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篷及设有该顶篷的儿童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6649发布日期:2024-05-17 13:02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篷及设有该顶篷的儿童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篷及设有该顶篷的儿童载具。


背景技术:

1、传统用于儿童载具(图1所示为儿童推车,所述儿童载具也可以为儿童座椅、摇摇椅等等)的顶篷可给在坐/躺在儿童载具内的儿童遮阳、挡雨。顶篷一般包括篷布100、只连接并支撑于于篷布前端的前顶篷条200、只连接并支撑于于篷布后端的后顶篷条400、连接于篷布并位于前顶篷条200与后顶篷条400之间的一根或多根中顶篷条300,且所述前顶篷条200、中顶篷条300、后顶篷条400位于同一侧的下端枢接连接在一起再与一安装装置连接,或者前顶篷条200与一安装装置连接在一起,然后该安装装置再与儿童推车上的顶篷座(图未示)连接在一起。当要调整调整顶篷档位即顶篷遮挡面积时,可以直接拉动前顶篷条200或/和中顶篷条300前/后旋转,从而调整整个顶篷前后两端之间的遮挡范围以及遮挡面积。

2、传统顶篷中,其前顶篷条200一般为设置为铝条,其他的顶篷条为pe材质。

3、传统顶篷的这种设计,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4、1、各顶篷条的柔韧性与弹性不足,顶篷收折时,也只是使得几根顶篷条尽可能前后靠近,从而收折后的顶篷还是体积比较大,从而需要占用的空间大;而且携带也不方便,运输成本也高(如厂家发货到消费者,就需要较大的包装盒来装顶篷,从而不管是包装盒成本还是运输成本,都相对比较高);

5、2、长期使用,铝条也有可能脱落,而铝管毕竟是金属,重量也重,若脱落后砸中在儿童载具内的孩童,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顶篷及设有该顶篷的儿童载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顶篷,其可用于儿童载具,所述顶篷包括篷布、至少连接于所述篷布外围前侧与左右两侧的一根第一尼龙顶篷条、至少一根连接于所述篷布且左右延伸的第二尼龙顶篷条,所述第二尼龙顶篷条位于篷布前侧与后侧之间;所述顶篷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能与所述儿童载具可拆连接的安装装置。

4、所述顶篷后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顶篷外围后侧;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被设置为能与所述儿童载具可拆连接。

5、所述顶篷后侧还连接有一固定带,且所述固定带远离顶篷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连接件;较佳的,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篷后侧外围的中间位置;较佳的,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为能与所述儿童载具可拆连接。

6、所述安装装置连接于顶篷外围;较佳的,所述安装装置一侧与所述篷布或/和第一尼龙顶篷条连接;另一侧被设置为与所述儿童载具可拆连接。

7、所述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或/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或/和第二安装件一侧与所述篷布或/和第一尼龙顶篷条连接;另一侧被设置为与所述儿童载具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篷布外围形成有与第一尼龙顶篷条位置对应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尼龙顶篷条位于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件或/和第二安装件位于容纳腔外,或,所述容纳腔开设有孔,所述第一安装件或/和第二安装件一侧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侧自所述孔中伸出于容纳腔外;较佳的,所述第二安装件设置为连接于所述顶篷的布套,所述布套朝向儿童载具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或,所述第二安装件设置为连接于所述顶篷的圈状松紧带。

8、一种儿童载具,包括上述顶篷。

9、所述儿童载具设置为儿童推车,所述儿童推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座椅;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左右两顶篷座,所述顶篷左右两侧的安装装置分别可拆地连接于所述两顶篷座上,且所述顶篷罩设于座椅上方;较佳的,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推把,所述两推把上分别设置有所述顶篷座。

10、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于两推把之间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侧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较佳的,一往上开口的储物袋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或,所述座椅包括背靠,且所述背靠可相对推把车架前后旋转;所述背靠与支撑件或/和左右两推把与之间连接有座布;较佳的,所述座布上侧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较佳的,一往上开口的储物袋设置于所述座布后侧。

11、所述儿童载具设置为儿童座椅,所述儿童座椅包括背靠,所述背靠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顶篷座;所述顶篷左右两侧的安装装置分别与背靠左右两侧的顶篷座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背靠上侧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较佳的,所述背靠后侧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储物袋;较佳的,所述储物袋的上侧连接于所述背靠后侧的上侧。

12、所述儿童载具设置为儿童睡篮,所述儿童睡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顶篷座,所述顶篷左右两侧的安装装置分别与儿童睡篮左右两侧的顶篷座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儿童睡篮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上侧设置有可与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较佳的,所述儿童睡篮于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的一侧的外侧设置有开口往上的储物袋。

13、所述儿童载具设置为儿童安全提篮,所述儿童安全提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顶篷座,所述顶篷左右两侧的安装装置分别与儿童安全提篮左右两侧的顶篷座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儿童安全提篮后侧的上侧设置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较佳的,所述儿童安全提篮后侧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储物袋。

14、一种儿童载具,其设置为儿童推车,其包括车架,还包括上述儿童座椅或儿童睡篮或儿童安全提篮,所述儿童座椅或儿童睡篮或儿童安全提篮连接于所述车架上。

15、所述儿童载具设置为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所述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顶篷座,所述顶篷左右两侧的安装装置分别与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左右两侧的顶篷座可拆连接。

16、所述儿童载具设置为儿童摇摇床,其包括一供孩童坐/卧的床本体以及上端与所述床本体下端连接的底支架,所述床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顶篷座,所述顶篷左右两侧的安装装置分别与床本体左右两侧的顶篷座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床本体的上侧设置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较佳的,所述床本体的后上侧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储物袋。

17、所述儿童载具设置为儿童用床,所述儿童用床的左右两侧的分别设置有顶篷座,所述顶篷左右两侧的安装装置分别与儿童用床左右两侧的顶篷座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儿童用床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上侧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较佳的,所述儿童用床于设置第二连接件的一侧的外侧设置有开口往上的储物袋。

18、所述顶篷座包括与所述儿童载具旋转连接的主体、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配合部,所述安装装置与所述配合部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布套通过所述开口可拆地套接在所述顶篷座的配合部外;或,所述配合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与配合部的安装孔插拔式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安装装置与安装孔设置为过渡配合;或,所述圈状松紧带能可拆地套接于所述顶篷座上。

19、本发明因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

20、1、尼龙顶篷条的弹性以及柔韧性非常好,从而当要收折顶篷时,可以将顶篷团到一起,从而整个顶篷可以团成很小的一团,需要占用的空间小,如此,不管是收纳、运输都很方便,而且收纳、运输成本也低,从而使得设置有该顶篷的儿童载具在收合后整体体积也小;

21、2、尼龙顶篷条的弹性非常好,从而只要不给顶篷施加外力,尼龙顶篷条会自动恢复至展开状态,从而要将收折后的顶篷打开也是非常简单容易;

22、2、尼龙本身是轻质材料,故,整个顶篷不管是展开状态还是团成一团的状态,其整体质量都相对较轻;此外,即使尼龙顶篷条与篷布脱离,因为重量轻,计算落在儿童载具内的孩童身上,也基本不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3、3、因为除了篷布外围的第一尼龙顶篷条之外,顶篷前后两侧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二尼龙顶篷条,如此设置,顶篷前后两侧之间的顶篷条会往上弓成弧形,从而会拉着篷布的前后两侧也往上,即第一尼龙顶篷条的前侧会与篷布一起被往上拉,避免第一尼龙顶篷条的前侧往下垂,进而避免顶篷前侧下垂而而挡住儿童载具内的孩童视线;而且顶篷处于使用状态下时,第二尼龙顶篷条可支撑住顶篷中间的篷布,使得其不会往下耷拉而垂到孩童身上;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使用效果更好;

24、4、儿童载具上设置有采用如上设置的储物袋,从而不管是自儿童载具上完全拆下来的顶篷可收折后置入储物袋内,而且与儿童载具未完全脱离的顶篷也可在收折后往后翻转即可装入储物袋内;如此,儿童载具的储顶篷存放更容易,要将顶篷再度拿出来使用也更容易,而且还能避免顶篷要使用时还得到处找甚至找不到的情况;

25、5、因为第一连接件只设置于顶篷的后侧,从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可以做得比较短短,如此,即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未脱离,所述顶篷也能团成很小的一团,即收折后体积还是很小;而且收折后的顶篷在往后翻转后,能有更多的部分装入储物袋内,从而收纳效果更好;

26、6、所述安装装置与儿童载具上的顶篷座采用了如上设置,从而顶篷与儿童载具的组装以及拆离操作非常方便简单;

27、7、因为安装装置采用了上述设置,从而制造成本低,从而使得所述顶篷以及设置有该顶篷的儿童载具的制作成本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