副车架本体上装有安装前悬置安装部件,前悬置安装部件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中心面与车辆的动力总成的xz中心平面重合,且车辆的xz平面位于前悬置安装部件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可提升车辆的行驶平稳性。
22.另外,前副车架本体上还可以设置前控制臂的安装部件以及两个吸振器,前悬置安装部件位于副车架横梁中部位置,前控制臂安装部件位于副车架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外侧,每侧可以连接两根独立的控制臂。两个吸震器分别位于副车架第一纵粱以及第二纵梁的内侧,对应于第二前控制臂及第四前控制臂的安装位置,以上布置特点及结构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更利于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及舒适性。
23.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安装部件布置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总成的俯视图。
28.图中:前副车架本体1、第一横梁11、第一横梁12、第一纵梁13、第二纵梁14、前悬置安装部件2、第一耳板21、第二耳板22、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第一前控制臂41、第二前控制臂
42、第三前控制臂43、第四前控制臂44、球头结构5、第一吸震器61、第二吸震器62、第一平面p1、第二平面p2、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中心面p3、动力总成的xz平面p4、整车的xz平面p5、第二控制臂的yz中心面p6、第四控制臂yz中心平面p7、第一吸震器的安装点中心o1、第二吸震器的安装点中心o2。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
31.参见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前副车架总成可以包括:
32.前副车架本体1,所述前副车架本体1包括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1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主体包括两根横梁,分别是第一横梁11(前横梁)以及第二横梁12(后横梁)。
33.前悬置安装部件2,所述前悬置安装部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11的内侧;所述前悬置安装部件2包括第一耳板21以及第二耳板22;
34.其中,所述第一耳板21包括第一平面p1,所述第二耳板22包括第二平面p2,所述第一平面p1与所述第二平面p2在所述车辆左右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平面p1和所述第二平面p2的中心面p3与车辆的动力总成的xz平面p4重合,且所述车辆的xz平面p5位于所述第一平面p1与所述第二平面p2之间。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本体可以采用铝及铝合金合金材料制作,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内侧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前悬置安装部件,该前悬置安装部件可以实现与前悬置的相连接。悬置是发动机与车身连接处的橡胶软垫,作用是用来隔绝发动机震动。也就是说在悬置的作用下,发动机震动能够尽可能少的被传至驾驶舱。由于发动机在各个转速范围段都有不同的震动特性,所以良好悬置安装位置的选择能够有效屏蔽各个转速范围段的震动。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悬置的前悬置安装部件焊接在第一横梁内侧的中部,前悬置安装部件的第一耳板21以及第二耳板22各自包含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中心面p3与车辆的动力总成的xz平面p4重合,且车辆的xz平面p5位于前悬置安装部件2的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之间,使动力总成的重量左右均匀分布,避免造成动力总成在运动过程中不平衡的摆动,保证车辆的行驶平稳性。
37.为了提高前悬置安装部件的强度,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前悬置安装部件2的材质为6082-t6铝板,所述6082-t6铝板的厚度不小于8毫米。前悬置安装部件的材料使用6082-t6铝板,保证良好的可成型性及可焊接性,厚度≥8mm,保证足够的强度及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耳板以及第二耳板各自的外侧面还可以设置必要的加强板以提高前悬置安装部件的强度。
38.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及舒适性,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前副
车架本体1上设置若干个前控制臂安装部件,每个所述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分别用于与一个独立的前控制臂相连。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前控制臂远离各自所述的前控制臂安装部件的一端均采用独立球头结构5与相应的转向节的相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均采用每个分部与独立的前控制臂相连的方式,且前控制臂与转向节的连接也采用独立的球头结构5,采用独立的结构可有效减小轮端在转动或跳动的过程的冲击。
39.在具体选定各个前控制臂安装部件的位置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前副车架本体1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3以及第二纵梁14;若干个所述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13以及所述第二纵梁14上。各个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分别位于副车架主体第一纵梁(左)、第二纵梁(右)纵梁的外侧。具体的,若干个所述前控制臂安装部件包括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以及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所述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以及所述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13的外侧,所述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以及所述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纵梁14的外侧。
40.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用于连接第一前控制臂41,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用于连接第二前控制臂42,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用于连接第三前控制臂43,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用于连接第四前控制臂44,其中第一前控制臂(左前)41、第二前控制臂(左后)42、第三前控制臂(右前)43、第四前控制臂(右后)44是四个独立的控制臂,各个控制臂另外一端与转向节的连接也是独立的球头结构5,该独立结构可有效减小轮端在转动或跳动的过程的冲击,保证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及舒适性。
41.为了提高各个控制臂安装结构的强度,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所述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所述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以及所述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分别采用alsi7mn0.3 t6铸造铝合金左右堆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以及所述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各自安装面材料厚度不小于10毫米,加强筋高度不小于5毫米;所述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以及所述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各自安装面材料厚度不小于7毫米,加强筋高度不小于5毫米。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位于第一纵梁13左)上,所述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位于第二纵梁14(右)上,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以及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分别左右堆成,使用材料均为alsi7mn0.3 t6铸造铝合金,可保证足够的强度,第一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1以及第三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3的安装面材料厚度≥10mm,加强筋高度≥5mm,第二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2以及第四前控制臂安装部件34的安装面材料厚度≥7mm,加强筋高度≥5mm。
42.带有前副车架的悬挂总成能分五级减小震动的传入。第一级震动由轮胎台面的软橡胶变形来吸收,这一级变形能吸收大量的高频震动,第二级为轮胎的整体变形吸收震动,这一级主要吸收比第一级稍高的路面震动,如石子之类引起的震动。第三级为悬挂摇臂各个连接点内的橡胶衬套进行震动的隔绝,这一环节主要是减小悬挂系统的总成冲击。第四级为悬挂系统的上下运动,这一运动主要吸收长波震动,也就是过沟过槛时引起的震动。第五级为副车架悬置对震动的吸收,这里主要吸收的是前四级没有完全屏蔽的震动。可见在副车架主体设置合理的吸震器可以有效地对前四级没有吸收的震动进行吸收。为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还包括第一吸震器61以及第二吸震器62;所述第一吸震器61设置于所述
第一纵梁13的内侧,所述第二吸震器6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纵梁14的内侧。具体的,所述第一吸震器61的安装点中心o位于第二前控制臂的yz中心面p6上,所述第二吸震器的安装点中心o2位于第四前控制臂yz中心平面p7上。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吸震器61(左)安装于第一纵梁13上,第一吸震器61的安装点中心位于第二前控制臂(左后)的yz中心面上,第二吸震器62(右)安装于第二纵梁14上,第二吸震器的安装点中心位于第四前控制臂(右后)yz中心平面上,该布置结构可以更大程度的吸收动力总成或轮端带来的震动,提升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44.总之,本技术提供的前副车架总成,前副车架本体上装有安装前悬置、前控制臂的安装部件以及两个吸振器,前悬置安装部件位于副车架横梁中部位置,前控制臂安装部件位于副车架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外侧,每侧可以连接两根独立的控制臂。两个吸震器分别位于副车架第一纵粱以及第二纵梁的内侧,对应于第二前控制臂及第四前控制臂的安装位置,以上布置特点及结构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更利于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及舒适性。
45.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前副车架总成。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