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块及车斗可调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0071发布日期:2022-08-24 08:1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块及车斗可调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块及车斗可调手推车。


背景技术:

2.手推车是以人力推、拉的运输车辆,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广泛的应用,能够在狭窄的便桥、羊肠小道和其他机动车不便使用的地方行驶,在运输的物品时十分方便。
3.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手推车有多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翻斗的承载能力有限,只能运输重量较轻的货物,当运输的货物重量较重时,支撑架所承受的重力较大,翻斗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易发生松动,造成手推车后续使用过程中翻斗发生晃动。第二: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翻斗的开口为前低后高的斜面,当运输的货物的体积较小时,货物易从开口的前端掉落,只能减少货物的运输量以减少货物的掉落。
4.发明人对此研究后,对此研究了一种承压能力大、具有缓冲作用的支撑块,通过调整支撑块的高度,从而调整车斗的倾斜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翻斗的承载能力有限,只能运输较轻的货物,以及运输体积较小的货物时,货物易从翻斗前端掉落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大、具有缓冲作用,支撑高度可调的支撑块。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支撑块的车斗可调手推车。
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块,包括:
8.第一支撑板,呈矩形状;
9.第二支撑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高度逐渐降低;
10.第三支撑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共面;
11.第四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相连;
12.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高度;
13.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首尾相连,构成具有内部空间的支撑块。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若干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交错设置,与所述内部空间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底部与所述内部空间的底部在同一平面,所述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面共面。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柱,具有连接通孔,固定在所述内部空间,所述连
接通孔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共面。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距离,与所述连接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第四支撑板的距离相同。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斗可调手推车,包括:
19.车斗,上方开口,四周及底部封闭设置,具有存储空间;
20.方钢管,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斗的底部两侧,沿所述车斗长度方向两侧延伸,一端延伸至所述车斗的前方与车轮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车斗的后方,并形成手扶部;
21.车轮,具有中心通孔,通过限位卡紧结构安装在两个所述方钢管的中间;
22.支撑腿,有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方钢管靠近所述手扶部一端的底部;
23.支撑块,位于所述车斗正下方,固定安装在所述方钢管和所述车斗之间;上述支撑块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块。
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卡紧结构包括:
25.轴承,有两个,位于所述中心通孔内,外圈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26.转动轴,穿过所述轴承的内圈,两端向外延伸设置;
27.限位套筒,有两个,所述限位套筒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方钢管相连。
2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轴的端面与位于所述限位套筒内的螺栓靠近设置。
2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耳管,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套筒的上方,与所述限位套筒和方钢管固定连接。
3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缓冲垫体,所述缓冲垫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腿的底部。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3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其中,第一支撑板呈矩形状;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支撑板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三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三支撑板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三支撑板的顶面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共面;第四支撑板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相连;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第一支撑板的竖直高度高于第四支撑板的高度;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首尾相连,构成具有内部空间的支撑块。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采用塑料注塑生产,具有一定的塑性,用于支撑物品时,既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又具有缓冲作用,减少物品对支撑块所带来的损坏。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第一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之间的高度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支撑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可调手推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车轮及限位卡紧结构连接的剖视图。
37.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板;11、内部空间;2、第二支撑板;3、第三支撑板;4、第四支撑板;5、加强板;6、底板;7、连接柱;71、连接通孔;81、车斗;82、方钢管;83、车轮;831、中心通孔;84、支撑腿;85、轴承;86、转动轴;87、限位套筒;88、耳管;89、缓冲垫体。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在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0.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1.实施例1
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块,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和第四支撑板4。其中,第一支撑板1呈矩形状;第二支撑板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支撑板2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三支撑板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三支撑板3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三支撑板3的顶面与第二支撑板2的顶面共面;第四支撑板4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相连;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和第四支撑板4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第一支撑板1的竖直高度高于第四支撑板4的高度;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和第四支撑板4首尾相连,构成具有内部空间的支撑块。本实施例的支撑块采用塑料注塑生产,具有一定的塑性,用于支撑物品时,既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又具有缓冲作用,减少物品对支撑块所带来的损坏。本实施例的支撑块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第一支撑板1与第四支撑板4之间的高度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43.本实施例的支撑块,还包括若干个加强板5,加强板5交错设置,固定安装在内部空间11内,并与内部空间11的内壁相连;加强板5的底部与内部空间11的底部在同一平面,加
强板5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的顶面共面。此种设计,增加了四个支撑板之间连接的紧密型,交错的结构设计,增加了支撑块整体的承压能力,使得支撑强度变高;与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的顶面共面则能够提供平稳的支撑力。
44.本实施例的支撑块,还包括底板6,位于内部空间11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和第四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6的设置,将若干个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在一起,避免受到过大的压力使得支撑板的底部发生形变,造成过大的损伤。
45.本实施例的支撑块,还包括连接柱7,有两个,具有连接通孔71,固定在加强板5上,连接通孔71的顶面与第二支撑板2和第三支撑板3共面;连接柱7的设置,能够将本实施例的支撑块固定在所需工作的位置,也能够防止支撑块在支撑物品时,发生位移。连接通孔71的中心到第一支撑板 1的距离,与连接通孔71的中心到第四支撑板4的距离相同;此番设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所需,方便两个支撑块反向叠加固定在一起,获得更大的支撑力。
46.实施例2
4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斗可调手推车,包括:车斗81、方钢管82、车轮83、支撑腿84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支撑块;其中,车斗81 上方开口,四周及底部封闭设置,具有存储空间;方钢管82有两个,分别固定在车斗81的底部两侧,沿车斗81长度方向两侧延伸,一端延伸至车斗81的前方与车轮83相连,另一端延伸至车斗81的后方,并形成手扶部;车轮83具有中心通孔831,通过限位卡紧结构安装在两个方钢管82的中间;支撑腿84有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方钢管82靠近手扶部一端的底部;支撑块位于车斗81正下方,固定安装在方钢管82和车斗81之间。本实施例的车斗可调手推车,由多个配件组装而成,各配件制作简单,组装方便,当本实施例的手推车有所损坏时,只需更换对应的零配件即可,无需更换其他的零配件,降低零配件损坏对手推车整体的影响,降低损失成本,减少维修更换的时间,减少对工作进度的影响。当使用本实施例的手推车搬运货物时,会发生车斗81向前倾的现象,而实施例1中,支撑块前高后低的设置,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实施例1中的支撑块采用塑料注塑生产,具有一定的塑形及缓冲作用,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减少货物对手推车带来的损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所需,增加或减少支撑块两端的高度差。
48.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斗可调手推车,限位卡紧结构包括:轴承85、转动轴86和限位套筒87。其中:轴承85有两个,位于中心通孔831 内,外圈与中心通孔831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轴86穿过轴承85的内圈,两端向外延伸设置;限位套筒87有两个,一端与轴承85的内圈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方钢管82相连。当使用本实施例的手推车时,手握手持部对方钢管82施加向前的动力,方钢管82将动力传递至限位套筒87上,限位套筒87再将该动力通过轴承85的内圈传递给外圈,然后外圈带动车轮83进行转动。本实施例的手推车,限位卡紧结构既为整体传递动力,又通过对限位套筒87的限制,将车轮83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保证手推车在行走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49.本实施例的车斗可调手推车,螺栓穿过限位套筒87和方钢管82将二者固定在一起,转动轴86的端面与位于限位套筒87内的螺栓靠近设置。如此设置,螺栓在将限位套筒87和方钢管82固定在一起的同时,进一步对转动轴86的位移做出限定,进而避免车轮83在行走过程中发生晃动。
50.本实施例的车斗可调手推车,还包括耳管88,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套筒的上方,与限位套筒87和方钢管82固定连接。手推车在使用过程中,方钢管82的前端相对较低,
工作人员在推动手推车移动时,会握住手持部将方钢管82后方抬高,导致方钢管82倾斜角度过大,不仅会导致车斗81上开口前端较低,货物易从上开口翻倒出存储空间,工作人员握手持部时也会感到不便,而耳管88的设置,进一步增加方钢管82前端的高度,避免货物从上开口翻倒出存储空间的情况发生。
51.本实施例的车斗可调手推车,还包括缓冲垫体89。其中,缓冲垫体89 固定安装在支撑腿84的底部,既能增加支撑腿84与底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手推车静止时发生滑动,又能减缓支撑腿84与地面接触时地面对支撑腿84的作用力。
5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