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07223发布日期:2023-05-10 20:4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滑板车转向,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电动滑板车十分节省能源,充电快速且航程能力长,整车造型美观、操作方便,驾驶更安全;对于喜欢生活方便的朋友来说绝对是非常适合的一种选择,给生活添加多一分乐趣。

2、目前常规的电动滑板车在使用过程中转向通常是通过把手进行转向操作的,在转向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把手起到转向的效果,其在休闲驾驶过程中转动把手进行转向更加符合骑车的经验也更容易上手;在运动娱乐驾驶中,对于学习过滑板的人群而言,滑板的转向是通过施压滑板一侧的压力实现转向的,而通过转动把手进行转向其不具有驾驶乐趣,如何合理的对电动滑板车在休闲和运动模式之间进行转换,赋予电动滑板车多功能的驾驶体验是现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驾驶过程中单轮在转向时易出现角度过大,转向不稳的情况,为此现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稳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稳定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包括滑板和控制把手轴,所述滑板和控制把手轴通过运动状态转向施压组件连接有承载柱,所述承载柱顶部通过转向连接球连接有控制压板,所述控制压板两侧均设置有压力转向件,所述承载柱底部通过模式切换件连接有两个切换半轴体,所述切换半轴体端部通过第一万向球件连接有轮毂座,所述轮毂座侧壁通过转折件连接有轮毂盘,所述轮毂盘通驱动转轴连接有转向前轮,所述转向前轮内部设置有单轮辅助件;

4、所述运动状态转向施压组件包括与滑板连接的第一转向施压组件和与控制把手轴连接的第二转向施压组件,所述第一转向施压组件包括与滑板连接的内施压板,所述内施压板两端均设置有内施压抵触件,所述内施压板底部通过转向连接件与承载柱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施压组件包括与控制把手轴连接的控制轴,所述控制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外施压板,所述外施压板两端均设置有外施压抵触件,所述内施压板上开设有与控制轴相套接的套设口;

5、所述模式切换件包括通过切换块与承载柱底部连接的切换柱,所述切换柱底部通过第二万向球件与切换半轴体连接,且所述切换柱螺纹连接有切换紧固套环,所述承载柱底侧壁设置有倾斜卡挡罩。

6、优选地,所述压力转向件上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抵触球槽,所述轮毂盘上侧壁设置有与抵触球槽相适配的转向抵触球;

7、所述承载柱上开设有球形切换口,所述控制压板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转向连接球处在球形切换口内,且与连接口侧壁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万向球件固定连接在轮毂座侧壁上,所述第二万向球件固定连接在切换半轴体端部,所述切换半轴体与切换柱上均设置有球形限位口。

9、优选地,所述转折件包括开设在轮毂座上的转折口,所述转折口内固定连接有竖直转轴,所述轮毂盘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竖直转轴相套接的转向块。

10、优选地,所述切换半轴体上开设有第一适配豁口,所述第一适配豁口与轮毂座相适配,所述轮毂盘侧壁开设有第二适配豁口,所述第二适配豁口与切换半轴体相适配。

11、优选地,所述控制轴底部设置有转动插块,所述承载柱顶部开设有与转动插块连接的承载转轴;

12、所述转向连接件包括与内施压板底部通过连接板连接的转动外筒,所述转动外筒通过转动连接的转动内筒与承载柱侧壁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切换块固定连接在切换柱顶部,所述承载柱底部开设有与切换柱相适配的矩形限位口,所述矩形限位口内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所述切换块上开设有套设在定位轴上的调换口,所述矩形限位口朝向倾斜卡挡罩一侧侧壁呈倾斜开口设置。

14、优选地,所述单轮辅助件包括与开设在转向前轮上的圆形口,所述圆形口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柱,所述调节螺柱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外侧壁通过多个联动杆连接有扇形稳定件,所述扇形稳定件在收纳时呈圆盘状设置;

15、优选地,所述扇形稳定件通过活动球连接有限位支杆,所述限位支杆另一端与圆形口内壁转动连接;

16、所述圆形口内壁通过多个贯穿螺纹环的限位柱连接有密封盖。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发明针对目前的电动滑板车的使用效果单一,对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结构进行设计,实现了休闲模式和运动模式之间的巧妙切换,切换过程操作方便,切换后结构配合紧密安全,增加了多种骑行体验,赋予电动滑板车多功能的驾驶体验。

19、2、本方案通过对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结构的设计,即能实转动把手转向,也能实现压力偏移转向,两者转向之间互不干扰,结构稳定安全,并且根据转动把手转向角度易大,不稳定的情况下,通过结构的设计增长了在休闲状态下前后轮之间的距离,增大转弯半径,确保休闲模式“单轮”情况下的稳定安全的转向。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包括滑板(1)和控制把手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和控制把手轴(2)通过运动状态转向施压组件连接有承载柱(3),所述承载柱(3)顶部通过转向连接球(4)连接有控制压板(5),所述控制压板(5)两侧均设置有压力转向件(6),所述承载柱(3)底部通过模式切换件连接有两个切换半轴体(7),所述切换半轴体(7)端部通过第一万向球件(8)连接有轮毂座(9),所述轮毂座(9)侧壁通过转折件连接有轮毂盘(10),所述轮毂盘(10)通驱动转轴连接有转向前轮(11),所述转向前轮(11)内部设置有单轮辅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1)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转向件(6)上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抵触球槽(22),所述轮毂盘(10)上侧壁设置有与抵触球槽(22)相适配的转向抵触球(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1)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球件(8)固定连接在轮毂座(9)侧壁上,所述第二万向球件(19)固定连接在切换半轴体(7)端部,所述切换半轴体(7)与切换柱(18)上均设置有球形限位口(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1)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折件包括开设在轮毂座(9)上的转折口,所述转折口内固定连接有竖直转轴(26),所述轮毂盘(10)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竖直转轴(26)相套接的转向块(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1)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半轴体(7)上开设有第一适配豁口(28),所述第一适配豁口(28)与轮毂座(9)相适配,所述轮毂盘(10)侧壁开设有第二适配豁口(29),所述第二适配豁口(29)与切换半轴体(7)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1)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14)底部设置有转动插块(30),所述承载柱(3)顶部开设有与转动插块(30)连接的承载转轴(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1)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块(17)固定连接在切换柱(18)顶部,所述承载柱(3)底部开设有与切换柱(18)相适配的矩形限位口(34),所述矩形限位口(34)内固定连接有定位轴(35),所述切换块(17)上开设有套设在定位轴(35)上的调换口,所述矩形限位口(34)朝向倾斜卡挡罩(21)一侧侧壁呈倾斜开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1)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轮辅助件包括与开设在转向前轮(11)上的圆形口,所述圆形口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柱(36),所述调节螺柱(36)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环(37),所述螺纹环(37)外侧壁通过多个联动杆(38)连接有扇形稳定件(39),所述扇形稳定件(39)在收纳时呈圆盘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滑板(1)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稳定件(39)通过活动球连接有限位支杆(40),所述限位支杆(40)另一端与圆形口内壁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稳定装置,属于滑板车转向技术领域,包括滑板和控制把手轴,滑板和控制把手轴通过运动状态转向施压组件连接有承载柱,承载柱顶部通过转向连接球连接有控制压板,控制压板两侧均设置有压力转向件,承载柱底部通过模式切换件连接有两个切换半轴体,切换半轴体端部通过第一万向球件连接有轮毂座,轮毂座侧壁通过转折件连接有轮毂盘,轮毂盘通驱动转轴连接有转向前轮。本发明针对目前的电动滑板车的使用效果单一,对电动滑板车的转向结构进行设计,实现了休闲模式和运动模式之间的巧妙切换,切换过程操作方便,切换后结构配合紧密安全,增加了多种骑行体验,赋予电动滑板车多功能的驾驶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何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开心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