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增力曲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4017发布日期:2022-10-22 09:4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增力曲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脚踏曲柄。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是典型的利用杠杆原理产生动力的交通工具,曲柄是骑行时产生动力的关键部件,自行车发展至今,采用的曲柄始终是一字型直柄。经研究发现,一字型直柄有明显的缺陷:这种曲柄在运行时,曲柄脚踏轴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存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两个力盲点,力矩都是从最高点的盲点向下依次增大,到了中间时,人的脚蹬同中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力矩最大,然后慢慢变小,再到最低点另一个力矩盲点,在此过程中,力矩的变化比较大,同时由于两个盲点的存在,骑行时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骑行省力的自行车增力曲柄。
4.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包括至少一组增力曲柄,每组增力曲柄包括由一根杆向前或向后弯折而成的曲柄本体、弯曲型加强装饰杆和彩色装饰板,所述曲柄本体包括一体构成的上弧柄、中过渡弧柄、下直柄,上弧柄的端部设置脚蹬轴孔,下直柄的端部设置中轴孔,上弧柄的轴线、中过渡弧柄的轴线、下直柄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脚蹬轴孔的轴线与中轴孔的轴线平行,弯曲型加强装饰杆的两端分别与上弧柄、下直柄固定连接,所述弯曲型加强装饰杆的折弯方向与曲柄本体的折弯方向相反,所述彩色装饰板固定在上弧柄、中过渡弧柄、下直柄与弯曲型加强装饰杆之间。
5.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脚蹬轴孔的轴线和中轴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h为170mm。
6.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上弧柄的轴线是半径r1为220mm的弧线,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是半径r为25-30mm的弧线。
7.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的切线到中轴孔的轴线和脚蹬轴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的距离l为80-90mm。
8.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的切线的垂直线到脚蹬轴孔的轴线的距离h1为70mm,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的切线的垂直线到中轴孔的轴线距离h2为100mm。
9.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上弧柄的轴线是半径r1为300mm的弧线,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是半径r为20-30mm的弧线。
10.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的切线到中轴孔的轴线和脚蹬轴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的距离l为100mm。
11.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的切线的垂直线到脚蹬轴孔的轴线的距离h1为100mm,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的切线的垂直线到中轴孔的轴线
距离h2为70mm。
12.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增力曲柄有两组,其中一组增力曲柄的曲柄本体由一根杆向前弯折而成,另一组增力曲柄的曲柄本体由一根杆向后弯折而成,两个脚蹬轴孔同轴布置,两个中轴孔同轴布置。
13.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上弧柄的轴线是半径r1为220mm或300mm的弧线,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是半径r为25-30mm或20-30mm的弧线,所述中过渡弧柄的轴线的切线到中轴孔的轴线和脚蹬轴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的距离l为80-90mm或100mm。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包括由一根杆向前或向后弯折而成的曲柄本体,曲柄本体包括一体构成的上弧柄、中过渡弧柄、下直柄,结构简单,骑行时,踩踏脚蹬,作用在脚蹬上的力经上弧柄、中过渡弧柄传递到下直柄,无需等到脚踏板轴达到中间位置就能产生大的力矩,延长了获得最大力矩的时间,且受曲柄自身重力和曲柄本体各段的向下的分力作用,无需大的力就能产生大的力矩,骑行省力。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弯曲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包括一组增力曲柄,每组增力曲柄包括曲柄本体1,曲柄本体1由一根截面为矩形的杆向后弯折而成,曲柄本体1包括一体构成的上弧柄11、中过渡弧柄12、下直柄13,还包括弯曲型加强装饰杆14、彩色装饰板16,上弧柄11的端部设置脚蹬轴孔10,下直柄13的端部设置中轴孔15,上弧柄11的轴线、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下直柄1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脚蹬轴孔10的轴线与中轴孔15的轴线平行,弯曲型加强装饰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弧柄11的中部、下直柄13的中部,弯曲型加强装饰杆14的折弯方向向前,与曲柄本体1的折弯方向相反,弯曲型加强装饰杆14起到装饰和加强曲柄强度的作用,彩色装饰板16固定在上弧柄11、中过渡弧柄12、下直柄13与弯曲型加强装饰杆14之间,彩色装饰板16起到装饰作用。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弧柄11的轴线是半径r1为220mm的弧线。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是半径r为25-30mm的弧线。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的切线到中轴孔15的轴线和脚蹬轴孔1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的距离l为80-90mm。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的切线的垂直线到脚蹬轴孔10的轴线的距离h1为70mm,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的切线的垂直线到中轴孔15的轴线距离h2为100mm。
26.使用时,左右脚蹬同时采用上述实施例一的曲柄结构,两个曲柄具有中轴孔的端部与中轴连接,两个曲柄具有脚蹬轴孔的端部分别与两个脚蹬连接,本实施例弯曲型自行车增力曲柄结构简单,骑行时,踩踏脚蹬,作用在脚蹬上的力经上弧柄、中过渡弧柄传递到下直柄,无需等到脚踏板轴达到中间位置就能产生大的力矩,延长了获得最大力矩的时间,且受曲柄自身重力和曲柄本体各段的向下的分力作用,无需大的力就能产生大的力矩,骑行省力。
27.实施例二
2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自行车增力曲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曲柄本体1由截面为矩形的杆向前弯折而成,本实施例的安装使用过程与实施例三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也具有结构简单、骑行省力的效果。
29.实施例三
3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自行车增力曲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曲柄本体1由一根截面为圆形的杆向后弯折而成,上弧柄11的轴线是半径r1为300mm的弧线,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是半径r为20-30mm的弧线,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的切线到中轴孔15的轴线和脚蹬轴孔1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的距离l为100mm,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的切线的垂直线到脚蹬轴孔10的轴线的距离h1为100mm,中过渡弧柄12的轴线的切线的垂直线到中轴孔15的轴线距离h2为70mm。
31.使用时,左右脚蹬同时采用上述实施例三的曲柄结构,将两个曲柄装在脚踏车中轴的两端即可(两个曲柄具有中轴孔的端部与中轴连接,两个曲柄具有脚蹬轴孔的端部分别与两个脚蹬连接),本实施例自行车增力曲柄结构简单,骑行时,踩踏脚蹬,作用在脚蹬上的力经上弧柄、中过渡弧柄传递到下直柄,无需等到脚踏板轴达到中间位置就能产生大的力矩,延长了获得最大力矩的时间,且受曲柄自身重力和各杆段的向下的分力作用,无需大的力就能产生大的力矩,骑行省力。
32.实施例四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仅在于曲柄本体1由一根截面为圆形的杆向前弯折而成,本实施例的安装使用过程与实施例三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也具有结构简单、骑行省力的效果。
34.实施例五
35.本实施例自行车增力曲柄,包括两组增力曲柄,其中一组增力曲柄采用实施例一的结构,另一组增力曲柄采用实施例二的结构,两个脚蹬轴孔10同轴连接固定,两个中轴孔15同轴连接固定。
36.使用时,左右脚蹬同时采用实施例五的曲柄结构,将两个曲柄装在脚踏车中轴的两端即可,即两个曲柄具有中轴孔(共四个中轴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端部与中轴连接,两个曲柄具有脚蹬轴孔的端部分别与两个脚蹬连接(其中左侧脚蹬的脚蹬轴依次穿过左侧的两个脚蹬轴孔,右侧脚蹬的脚蹬轴依次穿过右侧的两个脚蹬轴孔)。本实施例自行车增力曲柄结构简单,骑行时,踩踏脚蹬,作用在脚蹬上的力经上弧柄、中过渡弧柄传递到下直柄,无需等到脚踏板轴达到中间位置就能产生大的力矩,延长了获得最大力矩的时间,且受曲柄自身重力和各杆段的向下的分力作用,无需大的力就能产生大的力矩,骑行省力。
37.实施例六
38.本实施例自行车增力曲柄,也包括两组增力曲柄,其中一组增力曲柄采用实施例三的结构,另一组增力曲柄采用实施例二的结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五相同,使用前的连接过程也与实施例五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也具有结构简单、骑行省力的效果。
3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