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运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0009发布日期:2022-11-29 22:5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运载车。


背景技术:

2.智能制造车间一般通过运载车来实现物料的转运,实际运载车使用过程中,需要运送各类零件,常见的运载车一般包括承载板,承载板下方设置有车轮,且设有牵引车拉动承载板移动,通过将物料放置在承载板上,之后启动牵引车将物料运输到指定的位置,现有的运载车结构单一,难以应对现有智能制造车间运输各种不同种类物料的需求,例如在对某些物料零件进行运输时,物料零件之间堆放在承载板上互相之间容易摩擦产生磨损,现有的运载车具备对物料存放进行分层处理的功能;又例如,在运输一些小件货物时,货物摆放不齐,在运载车运载过程中发生震动会将处于边缘的货物震落,进而可能或造成运载货物的损坏,现有公开号为cn216331724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制造车间的智能转运车,通过夹板从两侧的夹持完成货物的固定,从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很好地保持货物的稳定性,但是现有技术对货物的固定与防护不够全面,在对小件货物运输的固定效果不佳,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本实用新型巧妙的提出了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运载车,用于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在解决现有的运载车不能对不便堆放的运载物料进行分层存放,且不能对小件货物进行防护固定,防止其从运载车上掉落损坏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运载车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运载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转动连接有车轮,且车体前方固接有用于连接牵引车的连接件,车体上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立柱;
7.支撑机构,设置在立柱上,车体上方左右单一侧的两立柱之间均设有两个可上下调节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滑动架,所有立柱上均套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架,滑动架上设有使其固定在立柱上的固定机构,左右单一侧的两滑动架之间固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滑动架固接;
8.承载板,设置在支撑机构上,承载板下方左右侧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在支撑杆上滑动的限位件,限位件与左右侧的支撑杆相接,立柱的支撑机构上分别设置有上下两承载板;
9.护板,铰接在车体内,车体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前后两侧均铰接有护板,当两承载板分别竖直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机构上时,前后两侧的护板向上转动后,护板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承载板相接,且护板变为竖直时底部与凹槽侧边相接被限制转动,前后两侧护板与左右两侧承载板,以及底部的车体组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腔。
10.进一步地,护板上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将其从凹槽中拉出的
拉手。
11.进一步地,承载板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12.进一步地,当两承载板处于底部时,处于最上方承载板底部的加强筋底部与处于下方承载板的上表面相接,处于下方承载板底部的加强筋底部与护板上表面相接。
13.进一步地,固定机构包括销钉,立柱侧边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销孔,滑动架上插接有与销孔对应的销钉。
14.进一步地,限位件包括直角限位件与钩状限位件,承载板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直角限位件与钩状限位件,支撑杆为与钩状限位件相适配的圆柱状。
15.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运载车,通过两承载板层叠处于靠近车体的底部时,此时可对大件货物进行运载,当需要对不便堆放需要分类存放的货物进行运载时,只需要调节车体两侧立柱上的支撑机构高度,进而将承载板通过限位件放置在支撑机构上,进而将运载车分为三层,从而可方便对需要分类的货物进行分类存放。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运载车,将两承载板通过限位件分别竖直限位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杆上,接下来将两护板从凹槽中翻开变为竖直状态,前后两侧护板与左右两侧承载板,以及底部的车体组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腔,进而可对小型货物进行运载时进行固定防护,避免其从运载车上掉落损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板处于底部时主视剖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板分层后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板分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护板拉起后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3.图1-5中:1-车体、2-立柱、3-车轮、4-连接件、5-支撑机构、6-承载板、601-加强筋、7-护板、701-拉手、8-钩状限位件、9-直角限位件、10-滑动架、11-支撑杆、12-销钉、13-销孔、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智能制造车间用运载车,包括车体1,车体1底部转动连接有车轮3,车体1前方固接有连接件4,连接件4用于连接牵引车,通过牵引车带动承载板6车体1移动,具体的,连接件4上可设有连接孔,通过牵引车上的连接钩牵引车体1移动,车体1上方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立柱2,车体1上方左右单一侧的两立柱2之间均设有可上下调节的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包括滑动架10,所有立柱2上均套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架10,滑动架10上设有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将滑动架10固定在立柱2上,左右单一侧的两滑动架10
之间固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滑动架10固接,且支撑杆11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滑动架10上,具体的,每根立柱2上均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架10,即车体1上方左右单一侧均设有两个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的支撑杆11上设有承载板6,具体的,承载板6下方左右侧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与左右侧的支撑杆11相接,且限位件用于限制承载板6在支撑杆11上滑动,车体1上方一共设置有两块承载板6,初始状态下,两承载板6均处于靠近车体1的底部,如附图1所示,此时可对大件货物进行运载,当需要对不便堆放需要分类存放的货物进行运载时,只需要调节车体1两侧立柱2上的支撑机构5高度,进而将承载板6通过限位件放置在支撑机构5上,如附图3所示,进而将运载车分为三层,从而可方便对需要分类的货物进行分类存放。
26.其中,如附图4-5所示,车体1上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内前后两侧均铰接有护板7,护板7可在高度上错开布置,即两护板7层叠设置,将两承载板6从支撑机构5上取下,如附图5所示,之后将两承载板6通过限位件分别竖直限位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杆11上,此时承载板6底部与凹槽14底部相接,接下来将两护板7从凹槽14中翻开变为竖直状态,此时护板7两侧与左右两侧的承载板6相接,且护板7变为竖直时底部与凹槽14侧边相接被限制转动,优选的,护板7上端可设置有销钉孔,承载板6上插接有销钉12,承载板6上的销钉12插接入护板7上的销钉孔使得承载板6与护板7固定连接,前后两侧护板7与左右两侧承载板6,以及底部的车体1组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腔,进而可对小型货物进行运载时进行固定防护,避免其从运载车上掉落损坏。
27.优选的,如附图1所示,承载板6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强筋601,加强筋601用于加强承载板6的承载强度,进一步地,当两承载板6处于底部时,处于最上方承载板6底部的加强筋601底部与处于下方承载板6的上表面相接,处于下方承载板6底部的加强筋601底部与护板7上表面相接,通过加强筋601的直接接触到下方部件的上表面,进而避免了承载板6悬空设置,进而使得当两承载板6层叠在接近车体1位置时,用于运输大件货物的承载能力更高。
28.其中,如附图4所示,护板7上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拉手701,通过拉手701方便护板7从凹槽14中拉出。
29.其中,如附图4所示,作为固定机构的一种具体结构和实施方式为,固定机构包括销钉12,立柱2侧边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销孔13,滑动架10上插接有销钉12,通过移动滑动架10到预定高度,之后将销钉12插接入销孔13即可将滑动架10固定在立柱2上。
30.其中,如附图1-2所示,限位件包括直角限位件9与钩状限位件8,承载板6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直角限位件9与钩状限位件8,支撑杆11为与钩状限位件8相适配的圆柱状,通过钩状限位件8将承载板6一侧先限位在支撑杆11上,之后通过另一侧直角限位件9勾住另一侧的支撑杆11,即可完成承载板6的快速安装,同时,当需要将承载板6竖直布置时,可通过上方的钩状部件钩在上方的支撑杆11上,此时承载板6下方部位陷入凹槽14内,进而可通过凹槽14与钩状部件完成对承载板6的初步安装固定,进而使得对承载车变形安装过程更方便。
31.工作原理:
32.初始状态下,两承载板6均处于靠近车体1的底部,此时可对大件货物进行运载,当需要对不便堆放需要分类存放的货物进行运载时,只需要调节车体1两侧立柱2上的支撑机
构5高度,进而将承载板6通过限位件放置在支撑机构5上,进而将运载车分为三层,从而可方便对需要分类的货物进行分类存放,而当需要对小件货物进行运输时,将两承载板6通过限位件分别竖直限位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杆11上,接下来将两护板7从凹槽14中翻开变为竖直状态,护板7与承载板6之间通过销钉12再次固定,前后两侧护板7与左右两侧承载板6,以及底部的车体1组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腔,进而可对小型货物进行运载时进行固定防护,避免其从运载车上掉落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