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动力单元与车架结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9230发布日期:2022-09-30 17:5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动力单元与车架结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摩托车动力单元与车架的配置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动力单元与车架结合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见的跨骑式摩托车的动力单元:即是以引擎为动力,再经过动力传动箱将扭力经由链条或皮带传到后轮;另外跨骑式摩托车也有以动力马达为动力者,即是跨骑式电动摩托车,其动力传递与振动的表现与引擎为动力的跨骑式摩托车全然不同,再加上重量不轻的电池组,两者在其重心的转移方式已全然不同,因此有必要为此特别设计其动力单元与车架的配置方式以适合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动力单元车架结合机构,应用动力单元的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共同质心作为力矩中心,并将动力单元与前车架的至少三个锁固点分布于以该力矩中心为坐标原点的外围的三个象限上。
[0005]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跨骑式电动摩托车动力单元与车架结合机构,该电动摩托车包括一前轮、一前车架、一动力单元、一后摇臂以及一后轮,其中,该动力单元包括一动力马达及一动力传动箱,该动力单元固定于该前车架,该前车架朝车体的后方以枢轴枢接该后摇臂,该后轮设置于该后摇臂的尾部;该动力传动箱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齿轮组,该动力马达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并与该齿轮组相结合,于该电动摩托车侧视下,该动力传动箱设置于该枢轴的前方,并至少以一第一锁固点、一第二锁固点与一第三锁固点的固定于该前车架。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该电动摩托车侧视下,以该动力马达与该动力传动箱的共同质心作为一直角坐标原点,沿着该电动摩托车前后方向为水平坐标轴,沿着该电动摩托车垂直方向为垂直坐标轴,该第一锁固点位于该直角坐标的第二象限,该第二锁固点位于该直角坐标的第一象限,且该第三锁固点位于该直角坐标的第四象限。
[0008]
在前述进一步的改进的实施方式中,该动力马达包含一马达轴,且该马达轴位于该直角坐标的第二或第三象限。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齿轮组位于该动力马达的后方,该动力马达包含一马达轴,该齿轮组包含一输出轴,该动力马达借由该马达轴将动力传递至该齿轮组,该齿轮组的该输出轴将动力经由一链轮传递至一链条,于该电动摩托车侧视下,该第一锁固点位于该马达轴的前上方,该第二锁固点位于该马达轴的后上方,该第三锁固点位于该输出轴的后下方。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动力单元与该前车架更包含一第四锁固点,其系位于该马
达轴的后上方,且介于该第一锁固点与该第二锁固点之间。
[0011]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有:将动力马达固接于具有齿轮组的动力传动箱上,使动力马达在相同的轮出转速下,可机械性的转换多个不同扭力输出,即俗称不同档位输出,同时将动力马达固定于动力传动箱,以形成一动力单元的组合构件,并将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的共同的质心作为力矩中心,且动力单元与前车架锁固点分布在该力矩中心外围至少三个象限(以该力矩中心为坐标原点)的锁固点的配置,强化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的固定性,并降低动力马达转动扭力对动力传动箱的不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动力单元与车架结合机构的侧视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前车架的立体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的立体分解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跨骑式电动摩托车的的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的另一方向立体分解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的立体组合图;
[001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马达的马达轴与动力传动箱的齿轮组结合剖面图;
[0019]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的侧视图;
[0020]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锁固于前车架的侧视图;
[0021]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动力马达与动力传动箱锁固于前车架的侧视图。
[0022]
附图标记列表
[0023]
1:电动摩托车
[0024]
11:前轮
[0025]
12:前车架
[0026]
121:头管
[0027]
122:前叉
[0028]
123:枢轴
[0029]
13:动力单元
[0030]
14:动力马达
[0031]
141:马达轴
[0032]
15:动力传动箱
[0033]
150:壳体
[0034]
1501a,1501b,1501c,1501d:吊耳
[0035]
151:容置空间
[0036]
152:齿轮组
[0037]
153:输出轴
[0038]
1531:链轮
[0039]
1532:链条
[0040]
16:后摇臂
[0041]
17:后轮
[0042]
21:第一锁固点
[0043]
22:第二锁固点
[0044]
23:第三锁固点
[0045]
24:第四锁固点
[0046]
31,32,33,34:锁固螺栓
[0047]
c:共同质心
[0048]
q1:第一象限
[0049]
q2:第二象限
[0050]
q3:第三象限
[0051]
q4:第四象限
[0052]
x,x’:水平坐标轴
[0053]
y,y’:垂直坐标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兹配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附图主要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等附图中仅标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
[0055]
另外,在附图中未必按比例绘制,举例来说,图中的一些元件的尺寸可能增大或减小,以帮助改进对各种实施方式的理解。同样地,为了讨论某些实施方式,一些组件及/或操作可能被分为不同的区块或组合为单一区块。此外,尽管已于附图中例示性地绘示特定实施例,并且在下文中详细描述,除本文中描述的那些外,根据前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修改对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会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修改会落入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0056]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跨骑式电动摩托车动力单元与车架结合机构中,其所述的跨骑式电动摩托车1主要包含有一前轮11、一前车架12、一包含动力马达14与动力传动箱15的动力单元13、一后摇臂 16以及一后轮17等构件,所述的前轮11系设置于该前车架12的前方,一般是在前车架12前侧的头管121以前叉122穿入,再于前叉122上设置该前轮 11,该动力单元13固定在该前车架12上,该动力马达14系固定于该动力传动箱15的壳体150中(如图3所示),该动力传动箱15固定于该前车架12,该前车架12朝车体的后方以枢轴123枢接该后摇臂16,一般的实施方式为枢轴 123穿过后摇臂16的前端,该后摇臂16的后端(尾部)连接该后轮17。并请参阅图3至图6,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该动力传动箱15具有一容置空间151、内置的一齿轮组152,该齿轮组152具有一输出轴153,该输出轴153上设置一链轮1531,再以链条1532将链轮1531的扭力传递到后轮17,当然,上述的输出轴153、链轮1531也可以应用皮带、皮带轮等均等结构。前述动力马达14 系置于该容置空间151并牢牢地固定于该动力传动箱15的壳体150中,并且该动力马达14的马达轴141系与该齿轮组152相结合(如图6所示),以作为该齿轮组152的扭力输入来源,并传递其扭力至该输出轴
153。于该电动摩托车1侧视下,该动力传动箱15设置该枢轴123的前方,并至少以一第一锁固点21、一第二锁固点22与一第三锁固点23固定于该前车架12,如图2所示,前车架12以锁固螺栓(31,32,33)穿进如图5所示的该动力传动箱15对应的吊耳(1501a,1501b,1501c,1501d),而固定在前车架12的该第一锁固点21、第二锁固点22与第三锁固点23,该动力传动箱14于朝向该齿轮组152的前方锁固该动力马达14,该齿轮组152与该输出轴153位于该动力马达14的后方,该三个锁固点(21,22,23)的至少二个位于该马达轴141的后方,如图1、7所示。
[0057]
进一步地,如图1、5、7所示,为加强动力传动箱15的固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该前车架12更包含一第四锁固点24,该动力传动箱15包含一吊耳 1501d,并应用一锁固螺栓34穿过该吊耳1501d而锁固在前车架12的该第四锁固点24,该第四锁固点24系位于该电动摩托车侧视下的该马达轴141的后上方,且介于该第一锁固点21与该第二锁固点22之间。
[0058]
如图1、图8a或图8b所示,于该电动摩托车1侧视,如图8a,以该动力马达14与该动力传动箱15的共同质心c(或图8b的共同质心c’)作为一直角坐标原点,沿着电动摩托车1前后方向为水平坐标轴x(或图8b的水平坐标轴 x’),沿着电动摩托车1垂直方向为垂直坐标轴y(或图8b的垂直坐标轴 y’),该直角坐标可将图8a或图8b划分为第一象限q1、第二象限q2、第三象限q3及第四象限q4,该第一锁固点21位于该直角坐标的第二象限q2、该第二锁固点22位于该直角坐标的第一象限q1,且该第三锁固点23位于该直角坐标的第四象限q4上。
[0059]
承上,在图8a实施例中,该马达轴141位于第三象限q3;在图8b实施例中,该马达轴141位于第二象限q2之内。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各锁点的定义也可如图8a、图8b所示,于该电动摩托车1侧视下,该第一锁固点21位于该马达轴141的前上方,该第二锁固点22位于该马达轴141的后上方,该第三锁固点23位于该输出轴153的后下方。
[0061]
借由上述各实施例,当动力马达14作动以该共同质心c(或c’)为中心点,前轮11或后轮17为支点,产生不同力矩,因此本实用新型将该动力传动箱15锁固点分布于至少三个象限内,即可强化动力马达14与动力传动箱 15的固定性,并降低动力马达14转动扭力对动力传动箱15的不稳定性,且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马达14与动力传动箱15的该共同质心c(或c’)系设置于前轮11与后轮17之中,其愈靠近整车重心则有愈佳的稳定性。
[0062]
虽然本实用新型内容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