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8774发布日期:2022-09-10 08:1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副车架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让车辆具有更高安全性,在车辆上通常设有副车架结构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在现有技术中,副车架结构由于其本身结构较为简单,其性能往往不能满足需求,以使车辆的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车架结构,所述副车架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全性较高。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副车架结构。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副吸能盒和前副防撞梁,所述副车架包括:纵梁和横梁,所述横梁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所述副吸能盒与所述纵梁连接;以及所述前副防撞梁连接于所述副吸能盒背离所述副车架的一端。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通过在副车架的前端设有副吸能盒,副吸能盒能够将作用到前副防撞梁上的作用力得以吸收缓冲,从而降低作用力对副车架的影响,提升副车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全性较高。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吸能盒与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吸能盒的后端设置有后安装平板,所述纵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安装平板,所述前安装平板和所述后安装平板相对设置,所述前安装平板和所述后安装平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吸能盒设置有溃缩筋,所述溃缩筋为多个,所述副吸能盒包括多个侧壁,多个所述溃缩筋分别设置于所述副吸能盒的不同侧壁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副吸能盒顶壁和底壁上的所述溃缩筋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位于所述副吸能盒内侧壁和外侧壁的所述溃缩筋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机舱纵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舱纵梁的前端和所述纵梁的前端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舱纵梁的中部和所述纵梁的中部上,所述机舱纵梁的后端与所述纵梁的后端相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两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横梁中部的横截面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为两个,且分别为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构造为中部窄两端渐扩的形状,所述后横梁的两端中心处设置有竖向贯穿的通孔,以在所述通孔的两侧形成两条传力通道。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上设有减重孔。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结构。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的副车架结构。由于副车架结构的前端设有副吸能盒,副吸能盒能够将作用到前副防撞梁上的作用力得以吸收缓冲,从而降低作用力对副车架的影响,提升副车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使车辆的nvh性能得到提升。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副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副车架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副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副车架结构10,
25.副车架100,纵梁110,前安装平板111,横梁120,减重孔121,前横梁122,后横梁123,通孔124,
26.副吸能盒200,后安装平板210,溃缩筋220,
27.前副防撞梁300,
28.机舱纵梁400,
29.第一连接件500,
30.第二连接件600。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2.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10,包括:副车架100、副吸能盒200和前副防撞梁300。
33.具体来说,副车架100包括:纵梁110和横梁120,横梁120连接于两侧的纵梁110之间,且横梁120连接于相邻纵梁110彼此靠近的一侧;副吸能盒200与纵梁110连接;以及前副防撞梁300连接于副吸能盒200背离副车架100的一端。
34.需要说明的是,副车架100包括纵向延伸的纵梁110和横向延伸的横梁120,以使纵梁110和横梁120适于承载不同功能结构以提升集成度。而在纵梁110的前端适于构建有副吸能盒200,副吸能盒200适于对作用到前副防撞梁300的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以降低甚至避免作用力通过副吸能盒200进行传递并作用到副车架100上,从而提升副车架结构10的稳定性,以使承载在副车架100上的电器元件更为安全可靠。
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10,通过在副车架100的前端设有副吸能盒200,副吸能盒200能够将作用到前副防撞梁300上的作用力得以吸收缓冲,从而降低作用力对副车架100的影响,提升副车架结构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全性较高。
3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副吸能盒200的后端螺接于纵梁110的前端。这样,螺栓连接的方式,不仅会简化副吸能盒200与纵梁110之件的组装过程,提升组装效率,而且还能便于副吸能盒200的维修保养,从而提升副吸能盒200的使用性能,让副车架100得到更好的保护,以是副车架结构10的使用更为可靠。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副吸能盒200的后端设置有后安装平板210,纵梁110的前端设置有前安装平板111,前安装平板111和后安装平板210相对设置,前安装平板111和后安装平板210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由此,在副吸能盒200上设有的后安装平板210适于与纵梁110的前安装平板111相对设置且连接,如此一来,副吸能盒200与副车架100之间的连接过程得到简化,以提升组装效率,且由于采用前安装平板111与后安装平板210之间对应设置更为简单方便,以使副吸能和与副车架100之间的连接设置更为可靠,以使副车架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更高。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副吸能盒200设置有溃缩筋220。需要说明的是,在副吸能盒200适于吸收作用力并进行变形时,作用力驱动副吸能盒200进行变形,并适于从副吸能盒200上设有溃缩筋220的部位进行变形,以使作用力能够在副吸能盒200上得到较好的吸收缓冲,以使副车架100的使用更为安全可靠。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溃缩筋220为多个,多个溃缩筋220分别设置于副吸能盒200的不同侧壁上。这样,由于设有多个溃缩筋220,能够让副吸能盒200能够吸收缓冲更多作用力,从而让副车架100的结构可靠性得到提升。而将多个溃缩筋220间隔设于副吸能盒200上的不同侧壁上,处于不同侧壁上的溃缩筋220适于根据作用力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形以对作用力进行吸收,以使副吸能盒200对作用力的吸收缓冲作用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副车架100的使用安全性。
4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位于副吸能盒200顶壁和底壁上的溃缩筋220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位于副吸能盒200内侧壁和外侧壁的溃缩筋220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由此,设置于副吸能盒200顶壁和底壁上的溃缩筋220,由于其适于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副吸能盒200适于吸收垂直于左右方向的作用力时,适于优先在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溃缩筋220上进行变形吸收,而设置于副吸能和刺鼻上的溃缩器,由于其适于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副吸能盒200适于吸收垂直于上下方向的作用时,适于优先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溃缩筋220上进行变形吸收。这样,由于设置在顶壁、底壁与侧壁上的溃缩筋220适于沿不同方向延伸,以使不同频率的作用力均可得到较好的吸收缓冲,以提升副吸能盒200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副车架结构10的使用安全性。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副车架结构10还包括:机舱纵梁400、第一连接件500和第二连接件600,第一连接件500分别连接于机舱纵梁400的前端和纵梁110的前端上,第二连接件600分别连接于机舱纵梁400的中部和纵梁110的中部上,机舱纵梁400的后端与纵梁110的后端相连接。这样,机舱纵梁400适于与副车架100进行连接,使得作用力在作用到副车架结构10时,适于先作用到前副防撞梁300上,前副防撞梁300上适于吸收缓冲一定作用力后,适于将作用力传递副吸能盒200上进行吸收缓冲,从而让作用到副车架100上的作
用力更少,以提升副车架100的结构可靠性,从而让副车架100所承载的结构更为可靠,即让机舱纵梁400所承载的结构更为可靠,以提升可靠性。而使用第一连接件500与第二连接件600适于连接设置在副车架100与机舱纵梁400上,以使副车架100与机舱纵梁400之间连接设置更为可靠。
4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横梁120两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横梁120中部的横截面积。由于横梁120的两端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积。在横梁120与纵梁110进行连接时,横梁120与纵梁11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以使副车架100具有更为可靠的结构强度,以提升副车架结构10的使用性能。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20为两个,且分别为前横梁122和后横梁123,前横梁122和后横梁123均构造为中部窄两端渐扩的形状,后横梁123的两端中心处设置有竖向贯穿的通孔124,以在通孔的两侧形成两条传力通道。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前横梁122和后横梁123适于构建成中部向两端括张形状,以使前横梁122和后横梁123在与纵梁110进行连接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使前横梁122与后横梁123与纵梁110之间的连接限定更为稳定可靠。具体来说,后横梁123在靠近与纵梁110连接的两端设有上述通孔124,能够让后横梁123与纵梁110之间的连接抵触面积增加,从而增加后横梁123与纵梁110进行连接的强度,以提升车辆的承载能力。同时,通孔124适于降低后横梁123的重量,节省后横梁123的成本。
4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横梁120为带有减重孔121的钣金冲压结构件,纵梁110为圆管挤压结构件。可以理解的是,钣金冲压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以使横梁120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而挤压结构件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材料的组织和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操作简单,生产率高等特点,以使纵梁110的生产更为简单可靠。同时,在横梁120上还设有减重孔121,能够节省材料,降低重量,从而降低副车架100的成本。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的副车架结构10。由于副车架结构10的前端设有副吸能盒200,副吸能盒200能够将作用到前副防撞梁300上的作用力得以吸收缓冲,从而降低作用力对副车架100的影响,提升副车架结构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使车辆的nvh性能得到提升。
4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4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