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0570发布日期:2022-10-29 03:2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扭扭车车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


背景技术:

2.扭扭车车轮是扭扭车主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可保证扭扭车的顺利行走,通过调整车轮的转向也可对扭扭车的移动方向进行调整,是扭扭车不可或缺的部件,在提高扭扭车的使用性能和质量时,需要对扭扭车车轮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提升。
3.但是,现有的扭扭车车轮只是简单的进行滑动转向,使用的性能较为单一,不能在进行移动时同步的对轮体上粘接的物质进行吹动清理,轮体上沾附其它杂质时,会增加轮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能通过降低轮体的移动摩擦力而减轻孩童对扭扭车的推动力。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扭扭车车轮只是简单的进行滑动转向,使用的性能较为单一,不能在进行移动时同步的对轮体上粘接的物质进行吹动清理,轮体上沾附其它杂质时,会增加轮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能通过降低轮体的移动摩擦力而减轻孩童对扭扭车的推动力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包括车轮盘,所述车轮盘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主可转前轮,且所述车轮盘的右端转动连接有副可转前轮;
7.还包括:
8.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轮盘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主可转前轮的轮轴通过皮带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安装有凸轮;
9.移动架,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在所述车轮盘的内部,且所述移动架的左端安装有第一活塞,并且所述第一活塞滑动连接在第一输气箱的内侧,所述第一输气箱安装在所述车轮盘的左侧,且所述第一输气箱的下侧连接有喷头;
10.延伸杆,安装在所述移动架的右侧,且所述延伸杆的上侧连接有齿块;
11.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轮盘右上方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键连接有齿轮;
12.第二输气箱,安装在所述车轮盘的右侧,且所述第二输气箱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并且所述第二活塞的中部安装有调节架,同时所述调节架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侧安装有所述齿块。
13.优选的,所述凸轮和所述移动架的接触处均为光滑状结构,且所述移动架的主剖面为“7”字形结构,并且所述移动架与所述车轮盘为左右滑动连接,此设计可减少凸轮和移动架之间的摩擦力,利用凸轮对移动架进行推动。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气箱与所述主可转前轮的相对面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输气箱的位置与所述主可转前轮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此设计可将第一输气箱内的气流喷射到主可转前轮上,对主可转前轮进行清理。
15.优选的,所述延伸杆和所述固定杆相互平行分布,且所述延伸杆和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齿轮的连接处均分布有所述齿块,此设计可利用齿轮实现延伸杆和固定杆之间的联动,驱动延伸杆和固定杆同时反向移动。
16.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气箱与所述副可转前轮的相对面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输气箱的位置与所述副可转前轮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此设计可将第二输气箱内的气流喷射到副可转前轮上,利用气流对副可转前轮进行清理。
17.优选的,所述调节架的主剖面为倒“l”形结构,且所述调节架与所述车轮盘构成左右滑动结构。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该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设置有喷头,主可转前轮转动可驱动皮带连接的凸轮转动,对移动架进行间歇性推动,配合弹簧的使用,使得移动架左右往复移动,从而控制第一活塞在第一输气箱内往复移动,而配合延伸杆、齿块、齿轮和固定杆的传动,可驱动调节架带动第二活塞在第二输气箱内左右往复移动,使得气流通过第一输气箱和第二输气箱上的喷头喷射到车轮上,对车轮进行吹动清理,使得扭扭车车轮外表面保持光滑,减少移动摩擦力;
20.(2)该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对扭扭车车轮进行清洁减少滚动摩擦力的过程,在车轮进行转动时便可同步完成,无需其余的电力驱动操作和人力操作,提高扭扭车车轮移动过程的性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输气箱侧剖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输气箱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车轮盘;2、主可转前轮;3、副可转前轮;4、第一转轴;5、凸轮;6、移动架;7、第一活塞;8、第一输气箱;9、喷头;10、延伸杆;11、齿块;12、第二转轴;13、齿轮;14、第二输气箱;15、第二活塞;16、调节架;17、固定杆;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包括车轮盘1,车轮盘1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主可转前轮2,且车轮盘1的右端转动连接有副可转前轮
3;第一转轴4,转动连接在车轮盘1的内部,且第一转轴4与主可转前轮2的轮轴通过皮带连接,并且第一转轴4的外侧安装有凸轮5;移动架6,通过弹簧18弹性连接在车轮盘1的内部,且移动架6的左端安装有第一活塞7,并且第一活塞7滑动连接在第一输气箱8的内侧,第一输气箱8安装在车轮盘1的左侧,且第一输气箱8的下侧连接有喷头9;
29.凸轮5和移动架6的接触处均为光滑状结构,且移动架6的主剖面为“7”字形结构,并且移动架6与车轮盘1为左右滑动连接。第一输气箱8与主可转前轮2的相对面为弧形结构,且第一输气箱8的位置与主可转前轮2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
30.主可转前轮2和副可转前轮3进行转动,在主可转前轮2转动时,由于主可转前轮2的轮轴与第一转轴4通过皮带连接,故可控制第一转轴4转动,第一转轴4控制外侧安装的凸轮5转动,凸轮5转动至偏右方位置时,便可推动移动架6向右移动,移动架6对弹簧18进行挤压蓄力,移动架6控制第一活塞7向右移动,将气流抽入到第一输气箱8内,在凸轮5转动至偏左方位置时,解除凸轮5对移动架6的推动,弹簧18便可控制移动架6左移复位,从而控制第一活塞7左移复位,将气流从第一输气箱8下侧安装的喷头9处喷出,对主可转前轮2进行清理;
31.延伸杆10,安装在移动架6的右侧,且延伸杆10的上侧连接有齿块11;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在车轮盘1右上方的内部,且第二转轴12的外侧键连接有齿轮13;第二输气箱14,安装在车轮盘1的右侧,且第二输气箱1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15,并且第二活塞15的中部安装有调节架16,同时调节架16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的下侧安装有齿块11。
32.延伸杆10和固定杆17相互平行分布,且延伸杆10和固定杆17与齿轮13的连接处均分布有齿块11。第二输气箱14与副可转前轮3的相对面为弧形结构,且第二输气箱14的位置与副可转前轮3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调节架16的主剖面为倒“l”形结构,且调节架16与车轮盘1构成左右滑动结构。
33.在移动架6向右移动时,移动架6控制延伸杆10向右移动,延伸杆10上侧安装的齿块11控制啮合连接的齿轮13转动,而固定杆17下侧的齿块11与齿轮13啮合连接,故可驱动固定杆17左移,固定杆17控制端部安装的调节架16左移,调节架16带动端部安装的第二活塞15在第二输气箱14内左移,将气流输送到第二输气箱14内,在延伸杆10跟随移动架6左移时,可控制调节架16右移,带动第二活塞15在第二输气箱14内右移,将气流从第二输气箱14下侧安装的喷头9处喷出,对副可转前轮3进行清理,可保证轮体的清洁,保证轮体外表面的光滑,减少移动摩擦力。
3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高性能式扭扭车车轮时,首先,主可转前轮2和副可转前轮3进行转动,在主可转前轮2转动时,凸轮5转动,移动架6水平往复移动,配合弹簧18的使用,可控制第一活塞7在第一输气箱8内水平往复移动,对气流进行抽取和喷射,对主可转前轮2进行清理,同时在移动架6右移动时,通过齿轮13的传动,可驱动第二活塞15在第二输气箱14内水平往复移动,对气流进行抽取和喷射,对副可转前轮3进行清理,可保证轮体的清洁,保证轮体外表面的光滑,减少移动摩擦力,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