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配件生产用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9972发布日期:2022-12-28 03:2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配件生产用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配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配件生产用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现阶段中水上运输业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水上运输业遍布全球各地,利用船舶对不同区内的产品进行运输,并是各地产品进行相互流通交易,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得不同区域的人群可接触的世界各地的不同产品和事物,由此船舶制造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发展,而在船舶配件生产的各项工艺环节之间最为常见的设备之一即为运送装置,利用运送装置可对用于船舶配件生产中各项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船舶配件进行运输,使其达到指定的制造工艺的工位,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用于船舶配件生产的运送装置,当采用平板车对船舶配件的原料进行运送过程中,半成品的船舶配件或者原材料直接放置在平板车的平面上,进而船舶配件的外壁与平板车接触,即容易发生船舶配件外壁刮花的现象;
4.2、现有的用于船舶配件生产的运送装置,当采用平板车对半成品的船舶配件或配件生产材料进行运送时,平板车历经坑洼地面会发生较为严重的颠簸,进而容易造成内部较为细小的配件材料掉落,或半成品的船舶配件及生产材料会与平板车内壁发生撞击现象的问题。
5.因此,现有的船舶配件生产用运送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配件生产用运送装置,通过利用防护组件并配合侧杆可对装置中待运送的半成品船舶配件和配件材料进行保护防撞和防刮花的效果,同时在行走组件中增设减震弹簧,可保证装置历经颠簸坑洼地面可起到有效的缓冲减震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船舶配件生产的运送装置所出现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船舶配件生产用运送装置,包括底盘、侧杆、条框、行走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底盘的右侧壁通过转杆与扶手杆连接,所述底盘的上侧壁装配有侧杆,所述侧杆的顶端套接有条框,所述底盘的底部侧壁上安装有行走组件,所述底盘的上侧壁中安装有防护组件;
9.其中,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了轮架、滑动筒、减震弹簧、配合滑筒、轮轴和滚轮,所述轮架的上侧壁焊接有滑动筒,所述滑动筒通过减震弹簧与配合滑筒连接,所述轮架通过轮轴与滚轮连接;
10.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了底板、塑胶垫板、防尘袋和松紧带,所述塑胶垫板粘接在底板
的上侧壁,且底板的外周侧壁连接有防尘袋,所述防尘袋的上端壁中穿插有松紧带。
11.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的右侧壁通过螺栓与转筒连接,所述转筒中套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侧壁通过螺栓与扶手杆连接,所述扶手杆呈h型结构设置;具体的,滚轮采用充气轮结构,进而保证滚轮的质量也在运送过程中减少噪音。
12.进一步地,所述侧杆共设置有多个,且侧杆之间等间距设置,所述侧杆的中心处设置有套筒,所述侧杆的底部侧壁螺纹连接有衔接圈,且侧杆的外壁上套接有防撞套;具体的,防撞套共设置有两段,且分设在套筒的上下两端,同时侧杆也设置有两段,而两段侧杆之间通过套筒螺纹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行走组件共设置有四个,四个行走组件分别设置在底盘的底部侧壁的四个角落处,所述行走组件中的轮架呈拱形结构设置,且轮架通过螺栓与底盘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轮架的底部侧壁中穿插有轮轴,所述滚轮设置在轮架的内部,所述滑动筒的外径与配合滑筒的内径等大设置;具体的,进而在使用时,滑动筒可滑动式的插入到配合滑筒的内部,并且与其内壁间隙配合。
15.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组件中的底板通过螺栓与底盘连接,所述防尘袋的底部侧壁的最大开口度与塑胶垫板的面积相同,所述防尘袋的顶部的最大开口度与条框面积相同。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在使用时,防护组件设置在底盘的上侧壁,并且通过塑胶垫板与半成品船舶配件和配件材料接触,避免发生刮花现象,同时在装配完成时,可通过防尘袋以及松紧带对内部的原材料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的用于船舶配件生产的运送装置,当采用平板车对船舶配件的原料进行运送过程中,半成品的船舶配件或者原材料直接放置在平板车的平面上,进而船舶配件的外壁与平板车接触,即容易发生船舶配件外壁刮花的现象。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侧杆和行走组件,在使用时,侧杆外壁上套有防撞套,进而避免装置的周侧内壁与半成品船舶配件和配件材料接触,同时行走组件中设置有减震弹簧,进而在历经坑洼颠簸路段时可有效的进行减震缓冲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船舶配件生产的运送装置,当采用平板车对半成品的船舶配件或配件生产材料进行运送时,平板车历经坑洼地面会发生较为严重的颠簸,进而容易造成内部较为细小的配件材料掉落,或半成品的船舶配件及生产材料会与平板车内壁发生撞击现象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走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底盘;2、转杆;201、转筒;3、扶手杆;4、侧杆;401、套筒;402、衔接圈;403、防撞套;5、条框;6、行走组件;601、轮架;602、滑动筒;603、减震弹簧;604、配合滑筒;605、轮轴;606、滚轮;7、防护组件;701、底板;702、塑胶垫板;703、防尘袋;704、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船舶配件生产用运送装置,包括底盘1、侧杆4、条框5、行走组件6和防护组件7,底盘1的右侧壁通过转杆2与扶手杆3连接,底盘1的上侧壁装配有侧杆4,侧杆4的顶端套接有条框5,底盘1的底部侧壁上安装有行走组件6,底盘1的上侧壁中安装有防护组件7;
28.其中,行走组件6包括了轮架601、滑动筒602、减震弹簧603、配合滑筒604、轮轴605和滚轮606,轮架601的上侧壁焊接有滑动筒602,滑动筒602通过减震弹簧603与配合滑筒604连接,轮架601 通过轮轴605与滚轮606连接;
29.防护组件7包括了底板701、塑胶垫板702、防尘袋703和松紧带704,塑胶垫板702粘接在底板701的上侧壁,且底板701的外周侧壁连接有防尘袋703,防尘袋703的上端壁中穿插有松紧带704。
30.其中如图1-2所示,轮架601的底部侧壁中穿插有轮轴605,滚轮606设置在轮架601的内部,滑动筒602的外径与配合滑筒604的内径等大设置;具体的,进而在使用时,滑动筒602可滑动式的插入到配合滑筒604的内部,并且与其内壁间隙配合;行走组件6共设置有四个,四个行走组件6分别设置在底盘1的底部侧壁的四个角落处,行走组件6中的轮架601呈拱形结构设置,且轮架601通过螺栓与底盘1固定连接;具体的,滚轮606采用充气轮结构,进而保证滚轮 606的质量也在运送过程中减少噪音。
31.其中如图1、3所示,底盘1的右侧壁通过螺栓与转筒201连接,转筒201中套接有转杆2,转杆2的两端侧壁通过螺栓与扶手杆3连接,扶手杆3呈h型结构设置;侧杆4共设置有多个,且侧杆4之间等间距设置,侧杆4的中心处设置有套筒401,侧杆4的底部侧壁螺纹连接有衔接圈402,且侧杆4的外壁上套接有防撞套403;具体的,防撞套403共设置有两段,且分设在套筒401的上下两端,同时侧杆 4也设置有两段,而两段侧杆4之间通过套筒401螺纹连接。
32.其中如图1、4所示,防护组件7中的底板701通过螺栓与底盘 1连接,防尘袋703的底部侧壁的最大开口度与塑胶垫板702的面积相同,防尘袋703的顶部的最大开口度与条框5面积相同;进而防尘袋703在进行装填船舶配件和配件原料时,可直接翻卷过来套在条框 5的外部,并且装填完成后,翻转防尘袋703的顶部,在松紧带704 的作用下即可起到收口作用。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