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减震负重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7598发布日期:2022-11-03 00:2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桥式减震负重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负重轮技术领域,具体为桥式减震负重轮。


背景技术:

2.桥式减震负重轮主要由弹簧减震器、支架拐臂总成、底架总成、负重轮、固定轴等组成。同履带组成车辆的行走机构,作为履带车的主要承力机构,用于支撑车辆,承担车辆的重量,保障车辆平稳行驶和克服障碍,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
3.该机构与车辆履带配合,保证车辆接地支撑点多,行走更加平稳,结构紧凑,可减少发动机马力的消耗,部件少,故而故障率较低,维修方便,降低了整车的生产成本,是一种安全、有效、性能优良的装置,但是目前负重轮结构简单,仅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在复杂路面条件下行走,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目前负重轮结构简单,仅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在复杂路面条件下行走,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桥式减震负重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桥式减震负重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负重轮,所述底架的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减震器,所述上支架向左延伸位于左侧负重轮的正上方且连接有左固定轴组件,所述减震器向右延伸位于右侧负重轮的正上方且连接有右固定轴组件;
6.所述底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设置的导架,所述导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贴板。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负重轮包括负重轮轴,所述负重轮轴与底架转动连接,所述负重轮轴的两端通过负重轮外衬套、负重轮内衬套固定连接有250橡胶轮。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负重轮外衬套与负重轮内衬套相对设置,所述负重轮轴的侧面且位于底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轴套。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左固定轴组件的一端为连接板,另一端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上支架上的连接孔,并螺纹连接有1型六角开槽螺母,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套设有长铜套。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右固定轴组件与左固定轴组件结构相同,且右固定轴组件的连接轴侧面与减震器的内孔壁之间设置有短铜套,右固定轴组件的连接轴上还套设有φ20垫圈。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减震器与上支架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且销轴端部与减震器或上支架之间设置有尼龙垫圈。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架上设置上支架和减震器,且它们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使左、右固定轴组件位于负重轮的上方,安装支撑会比较稳定,同时减震器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利于在复杂路面条件下行走。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桥式减震负重轮,示出以下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2.图4为图1中c-c处剖视图;
23.图5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24.图6为图1中b-b处剖视图;
25.图7为图1中d-d处剖视图。
26.其中附图中的标号;
27.1、上支架;2、底架;3、减震器;4、右固定轴组件;5、左固定轴组件;6、贴板;7、负重轮外衬套;8、负重轮内衬套;9、负重轮轴;10、250橡胶轮;11、轴套;12、φ20垫圈;13、短铜套;14、尼龙垫圈;15、销轴;16、长铜套;17、1型六角开槽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考附图1-7,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桥式减震负重轮,包括底架2,底架2的两端均设置有负重轮,底架2的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上支架1,上支架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减震器3,减震器3采用车辆常用的弹簧减震器,上支架1向左延伸位于左侧负重轮的正上方且连接有左固定轴组件5,减震器3向右延伸位于右侧负重轮的正上方且连接有右固定轴组件4,安装之后,左固定轴组件5与右固定轴组件4为受力点,其正下方的负重轮正好能够提供支撑力,受力比较的稳定;
29.底架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设置的导架,导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贴板6,能够与履带中部滑动连接,避免履带与负重轮脱落,使用更加稳定。
30.负重轮包括负重轮轴9,负重轮轴9与底架2转动连接,负重轮轴9的两端通过负重轮外衬套7、负重轮内衬套8固定连接有250橡胶轮10,负重轮外衬套7与负重轮内衬套8相对设置,对250橡胶轮10起到位置限制作用,负重轮轴9的侧面且位于底架2的两侧均设置有轴套11,用户保护负重轮轴9。
31.左固定轴组件5的一端为连接板,另一端为连接轴,连接轴穿过上支架1上的连接孔,该连接孔可以并排设置多个,并螺纹连接有1型六角开槽螺母17,连接轴的外侧套设有长铜套16,长铜套16起到保护连接轴的作用。
32.右固定轴组件4与左固定轴组件5结构相同,且右固定轴组件4的连接轴侧面与减震器3的内孔壁之间设置有短铜套13,短铜套13也是起到保护连接轴的作用,右固定轴组件4的连接轴上还套设有φ20垫圈12,减震器3工作的时候,连接处易震动或者抖动,φ20垫圈12起到弹性缓冲,降低1型六角开槽螺母17脱落的风险。
33.减震器3与上支架1通过销轴15活动连接,且销轴15端部与减震器3或上支架1之间
设置有尼龙垫圈14,尼龙垫圈14与φ20垫圈12作用相同,都能够将减震器3工作时,对连接结构的影响。
3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35.应当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桥式减震负重轮,包括底架(2),所述底架(2)的两端均设置有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的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上支架(1),所述上支架(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减震器(3),所述上支架(1)向左延伸位于左侧负重轮的正上方且连接有左固定轴组件(5),所述减震器(3)向右延伸位于右侧负重轮的正上方且连接有右固定轴组件(4);所述底架(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设置的导架,所述导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贴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减震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轮包括负重轮轴(9),所述负重轮轴(9)与底架(2)转动连接,所述负重轮轴(9)的两端通过负重轮外衬套(7)、负重轮内衬套(8)固定连接有250橡胶轮(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式减震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轮外衬套(7)与负重轮内衬套(8)相对设置,所述负重轮轴(9)的侧面且位于底架(2)的两侧均设置有轴套(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减震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轴组件(5)的一端为连接板,另一端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上支架(1)上的连接孔,并螺纹连接有1型六角开槽螺母(17),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套设有长铜套(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减震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轴组件(4)与左固定轴组件(5)结构相同,且右固定轴组件(4)的连接轴侧面与减震器(3)的内孔壁之间设置有短铜套(13),右固定轴组件(4)的连接轴上还套设有φ20垫圈(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减震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与上支架(1)通过销轴(15)活动连接,且销轴(15)端部与减震器(3)或上支架(1)之间设置有尼龙垫圈(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桥式减震负重轮,属于减震负重轮技术领域,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负重轮,所述底架的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减震器,所述上支架向左延伸位于左侧负重轮的正上方且连接有左固定轴组件,所述减震器向右延伸位于右侧负重轮的正上方且连接有右固定轴组件;所述底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设置的导架,所述导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贴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架上设置上支架和减震器,且它们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使左、右固定轴组件位于负重轮的上方,安装支撑会比较稳定,同时减震器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利于在复杂路面条件下行走。下行走。下行走。


技术研发人员:孙冰 李玥姣 李晨 霍超 张艳飞 姚扬 陈鹏宇 刘霄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保利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6
技术公布日:2022/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