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减震机构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7636发布日期:2022-12-03 00:1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减震机构的童车。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携带幼童外出,大部分家长都会选购一台童车供幼童乘坐,但是出行的路况复杂,例如人行道的台阶、减速带、砖铺路面、不太平坦的草地泥土路、石子路等等,这些路况场景在公园、小区、绿道都很常见,幼童乘坐童车外出经过这些道路时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颠簸或摇晃。
3.对于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幼童来说,他们的大脑以及脊椎等骨骼还是非常脆弱的,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组织都无法起到完全的支撑作用,如果童车稳定性能不够好,震动、颠簸或摇晃对幼童的身体影响是极大的。
4.专利cn203651972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减震童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减震装置;所述的减震装置安装在座椅本体下方;所述的座椅本体的前方安装扶手,后方安装椅背,扶手和椅背分别接插在座椅本体下方的连接杆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顶板、支撑柱、弹簧和底板;支撑柱上套有弹簧,支撑柱的一端焊接顶板。另一端焊接底板,顶板和座椅本体通过螺栓固定。
5.专利cn204056121u公开了一种童车减震装置,包括前轮连接杆、前轮和减震机构,所述前轮连接杆和前轮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前轮上安装有轮架;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钢板、下钢板、伸缩杆、调节旋钮、定位板、减震弹簧、弹簧盖和弹簧座;所述下钢板下侧固定在轮架上,所述下钢板上侧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两个伸缩杆底端,所述两个伸缩杆顶端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上钢板下侧左右两端,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减震弹簧下端连接弹簧座上侧,上端连接弹簧盖下侧,所述弹簧座下侧固定在下钢板上侧中部,所述弹簧盖上侧固定在定位板下侧,所述定位板上侧连接前轮连接杆底端,所述前轮连接杆上端穿过上钢板中部并且与其固定连接。
6.专利cn203651972u中支撑柱的一端焊接顶板,另一端焊接底板,支撑柱上套有弹簧。专利cn204056121u中减震弹簧下端连接弹簧座上侧,上端连接弹簧盖下侧,弹簧座下侧固定在下钢板上侧中部,弹簧盖上侧固定在定位板下侧。上述专利中发挥减震作用的单个减震弹簧设置于座椅中部,不能实现座椅整体的平衡减震;且上述专利中减震弹簧暴露于空气中,会发生弹簧锈蚀,造成弹簧变形、弹力下降或者折断损坏,降低弹簧减震效果,缩短弹簧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减震机构的童车,可以实现对座舱的平衡减震,悬浮的座舱与车架无固定连接,座舱可以相对于车架上下浮动,大幅提高对车架传递的冲击的缓冲力度;弹性体置于滑动盒内部,避免弹性体暴露于空气中造成锈蚀或老化,使用寿命长。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减震机构的童车,包括车架,座舱,以及设置于车架与座舱之间的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对称设置于座舱两侧,减震机构包括与车架内侧固定的固定底板,与座舱外侧固定的滑动盒,以及设置于固定底板与滑动盒之间的弹性体;滑动盒上下滑动安装于固定底板内侧,座舱可相对于车架上下浮动。
9.进一步地,固定底板包括板体,以及固定于板体内侧的固定块;滑动盒包括滑动内板,以及固定扣合于滑动内板上的盒盖;滑动内板设置竖向通槽,固定块插入竖向通槽内,弹性体设置于竖向通槽上壁与固定块之间和/或竖向通槽下壁与固定块之间;滑动内板和盒盖可相对于固定块上下移动,弹性体通过自身弹力对滑动内板和盒盖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减震。
10.进一步地,固定底板还包括导向柱,滑动内板还设置竖导向通槽,导向柱插入竖导向通槽内,滑动内板相对于固定块上下移动时,导向柱对滑动内板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导向。
11.进一步地,固定底板还包括导向环套,滑动内板还设置竖条状通槽,导向环套插入竖条状通槽内,滑动内板相对于固定块上下移动时,导向环套对滑动内板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导向;导向环套内壁固定插入安装杆,固定底板通过安装杆固定安装于车架上,提高固定底板的安装稳定性。
12.进一步地,滑动盒的盒盖上端设置凹槽,滑动内板上端设置安装槽,座舱外侧固定安装于凹槽和安装槽内,提高座舱与滑动盒的固定可靠性,使得座舱可相对于固定底板稳定上下滑动。
13.进一步地,弹性体为弹簧、弹片、气囊、气弹簧、tpe块、高密度海绵块或橡胶块的一种。
14.进一步地,弹性体的端部与竖向通槽上壁、竖向通槽下壁、固定块固定;弹性体包括同轴安装的小直径弹簧和大直径弹簧,二级弹簧结构可缓冲更大强度的震动冲击。
15.进一步地,竖向通槽的侧壁设置限位锁块,滑动内板相对于固定块上下移动时,限位锁块同步移动,当限位锁块触碰固定块时,固定块阻止限位锁块移动,使得滑动内板停止移动;限位锁块对滑动内板的行程最大距离进行限定,避免滑动内板的行程过大损伤弹性体,防止竖向通槽上壁或下壁直接冲撞固定块造成结构损坏。
16.进一步地,固定块两侧设置挡板,挡板与竖向通槽的侧壁延伸方向平行,挡板对滑动内板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导向;近限位锁块侧的挡板长度小于固定块的厚度,限位锁块触碰固定块表面制动滑动内板。
17.进一步地,车架包括车手、前脚和后脚,前脚的上端与后脚中上段固定,减震机构设置于后脚上端与座舱之间,对前脚和后脚受到的震动冲击进行缓冲,确保座舱中的幼童乘坐平稳舒适;前脚和后脚下端均安装橡胶轮,有效缓冲地面不平带来的震动冲击,行走声音小、噪音低。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带减震机构的童车,设置于座舱两侧的减震机构可以实现对座舱的平衡减震,悬浮的座舱与车架无固定连接,座舱可以相对于车架上下浮动,大幅提高对车架传递的冲击的缓冲力度;弹性体置于滑动盒内部,避免弹性体暴露于空气中造成锈蚀或老化,使用寿命长。
20.本实用新型滑动内板和盒盖可相对于固定底板上的固定块上下移动,弹性体通过自身弹力对滑动内板和盒盖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减震。固定底板上的导向柱、导向环套对滑动内板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导向,避免滑动内板的上下移动过程中发生左右异常晃动。
21.本实用新型固定底板上的导向环套在对滑动内板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导向的同时,导向环套内壁固定插入安装杆,固定底板通过安装杆固定安装于车架上,提高固定底板的安装稳定性。
22.本实用新型弹性体包括同轴安装的小直径弹簧和大直径弹簧,二级弹簧结构可缓冲更大强度的震动冲击。本实用新型竖向通槽的侧壁设置限位锁块,限位锁块对滑动内板的行程最大距离进行限定,避免滑动内板的行程过大损伤弹性体,防止竖向通槽上壁或下壁直接冲撞固定块造成结构损坏。
23.本实用新型弹性体减震机构设置于后脚上端与座舱之间,对前脚和后脚受到的震动冲击进行缓冲,确保座舱中的幼童乘坐平稳舒适。前脚和后脚下端均安装橡胶轮,有效缓冲地面不平带来的震动冲击,行走声音小、噪音低。
附图说明
2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减震机构的童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主视图;
27.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去掉盒盖后的立体图;
28.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底板立体图;
29.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二级弹簧减震机构去掉盒盖后的立体图一;
30.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二级弹簧减震机构去掉盒盖后的立体图二。
31.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11-车手,12-前脚,13-后脚,2-座舱,3-减震机构,31-固定底板,311-导向柱,312-固定块,3121-挡板,313-导向环套,32-滑动盒,321-盒盖,3211-凹槽,322-滑动内板,3221-安装槽,3222-竖导向通槽,3223-竖向通槽,3224-竖条状通槽,3225-,33-弹性体,331-小直径弹簧,332-大直径弹簧,34-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3.实施例1
34.一种带减震机构的童车,包括车架1,座舱2,以及设置于车架与座舱之间的减震机构3。减震机构3对称设置于座舱2两侧,减震机构3包括与车架内侧固定的固定底板31,与座舱外侧固定的滑动盒32,以及设置于固定底板与滑动盒之间的弹性体33。滑动盒32上下滑动安装于固定底板31内侧,座舱2可相对于车架1上下浮动。
35.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底板31包括板体,以及固定于板体内侧的固定块312。滑动盒32包括滑动内板322,以及固定扣合于滑动内板上的盒盖321。滑动内板322设置竖向通槽3223,固定块312插入竖向通槽3223内,弹性体33设置于竖向通槽3223
上壁与固定块312之间和/或竖向通槽3223下壁与固定块312之间。滑动内板322和盒盖321可相对于固定块312上下移动,弹性体33通过自身弹力对滑动内板322和盒盖321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减震。
37.实施例3
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底板31还包括导向柱311,滑动内板322还设置竖导向通槽3222,导向柱311插入竖导向通槽3222内,滑动内板322相对于固定块312上下移动时,导向柱311对滑动内板322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导向。
39.实施例4
4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底板31还包括导向环套313,滑动内板322还设置竖条状通槽3224,导向环套313插入竖条状通槽3224内,滑动内板322相对于固定块312上下移动时,导向环套313对滑动内板322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导向。
41.导向环套313内壁固定插入安装杆34,固定底板31通过安装杆34固定安装于车架1上,提高固定底板31的安装稳定性。
42.实施例5
4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滑动盒32的盒盖321上端设置凹槽3211,滑动内板322上端设置安装槽3221,座舱2外侧固定安装于凹槽3211和安装槽3221内,提高座舱2与滑动盒32的固定可靠性,使得座舱2可相对于固定底板31稳定上下滑动。
44.实施例6
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3为弹簧、弹片、气囊、气弹簧、tpe(热塑性弹性体)块、高密度海绵块或橡胶块的一种。
46.实施例7
4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3的端部与竖向通槽3223上壁、竖向通槽3223下壁、固定块312固定。弹性体33包括同轴安装的小直径弹簧331和大直径弹簧332,小直径弹簧331长度小于大直径弹簧332长度。
48.大直径弹簧332为第一级减震结构,可缓冲常规强度的冲击;小直径弹簧331为第二级减震结构,当冲击强度较大时,小直径弹簧331进行二级减震,协同大直径弹簧332共同发挥减震作用,二级弹簧结构可缓冲更大强度的震动冲击。
49.实施例8
5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竖向通槽3223的侧壁设置限位锁块3225,滑动内板322相对于固定块312上下移动时,限位锁块3225同步移动,当限位锁块3225触碰固定块312时,固定块312阻止限位锁块3225移动,使得滑动内板322停止移动。限位锁块3225对滑动内板322的行程最大距离进行限定,避免滑动内板322的行程过大损伤弹性体33,防止竖向通槽3223上壁或下壁直接冲撞固定块312造成结构损坏。
51.实施例9
5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块312两侧设置挡板3121,挡板3121与竖向通槽3223的侧壁延伸方向平行,挡板3121对滑动内板322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导向。近限位锁块侧的挡板3121长度小于固定块312的厚度,限位锁块3225触碰固定块312表面制动滑动内板322,限位锁块3225与固定块312高度差为15mm。
53.实施例10
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车架1包括车手11、前脚12和后脚13,前脚12的上端与后脚13中上段固定,减震机构3设置于后脚13上端与座舱2之间,对前脚12和后脚13受到的震动冲击进行缓冲,确保座舱2中的幼童乘坐平稳舒适。
55.前脚12和后脚13下端均安装橡胶轮,有效缓冲地面不平带来的震动冲击,行走声音小、噪音低。
5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