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无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2020发布日期:2022-06-03 22:4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无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途无人设备。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3.在当代社会中,无论是出于军事需要,还是出于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的需要,或者出于环境恶劣的区域开展作业的需要,使用机器人都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无人机、机器人平台等无人设备已逐渐应用到各种任务场景中。这些无人设备基本采用由后方操作人员通过遥控终端发送遥控指令进行远距离操作的方式,指挥无人设备完成作业任务。
4.但目前使用的无人设备,经常采用单一的无人设备去完成单一的作业任务,应对复杂作业任务存在困难,且单一的无人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无法工作时,缺乏备用设备会影响作业任务的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多用途无人设备;本技术提供的多用途无人设备,用途灵活多变,通过空中和地面信息共享,提高了多用途无人设备环境综合感知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多用途无人设备,包括:
8.第一无人车;
9.所述第一无人车内分别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放置至少一台无人机,所述第二腔室内至少放置一台第二无人车。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还设有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包括起降板、轨道、起降动力源,所述轨道装设在第一腔室内壁,所述起降动力源驱动起降板沿轨道滑动,使起降板伸出或收回所述第一腔室;所述无人机停放于所述起降板上。
11.优选地,所述起降板下方设有齿条,所述起降动力源具体为带驱动齿轮的电机,齿条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无人车还设有舱门,所述舱门与第二腔室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二腔室内还设有驱动所述舱门开合的开合驱动机构,所述舱门展开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面以及地面。
13.优选地,所述舱门内壁设有辅助件,所述开合驱动机构的座体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铰接,所述开合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辅助件远离舱门的一端铰接。
14.优选地,所述开合驱动机构具体为电动推杆。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上方,所述舱门同时封闭所述第一腔室
和所述第二腔室。
16.优选地,所述第一无人车还设有摄像头、天线。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无人车还设有遥控任务载荷。
18.优选地,所述第一无人车为履带式无人车。
19.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无人设备,在第一无人车内设置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分别容纳无人机和第二无人车。利用第一无人车作为平台,把无人机库、无人车库整合到平台内,形成多用途无人设备;本技术提供的多用途无人设备,可同时搭载或释放一架或多架无人机和第二无人车,则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以出动无人机从空中侦查和打击目标等作业,也可出动第二无人车从地面对目标抵近侦查和实施排爆、核化采样等作业;并且,无人机和第二无人车可根据不同用途,出动不同的数量,或搭载不同载荷去执行不同任务,使本技术提供的多用途无人设备的用途更加灵活多变,通过空中和地面信息共享,提高了多用途无人设备环境综合感知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在任务执行中,如果个别无人机或第二无人车出现意外损毁,损失的成本也能得到控制,减小任务失败的风险。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用途无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用途无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释放无人机和第二无人车时);
23.附图标记:1-第一无人车;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舱门;131-辅助件;2-无人机;3-第二无人车;4-起降平台;41-起降板;42-轨道;43-起降动力源;5-开合驱动机构;6-摄像头;7-天线;8-遥控任务载荷。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请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途无人设备,包括:
26.第一无人车1;
27.所述第一无人车1内分别设有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内放置至少一台无人机2,所述第二腔室12内至少放置一台第二无人车3。
28.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无人设备,在第一无人车1内设置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分别容纳无人机2和第二无人车3。利用第一无人车1作为平台,把无人机库、无人车库整合到平台内,形成多用途无人设备;本技术提供的多用途无人设备,可同时搭载或释放一架
或多架无人机2和第二无人车3,则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以出动无人机2从空中侦查和打击目标等作业,也可出动第二无人车3从地面对目标抵近侦查和实施排爆、核化采样等作业;并且,无人机2和第二无人车3可根据不同用途,出动不同的数量,或搭载不同载荷去执行不同任务,使本技术提供的多用途无人设备的用途更加灵活多变,通过空中和地面信息共享,提高了多用途无人设备环境综合感知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在任务执行中,如果个别无人机2或第二无人车3出现意外损毁,损失的成本也能得到控制,减小任务失败的风险。
29.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11内还设有起降平台4,所述起降平台4包括起降板41、轨道42、起降动力源43,所述轨道42装设在第一腔室11内壁,所述起降动力源43驱动起降板41沿轨道42滑动,使起降板41伸出或收回所述第一腔室11;所述无人机2停放于所述起降板41上。
30.优选地,所述起降板41下方设有齿条,所述起降动力源43具体为带驱动齿轮的电机,齿条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31.无人机2的起降需要一定空间,可以将第一无人车1部分顶面空出供无人机2起降,但更优选第一无人车1的顶面是封闭的,供其他任务载荷安装使用,同时也能避免雨水、灰尘等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无人机2;同时,在第一腔室11内设置可移动的起降平台4实现无人机2的起降。
32.具体而言,起降平台4包括起降板41、轨道42、起降动力源43,轨道42设在第一腔室11的内壁,对起降板41的移动进行导向,起降动力源43则提供动力,使得起降板41伸出第一腔室11,供无人机2起降,或收回第一腔室11,带动停放在起降板41上的无人机2收回容纳在第一腔室11内。
33.更优选起降板41的移动,是由起降板41下方设置的齿条,与带驱动齿轮的电机相互配合实现的。
34.优选地,所述第一无人车1还设有舱门13,所述舱门13与第二腔室12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二腔室12内还设有驱动所述舱门13开合的开合驱动机构5,所述舱门13展开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腔室12的底面以及地面。
35.无人车2进出第二腔室12,优选通过舱门13的转动实现。舱门13与第二腔室12的底部铰接,并在开合驱动机构5的驱动力下可以绕铰接轴转动,满足不同状态的需求。具体来说,舱门13平时紧贴在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封闭第二腔室12,避免外界因素影响第二腔室12内部;需要将第二无人车3派出执行工作时,开合驱动机构5驱动舱门13绕铰接轴转动向外开启,直到舱门13与铰接轴平行的侧边碰触到地面,此时舱门13一端连接第二腔室12的底面,另一端连接地面,第二无人车2沿着舱门13即可平稳到达地面,开展工作。
36.优选地,所述舱门13内壁设有辅助件131,所述开合驱动机构5的座体与所述第二腔室12的内壁铰接,所述开合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与辅助件131远离舱门13的一端铰接。
37.优选地,所述开合驱动机构5具体为电动推杆。
38.优选舱门13的开启和关闭,是由辅助件131配合开合驱动机构5实现的。辅助件131具体为固定在舱门13内壁的一个立柱,远离舱门13的一端具有铰接位;开合驱动机构5的座体与第二腔室12的内壁铰接,开合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与辅助件131远离舱门13的一端铰接,则开合驱动机构5伸长时会推动舱门13开启,缩短时则拉回舱门13。优选开合驱动机构5具体为电动推杆。
39.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11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2上方,所述舱门13同时封闭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
40.本技术中,优选使用舱门13同时封闭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降低机构复杂度,同时舱门13的面积增大,为第二无人车2进出提供更大、更平缓的坡道。使用时,当仅需要派出无人机2时,舱门13转动至起降板41可以完成伸出不受阻碍即可;在需要派出第二无人车3时,再将舱门13转动至接触地面。
41.优选地,所述第一无人车1还设有摄像头6、天线7。
42.优选地,所述第一无人车1还设有遥控任务载荷8。
43.本技术提供的多用途无人设备,优选设有摄像头6、天线7,可以采集环境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并传输或接收信号,提高任务成功率和工作效率。更优选还设有遥控任务载荷8,后方人员可以根据采集的信息和信号,遥控任务载荷8进行工作,例如打击目标、采样等,灵活可靠。
44.摄像头6、天线7、遥控任务载荷8可以安装在第一无人车1的顶面或侧面,优选安装在顶面。
45.优选地,所述第一无人车1为履带式无人车。
46.优选第一无人车1为履带式无人车,可靠性高,适应性强。
4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