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营车的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8889发布日期:2023-01-20 20:1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营车的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野营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野营车的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成为人们家庭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驾车进行户外野餐或露营,而许多露营地无法直接驾车到达,为了辅助人们将帐篷和食物等搬运到露营地,人们常常使用野营车进行搬运,且为了便于野营车的储藏运输,大多数的野营车均可以进行折叠,现在市场上许多的野营车上可拆卸设置有桌板,通过野营车对桌板进行支撑从而可以作为桌子使用,但是野营时由于野营车中大都储藏有许多物品,使用者需要频繁的取用,故野营过程中桌板与野营车需要频繁的拆卸安装,长期使用后桌板与野营车的连接结构易磨损,从而影响桌板的稳定安装,影响桌板的使用寿命,且有时桌板上会放置大量物品,桌板无法快速拆卸,不方便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野营车的开门结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野营车的开门结构,包括可折叠的车体,车体上中设置有收纳腔,收纳腔上端设置有桌板,所述车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活动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连接板,连接板可向侧板靠拢折叠,侧板之间还设置有底板;
6.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开口,连接板上转动设置有封堵开口的密封板,且密封板上活动设置有锁止件,连接板上锁止件适配的卡接部,锁止件与卡接部配合使密封板与连接板相对固定。
7.采用该结构后,在连接板上开设开口,使用者取用收纳腔中物品时不需要拆卸桌板,方便使用者使用,避免桌板频繁拆卸后桌板与车体连接位置损坏,有利于延长桌板的使用寿命,而密封板的设置有利于避免收纳腔中的物品从开口掉落,方便使用者使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可翻转穿入开口中,且开口中设置有限位凸沿,密封板抵靠在限位凸沿上使锁止件与卡接部相对定位。
9.采用该结构后,有利于密封板与开口的紧密连接,避免密封板周侧受到外力而损坏,而限位凸沿的设置避免密封板穿过开口,并有利于锁止件与卡接部快速定位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驱动锁止件与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弹性件,且锁止件上设置有导向斜面,密封板封堵开口时,驱动导向斜面抵靠在密封板上使锁止件位移,并使第一弹性件形变,从而使锁止件与卡接部自动配合。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止件上设置有限位滑槽,密封板上设置有与限位滑槽适配的限位凸起,第一弹性件设置在限位滑槽中,且第一弹性件一端抵靠在限位凸起上,第一弹性件另一端抵靠在限位滑槽侧壁上。
12.采用该结构后,第一弹性件的设置有利于锁止件与卡接部保持配合,避免使用过程中密封板意外打开,而导向斜面的设置则有利于锁止件与卡接部的快速配合,方便使用者使用;限位滑槽与限位凸起的设置便于限制锁止件的运动范围,减少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所做的无用功,方便使用者使用控制。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卡接件以及第二弹性件,连接板转动设置在一个侧板上,另一个侧板上设置有卡接槽,第二弹性件驱动卡接件与卡接槽配合并使连接板与侧板相对固定。
14.采用该结构后,卡接件与卡接槽的设置有利于控制连接板与侧板相对固定,便于野营车的拆卸安装,且当收纳腔中物品体积较大时可以通过控制连接板与一侧板相对拆卸来取出物品,方便使用者使用,第二弹性件的设置有利于卡接部与卡接槽保持配合,避免连接板与侧板意外脱离。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插接槽,侧板上设置有与插接槽适配的插接凸起,侧板与连接板相对展开时插接凸起与插接槽配合。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凸起,连接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槽,连接板与侧板相对展开时,定位凸起穿入定位槽中。
17.采用该结构后,插接凸起与插接槽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侧板与连接板连接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侧板安装的稳定性;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的设置有利于连接板与侧板的快速定位展开,方便使用者使用。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可折叠的底板,底板依次转动连接,且位于两侧的底板分别与侧板转动连接,底板相对转动时两个侧板可相互靠拢;桌板包括分别与两个侧板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之间活动设置有至少两个板条,两个连接板设置在板条下方并对板条进行支撑,连接板向侧板靠拢折叠后,板条可向下翻转并收纳在两个侧板之间。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向侧板之间延伸,连接板与一个侧板转动连接并与另一个侧板可拆卸连接,连接板可向侧板之间翻转并折叠至固定板下方。
20.采用该结构后,可折叠的底板与桌板便于车体的折叠,方便使用者收纳运输野营车,且由于连接板可向侧板之间翻转并折叠至固定板下方,有利于避免连接板影响板条向侧板之间翻转,方便板条向侧板之间收纳,避免与固定板连接的板条相互抵靠,从而导致折叠后野营车厚度较大,有利于减小野营车折叠后的体积,便于野营车的储藏运输。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部分别位于开口上下两侧,密封板上设置有两个锁止件,两个锁止件分别向密封板上下两侧延伸并与卡接部配合。
22.采用该结构后,有利于密封板与连接板的稳定连接,避免使用过程中密封板单侧受力而偏斜损坏。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与密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桌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桌板与侧板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桌板的剖视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止件与密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4.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侧板;11-第一铰接部;12-支撑壁;13-第二铰接部;14-连接孔;15-限位部;16-弹性部;17-卡接槽;18-插接凸起;2-底板;21-第一底板;22-第二底板;23-定位凸起;24-抵紧壁;25-抵紧槽;3-连接板;31-第一铰接杆;32-定位槽;33-开口;34-限位凸沿;35-第二铰接杆;36-第一滑槽;37-卡接部;38-插接槽;4-桌板;41-固定板;42-板条;43-连接凸起;44-限位壁;45-驱动面;46-柔性绳;47-支撑凸沿;48-避空槽;5-密封板;51-第三铰接部;52-第二滑槽;53-限位凸起;54-穿孔;6-锁止件;61-导向斜面;62-限位滑槽;7-卡接件;71-第二弹性件;8-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7.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野营车的开门结构,包括可折叠的车体,车体上中设置有收纳腔,收纳腔上端设置有桌板4,所述车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以及活动设置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两个连接板3,连接板3可向侧板1靠拢折叠,侧板1之间还设置有底板2,所述连接板3上设置有开口33,连接板3上转动设置有封堵开口33的密封板5,且密封板5上活动设置有锁止件6,连接板3上锁止件6适配的卡接部37,锁止件6与卡接部37配合使密封板5与连接板3相对固定,该结构中在连接板3上开设开口33,使用者取用收纳腔中物品时不需要拆卸桌板4,方便使用者使用,避免桌板4频繁拆卸后桌板4与车体连接位置损坏,有利于延长桌板4的使用寿命,而密封板5的设置有利于避免收纳腔中的物品从开口33掉落,方便使用者使用。
38.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上设置有第二铰接杆35,密封板5上设置有与第二铰接杆35配合的第三铰接部51,所述侧板1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11,底板2与第一铰接部11转动连接,且第一铰接部11下方设置有支撑壁12,车体展开时位于两侧的底板2抵靠在支撑壁12上,且侧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铰接部13,连接板3上设置有与一侧板1上第二铰接部13适配的第一铰接杆31,且连接板3上活动设置有卡接件7,另一侧板1上设置有与卡接件7适配的卡接槽17。
3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板5可翻转穿入开口33中,且开口33中设置有限位凸沿34,密封板5抵靠在限位凸沿34上使锁止件6与卡接部37相对定位,该结构有利于密封板5与开口33的紧密连接,避免密封板5周侧受到外力而损坏,而限位凸沿34的设置避免密封板5穿过开口33,并有利于锁止件6与卡接部37快速定位连接。
40.所述密封板5上设置有驱动锁止件6与卡接部37配合的第一弹性件8,且锁止件6上
设置有导向斜面61,密封板5封堵开口33时,驱动导向斜面61抵靠在密封板5上使锁止件6位移,并使第一弹性件8形变,从而使锁止件6与卡接部37自动配合,第一弹性件8的设置有利于锁止件6与卡接部37保持配合,避免使用过程中密封板5意外打开,而导向斜面61的设置则有利于锁止件6与卡接部37的快速配合,方便使用者使用。
4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止件6上设置有限位滑槽62,密封板5上设置有与限位滑槽62适配的限位凸起53,第一弹性件8设置在限位滑槽62中,且第一弹性件8一端抵靠在限位凸起53上,第一弹性件8另一端抵靠在限位滑槽62侧壁上,限位滑槽62与限位凸起53的设置便于限制锁止件6的运动范围,减少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所做的无用功,方便使用者使用控制。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37分别位于开口33上下两侧,密封板5上设置有两个锁止件6,两个锁止件6分别向密封板5上下两侧延伸并与卡接部37配合,该结构有利于密封板5与连接板3的稳定连接,避免使用过程中密封板5单侧受力而偏斜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5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穿孔54,锁止件6穿过所述穿孔54并与卡接部37配合,且密封板5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6,锁止件6与第一滑槽36滑动连接,且锁止件6通过第一滑槽36从密封板5上穿出并裸露在外。
43.所述连接板3上设置有卡接件7以及第二弹性件71,连接板3转动设置在一个侧板1上,另一个侧板1上设置有卡接槽17,第二弹性件71驱动卡接件7与卡接槽17配合并使连接板3与侧板1相对固定,卡接件7与卡接槽17的设置有利于控制连接板3与侧板1相对固定,便于野营车的拆卸安装,且当收纳腔中物品体积较大时可以通过控制连接板3与一侧板1相对拆卸来取出物品,方便使用者使用,第二弹性件71的设置有利于卡接部37与卡接槽17保持配合,避免连接板3与侧板1意外脱离,所述连接板3上设置有第二滑槽52,卡接件7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52中,且卡接件7通过第二滑槽52从连接板3上穿出并裸露在外。
4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板3上设置有插接槽38,侧板1上设置有与插接槽38适配的插接凸起18,侧板1与连接板3相对展开时插接凸起18与插接槽38配合,插接凸起18与插接槽38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侧板1与连接板3连接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侧板1安装的稳定性。
45.所述侧板1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可折叠的底板2,底板2依次转动连接,且位于两侧的底板2分别与侧板1转动连接,底板2相对转动时两个侧板1可相互靠拢;桌板4包括分别与两个侧板1连接的固定板41,固定板41之间活动设置有至少两个板条42,两个连接板3设置在板条42下方并对板条42进行支撑,连接板3向侧板1靠拢折叠后,板条42可向下翻转并收纳在两个侧板1之间,可折叠的底板2与桌板4便于车体的折叠,方便使用者收纳运输野营车,且由于连接板3可向侧板1之间翻转并折叠至固定板41下方,有利于避免连接板3影响板条42向侧板1之间翻转。
46.本实施例中中所述底板2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分别与两个侧板1转动连接,第一底板21向第二底板22延伸形成抵紧壁24,第一底板21与第二底板22相互展开时抵紧壁24抵靠在第二底板22上并使第一底板21与第二底板22相对固定,抵紧壁24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的稳定展开,方便野营车的快速展开,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22上设置有抵紧槽25,第一底板21与第二底板22相对展开时抵紧壁24抵在所述抵紧槽25底部,且优选抵紧壁24隐藏设置在抵紧槽25中,避免第一底板21与第二底板22展开时抵紧壁24从抵紧槽25中穿出影响使用者在收纳腔中放置物品。
47.优选所述板条42的数量为偶数,板条42向下翻转并形成v型结构,偶数的板条42有利于板条42对称设置并使板条42均倾斜设置在侧板1之间,有利于避免板条42抵靠在侧板1上从而导致折叠后野营车厚度较大,有利于减小野营车折叠后的体积,便于野营车的储藏运输。
48.所述板条42之间设置有柔性绳46,板条42之间通过柔性绳46依次连接,柔性绳46的设置便于板条42的自由转动,避免桌板4收纳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绳46为弹性绳,弹性绳的设置有利于板条42的均匀分布,避免使用过程中板条42自由晃动,分布使用者使用。
49.所述第一底板21或第二底板22上设置有定位凸起23,连接板3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23适配的定位槽32,连接板3与侧板1相对展开时,定位凸起23穿入定位槽32中,定位凸起23和定位槽32的设置便于连接板3的快速定位展开,方便野营车的快速展开,方便野营车的使用。
5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板41向侧板1之间延伸,连接板3与一个侧板1转动连接并与另一个侧板1可拆卸连接,连接板3可向侧板1之间翻转并折叠至固定板41下方,该结构方便板条42向侧板1之间收纳,避免与固定板41连接的板条42相互抵靠,从而导致折叠后野营车厚度较大,有利于减小野营车折叠后的体积,便于野营车的储藏运输。
5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板1上设置有连接孔14,固定板41上设置有与连接孔14适配的连接凸起43,连接凸起43上设置有限位壁44,侧板1上设置有与限位壁44适配的限位部15,限位部15抵靠在限位壁44上并避免连接孔14与连接凸起43脱离,连接凸起43与连接孔14的设置便于固定板41与侧板1的稳定连接,而限位部15与限位壁44的设置则有利于避免使用过程中固定板41与侧板1意外脱离。
52.所述限位部15活动设置在侧板1上,且侧板1上设置有弹性部16,弹性部16驱动限位部15抵靠在限位壁44上,连接凸起43上设置有倾斜的驱动面45,驱动面45驱动限位部15位移并使限位壁44与限位部15配合,弹性部16与驱动面45的设置则免于固定板41与侧板1的快速拆卸安装,封闭野营车的组装生产,本实施例中连接凸起43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壁44和驱动面45,且连接凸起43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15和弹性部16。
5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板条42下端延伸形成两个支撑凸沿47,支撑凸沿47抵靠在连接板3上并对板条42进行支撑,且支撑凸沿47之间设置有避空槽48,该结构有利于减小板条42与连接板3的接触面积,减小生产误差导致的板条42安装不稳定。
54.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