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6881发布日期:2023-01-12 19:2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的制作方法
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alc墙面板施工技术领域,涉及用于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


背景技术:

2.随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alc墙面板的应用也越发广泛。alc是蒸压轻质混凝土(autoclavedlightweightconcrete)的简称,alc墙面板属于当前开发的新型三板体系绿色建设材料,比较于砖墙或混凝土墙面板,alc墙面板具有材料重量较轻和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满足居室不同空间布置要求,工程施工进度快,可以进行工厂规模化大批量生产。
3.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和钢结构框架障碍,alc墙面板现场安装时不便利用现场塔吊或汽车吊进行吊装作业,尤其是内墙安装时,只能采用人工抬运,而由于alc墙面板尺寸较大,通常需要由六名工人抬扛一块墙面板至安装位置,导致施工安装过程中人力成本较高,施工效率很低、施工进度慢且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4.针对这一问题,已有实用新型人提出解决方案,如公开号为cn 112319561 a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alc墙面板运输安装小车以及alc墙面板的安装方法,该小车车架上方并排设置有能够相对移动的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形成能够开合的夹持空间,通过两个坚持部夹持alc墙面板,进而对alc墙面板转运,但该专利需要人工将alc墙面板搬运至车架上,在转运前辅助工序多,而且不便于人工操作,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依然较低。
5.又如公开号为cn 215592473 u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用于alc墙板安装的辅助提升装置,但是该装置此阿勇卷扬机、千斤顶等笨重的设备,虽能起到防止alc墙板倾倒的问题,但设备过于笨重,不便于现场使用,转运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面临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本专利旨在提出一种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以解决至少一个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包括轮轴和转动安装在轮轴两端的车轮,所述轮轴上固定连接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连接可相对轮轴翻转的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在可翻转的一侧边上连接承接板,所述车架翻转后用于承接放置在地面的alc墙面板;所述车架包括底板和承压架,所述底板的侧边与所述承载部的侧边通过铰链铰接,且所述底板与承压架之间的垂直高度和承载部与车轮最低点之间的垂直高度相等。
8.优选的,所述车架包括底板和承压架,所述底板和承压架之间倾斜连接多个支撑杆,所述底板和所述承压架的几何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且所述底板沿轮轴方向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承压架沿轮轴的宽度的一半。
9.优选的,所述承压架的顶面上连接用于防止alc墙面板在车架上滑动的摩擦板。
10.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还固定连接卡环,所述卡环用于当车架完全支撑在所述轮轴上时,卡环卡接在所述轮轴上。
11.优选的,所述轮轴上固定连接刹车装置。
12.优选的,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轮轴上的刹车板和连接在所述刹车板端部底面的刹车片。
13.优选的,所述刹车板大体成弧形,所述刹车片为橡胶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结构简单,体积小,特别适用于内墙安装。
16.2、本实用新型的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车架可相对于轮轴翻转,翻转后可直接将承接板卡卡入到alc墙面板与地面的缝隙内,然后通过翻转车架使alc墙面板翻转到车架上,改变了alc墙面板再转运安装过程中的上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alc墙面板的转运效率,也降低了转运的劳动强度。
17.3、本实用新型中的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在轮轴上设置了刹车装置,在转运alc墙面板时,利用alc墙面板的重力和车架的重力对刹车装置施加刹车力,提高了在alc墙面板上车的过程中车架的稳定性,避免车架前后移动,不便作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车架与轮轴的连接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alc墙面板的放置方式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24.图中:1、轮轴;2、车轮;3、承载部;4、车架;41、底板;42、承压架;43、支撑杆;5、承接板;6、摩擦板;7、铰链;8、卡环;9、刹车装置;91、刹车板;92、刹车片;10、垫杆;100、alc墙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包括轮轴1和采用轴承转动安装在轮轴1两端的车轮2,所述轮轴1上固定连接承载部3,所述承载部3上连接可相对轮轴翻转的车架4,所述车架4的顶部在可翻转的一侧边上连接承接板5,所述车架4翻转后用于承接放置在地面的alc墙面板100;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4包括底板41和承压架42,所述底板41和承压架42之间倾斜连接多个支撑杆43,所述底板41和所述承压架42的几何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且所述底板41沿轮轴方向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承压架
42沿轮轴1的宽度的一半。
27.该实施例提供了可翻转的车架4,在alc墙面板转运时,较为费劲的是装车和卸车,现有的转运车都能实现运输功能,但在装车和卸车环节都较为费劲,一般需要多个操作人员共同抬上车或者抬下车,板实施例改进现有的装车和卸车原理,将车架4设置成为相对于轮轴1可翻转的结构,并在车架4顶部固定设置一承接板5,将承接板5与alc墙面板100接触后,通过翻转车架4直接将alc墙面板100翻转到车架4上。卸车时,采用相反的操作,先将车架4整体翻转,当承接板5与地面接触后,alc墙面板100恰好与地面垂直,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稳住alc墙面板100即可,不需要直接抬下车,极大的降低了alc墙面板100装车和卸车的劳动强度,简化了转运工序,也极大的提高了转运效率。
28.该实施例中,车架4整体受力于底板41上,底板41的宽度远远小于承压架42的宽度,在翻转时,翻转车架4所需的力矩更小,更便于车架翻转。现有的转运车,为了提高车架的支撑性能,将车架的承压顶板与轮轴之间采用竖直的支撑板支撑,这样的车架结构在翻转车架时所需力矩大,操作人员需要施加更大的力量才能成功翻转,也不便于alc墙面板的装车和卸车。
29.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所述承压架4的顶面上连接用于防止alc墙面板在车架上滑动的摩擦板6,摩擦板6可采用橡胶材料制作,一方面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防止alc墙面板在车架上滑动,另一方面摩擦板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装车和卸车时起到一定缓冲作用,不仅保护alc墙面板,也能保护车架。
30.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参阅附图5,参阅附图2和附图4,所述车架4包括底板41和承压架42,所述底板41的侧边与所述承载部3的侧边通过铰链7铰接,且所述底板41与承压架42之间的垂直高度h和承载部3与车轮最低点之间的垂直高度h相等。
31.另一种实施例中,参阅附图3和附图4,所述底板41上还固定连接卡环8,卡环8具有与轮轴1的轮廓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卡环8用于当车架4完全支撑在所述轮轴1上时,卡环8卡接在所述轮轴1上,当车架4被轮轴1完全支撑时,卡环8一方面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承载了alc墙面板在轮轴上发生移动,另一方面与底板共同支撑车架重量,使车架4两侧的支撑更为平衡,防止损伤铰链7。
32.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参阅附图3和附图4,所述轮轴上固定连接刹车装置9,所述刹车装置9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轮轴1上的刹车板91和连接在所述刹车板91端部底面的刹车片92。优选的,所述刹车板91大体成弧形,所述刹车片92采用橡胶板。
33.该实施例中,在轮轴上设置了刹车装置9,在转运alc墙面板100时,利用alc墙面板100的重力和车架4的重力对刹车装置9施加刹车力,可提高在alc墙面板上车的过程中车架的稳定性,避免车架前后移动,不便作业。
34.上述实施例在使用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35.s1参阅附图5,根据现场施工需求确定alc墙面板100摆放位置,在摆放位置放置两根垫杆10,将alc墙面板100并列的摆放到垫杆10上,摆放时将alc墙面板100的侧面支撑在垫杆10上;
36.s2参阅附图6,将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移动至alc墙面板100的侧面,翻转车架90
°

37.s3将承接板5卡入alc墙面板100与地面的缝隙内,并使alc墙面板100的正面与所
述承压架42的顶面完全接触;
38.s4沿车轮2滚动的方向将alc墙面板100的一端抬起,使刹车片92与地面充分抵接;
39.s5向alc墙面板100施力,使alc墙面板100和车架4整体沿轮轴1方向翻转,直到卡环8卡接到轮轴1上;
40.s6向alc墙面板100施力,使刹车片92与地面完全脱离,并移动alc墙面板一体化转运安装车到安装位置,完成alc墙面板安装即可。
41.上述安装过程,简化了alc墙面板的转运工序,转运过程只需要一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装车、转运,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提高了转运和安装效率。
4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