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83362发布日期:2023-09-01 03:5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将上述动力单元搭载体搬送到车体框架的下侧的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在所有国家加强建设安全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以加强所有国家的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能力。因此,在所有国家需要加强向所有人提供安全、负担得起的、易于利用、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需要改善道路安全,特别是扩大公共交通,要特别关注处境脆弱者、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在交通领域,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以开发能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交通安全性的技术。例如,车辆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方面,需要能够提升组装/安装作业等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2、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制造业中,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动力单元的支承座结构:借助于被配置在动力单元的大致惯性主轴上的发动机侧和减速器侧支承座,将由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和被结合在该发动机上的减速器构成的动力单元支承在车体框架上,并且借助于大致水平的转矩杆而将被安装在车体框架上的副框架与动力单元之间连结起来。

3、如此,现有技术中,由于动力单元仅是借助于转矩杆而被连结在副框架上的,所以,在进行将动力源侧和减速器侧支承座安装到车体框架上的作业之际,动力单元的姿势不稳定,因而很难进行将动力源侧和减速器侧支承座安装到车体框架上的作业。

4、此外,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于将动力单元搭载到车体框架上的动力单元的搭载组装装置。通过在动力单元与车体框架之间,夹设对动力单元的静载荷进行承载的支承座,并夹设被安装在车体框架上的副框架,使动力单元搭载到车体框架上。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62485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06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现有技术(如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动力单元的搭载组装装置将动力单元通过临时固定用夹具以与组装状态相同的姿势与副框架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必须拆卸临时固定用夹具。然而,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动力单元的搭载组装装置所进行组装作业的是针对配置有用于与副框架连结且以吸收冲击能量的左右轻载通路部件(under load path member)的车身前部构造的车型。专利文献2的组装作业中,临时固定用夹具连结在副框架的左右轻载通路部件以使临时固定用夹具和动力单元之间临时固定,当组装作业完成再将临时固定用夹具卸下。

3、据此,针对未设置左右轻载通路部件的车型,例如轻量化的车型并不具有左右轻载通路部件,现有技术的搭载组装装置的临时固定用夹具的固定方式将无法适用。因此,存在能够针对具有不同类型的车身前部构造的车型进行组装且能够对动力单元的振动进行抑制的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的需求。

4、鉴于以上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能够针对具有不同类型的车身前部构造的车型进行搬送并组装,且能够抑制组装时动力单元的振动。

5、[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6、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用于将由动力源、副框架和在前后方向上连结所述动力源和所述副框架的转矩杆构成的动力单元搭载体搬送到车体框架的下侧,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包括:载置台,处于悬挂状态的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以及搬送体,将载置了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所述载置台搬送到所述车体框架的所述下侧;且所述载置台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将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所述动力源从左右方向夹持。

7、根据本发明,载置台上设置夹持机构并利用夹持机构从左右方向夹持动力单元搭载体的动力源,能够抑制载置在载置台上的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摇摆,以使能够将动力单元和副框架组装到车体框架的组装作业的稳定性更佳。

8、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夹持机构具有与所述动力源互相抵接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形成为将所述动力源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夹持位置进行导引的导引形状。

9、根据所述结构,在夹持机构设置为导引动力源以使动力源容易的被保持在夹持位置的导引形状,能够使动力源夹持在正确的位置,进一步提升组装作业的稳定性。

10、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抵接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从所述夹持机构的外侧朝向所述夹持机构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面。

11、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倾斜面的设置能够更便利的导引使动力源夹持在正确的位置,进一步提升组装作业的稳定性。

12、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抵接部形成为l字形,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动力源的侧端部互相抵接。

13、根据所述结构,通过l字形的抵接部的设置,能够更便利的导引使动力源夹持在正确的位置,并抑制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晃动,进一步提升组装作业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14、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载置台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插入于所述定位孔内。

15、根据所述结构,设置能够导引动力单元搭载体在正确的位置进行组装作业的定位销,能够在组装时抑制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晃动,进一步提升组装作业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16、并且,在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方法,通过所述的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搬送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下述的工序:将处于悬挂状态的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靠近所述载置台;使所述载置台的所述定位销插入于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所述定位孔内;通过所述夹持机构,将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所述动力源从左右方向夹持;将处于悬挂状态的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以及通过所述搬送体将载置了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所述载置台搬送到所述车体框架的所述下侧。

17、根据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方法,载置台上设置夹持机构并利用夹持机构从左右方向夹持动力单元搭载体的动力源,能够抑制载置在载置台上的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摇摆,以使能够将动力单元和副框架组装到车体框架的组装作业的稳定性更佳。

18、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方法更包括下述的工序:借助于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支承座,将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以通过所述夹持机构将所述动力源从所述左右方向夹持的姿势组装到所述车体框架。

19、根据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方法,能够在组装时抑制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晃动,进一步提升组装作业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20、[发明的效果]

21、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在将由动力源、副框架和转矩杆构成的动力单元搭载体组装到车体框架上时,能够抑制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晃动,提升组装作业的稳定性。此外,不需要额外设置如现有技术所需要的临时固定用夹具,故本发明的动力单元搭载体的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能够减少组装工序,从而提高组装作业的便利性。

22、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