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刮车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1966发布日期:2022-11-30 02:5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刮车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牌,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刮车牌。


背景技术:

2.共享单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目前,公告号为cn20700896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共享单车防刮标牌,包括标牌基体,标牌基体表面设有二维码及编号,标牌基体表面设有一层钢化玻璃膜;标牌基体背面设有3m双面胶;标牌基体上设有安装孔;标牌基体表面设有一圈与钢化玻璃膜外轮廓相适配的凸棱;凸棱高度等于钢化玻璃膜厚度;钢化玻璃膜通过胶水粘附于标牌基体表面;胶水为uv无影胶。本实用新型通过钢化玻璃膜对标牌基体表面的二维码及编号进行保护,从而避免常规工具对其造成刮花。
4.这种共享单车防刮标牌,通过在表面设置钢化玻璃膜以保护二维码和编号,市面上现有的钢化玻璃膜的莫氏硬度一般是在6-7之间,对于小刀和钥匙是不会在钢化玻璃膜上留下划痕。但是对于沙子、小石子而言,由于硬度远大于钢化玻璃膜的硬度,因此可以轻松在表面留下划痕。在遇到雨天时,雨水打在路面上,路上的沙子随着雨水溅到钢化玻璃膜上,会在钢化玻璃膜的表面留下划痕,且泥沙会嵌入到划痕中,使人们不易扫二维码。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防刮车牌,达到使人们便于扫二维码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刮车牌,包括基体,所述的基体上印刷有二维码和编号,所述的基体上固定连接有防护框,所述的二维码和编号均位于防护框内,所述防护框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膜,所述的防护框的开口处覆盖有透明硅胶层,所述的透明硅胶层与钢化玻璃膜的之间具有3mm的间隙,所述防护框上滑动连接有定位框,所述的定位框套设于防护框上并使透明硅胶层张紧,所述定位框通过定位机构固定于防护框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遇到雨天时,泥沙落到透明硅胶层的表面上,由于透明硅胶层与钢化玻璃膜之间具有间隙,且透明硅胶层自身具有极好的弹性,因此,泥沙在透明硅胶层的表面上留下划痕并嵌入到划痕中,人们仅需拍打透明硅胶层,划痕处创口变大即可将泥沙从划痕中抖出,透过透明硅胶层和钢化玻璃膜即可对二维码扫码;在透明硅胶层损坏时,将定位框从防护框上取下,即可对透明硅胶层进行更换。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凹孔、弹片、滑孔、定位孔、定位柱,所述的定位凹孔开设于防护框的外壁上,所述的滑孔连通定位框的内壁与外壁,所述的定位孔开设于透明硅胶层上,所述的定位柱穿过定位孔后嵌入到定位凹孔中,所述的弹片的一端与定位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柱抵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明硅胶层上的定位孔穿过定位柱,继而将定位框套
设在防护框上,当定位柱与定位凹孔对应时,通过弹片的弹力作用使定位柱嵌入到定位凹孔中,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定位框与防护框之间固定连接,并且,使定位柱将透明硅胶层张紧,以使透明硅胶层的透光性更好,更利于扫码。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凸起,所述的防滑凸起与透明硅胶层的表面抵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大增加定位框与透明硅胶层之间的摩擦力,使透明硅胶层放置更为稳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框上开设有用于泥沙导出的连接槽,所述的连接槽位于定位框的下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时,通过重力作用,雨水混合泥沙容易从连接槽导出,以减少透明硅胶层上的泥沙残留。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迎风板,两个所述弧形迎风板相对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们骑行共享单车的过程中,弧形迎风板能够将风导向透明硅胶层上,以便于将透明硅胶层上的沙子吹落。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透明硅胶层的表面上一体化设置有拉把,所述的拉把位于透明硅胶层的中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把以便于使透明硅胶层形变。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拉把呈环形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们拉动拉把。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在遇到雨天时,泥沙落到透明硅胶层的表面上,由于透明硅胶层与钢化玻璃膜之间具有间隙,且透明硅胶层自身具有极好的弹性,雨水打在透明硅胶层上时,透明硅胶层会产生震动,容易将部分泥沙从透明硅胶层上震落。
22.2、泥沙在透明硅胶层的表面上留下划痕并嵌入到划痕中,人们仅需拍打透明硅胶层,划痕处的创口因透明硅胶层自身的弹性而变大,即可将泥沙从划痕中抖出,透过透明硅胶层和钢化玻璃膜即可对二维码扫码。
23.3、在透明硅胶层损坏时,将定位框从防护框上取下,即可对透明硅胶层进行更换。
24.4、拉动拉把后使透明硅胶层形变,松开拉把后透明硅胶层拍打在钢化玻璃膜上,产生剧烈震动,即可将泥沙从透明硅胶层上抖落,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25.图1为体现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体现基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基体;2、防护框;21、钢化玻璃膜;3、透明硅胶层;31、拉把;4、定位框;5、定位机构;51、定位凹孔;52、弹片;53、滑孔;54、定位孔;55、定位柱;6、防滑凸起;7、连接槽;8、弧形迎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9.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防刮车牌,包括钢制的基体1,在基体1上印刷有二维码(图中未示出)和编号(图中未示出)。
30.在基体1上固定连接有防护框2,二维码和编号均位于防护框2内。在防护框2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膜21。在防护框2的开口处覆盖有透明硅胶层3,透明硅胶层3与钢化玻璃膜21的之间具有3mm的间隙,即钢化玻璃膜21与防护框2的开口处的边沿的距离为3mm。透明硅胶层3的表面上一体化设置有圆环状的拉把31,该拉把31位于透明硅胶层3的中部。
31.在防护框2上滑动连接有定位框4,定位框4套设于防护框2上并使透明硅胶层3张紧。将定位框4通过定位机构5固定于防护框2上。
32.为了提升稳定性,定位机构5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防护框2的四侧。
33.该定位机构5包括定位凹孔51、弹片52、滑孔53、定位孔54、定位柱55。定位凹孔51开设于防护框2的外壁上,滑孔53连通定位框4的内壁与外壁,定位凹孔51的内径与滑孔53的内径相等。定位孔54开设于透明硅胶层3上。定位柱55的外径大于定位孔54的内径,且定位柱55的外径略小于滑孔53的内径。
34.将定位柱55穿过定位孔54后嵌入到定位凹孔51中。弹片52采用铜制成,一端与定位框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柱55抵触。
35.先将定位柱55穿过滑孔53,再将定位孔54套设在定位柱55上,最后将定位框4盖设在防护框2上,当定位凹孔51与定位柱55对应时,通过弹片52的弹力作用即可将定位柱55嵌入到定位凹孔51中,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定位框4与防护框2之间固定连接。同时,因定位柱55拉动透明硅胶层3,使透明硅胶层3覆盖在防护框2的上沿后能够张紧。
36.为了进一步提升透明硅胶层3的稳定性。在定位框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凸起6,防滑凸起6与透明硅胶层3的表面抵紧。
37.在定位框4上开设有用于泥沙导出的连接槽7,连接槽7位于定位框4的下沿。
38.定位框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迎风板8,两个弧形迎风板8相对设置且呈八字排布。两个弧形迎风板8朝向连接槽7的一端的开口减小。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