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0491发布日期:2022-12-21 06:1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向支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多为固定式,移动不便,随着各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支架的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支架逐渐增多,应用广泛,支架的便携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移动支架在移动时需要进行转向,现有的移动支架常常通过安装万向轮来进行移动和转向,如公告号cn216949385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自身高度的孔顶式转向支架,通过控制双向螺纹杆的旋转,使得两组螺母相对滑动,并通过螺母外的连杆来推动活动板沿连接组件进行高度调节,该方式造价较低,操作简单,但是仅通过设置万向轮来实现转向支架的移动和转向,在转向时,如果地面不平,在移动转向支架时万向轮的方向不容易控制,使转向支架无法平稳的进行转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该支架在地面不平的情况下可转向平稳。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移动组件、锁紧组件、转向组件以及缓冲组件。
6.所述移动组件设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端,用于对所述支架本体进行移动。
7.所述锁紧组件设在所述移动组件前端,用于对所述移动组件进行锁定,并对所述支架本体位置进行固定。
8.所述转向组件设在所述支架本体前端,用于对移动组件的移动方向进行调节。
9.所述缓冲组件设在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支架本体之间,用于在所述支架本体移动时,减小所述支架本体的震动幅度和频率。
10.上述结构中,工作人员通过把手推动支架本体,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使支架本体移动,当需要转向时,转动转盘,带动驱动轴转动,通过涡轮蜗杆传动,使得传动轴转动,使第二转轴转动,通过同步带传动,使得第一转轴转动,使第二滚轮的角度改变,通过转盘的转动,可使第二滚轮转动到任意角度,实现万向轮的作用,当第二滚轮达到所需角度时,不再转动转盘,涡轮蜗杆实现自锁,使第二滚轮的角度固定,继续推动支架本体,使支架本体转向,当支架本体移动或转向时,若地面不平整,支架本体会上下晃动,此时连接板沿着导向杆上下滑动,阻尼杆伸长或缩短转化部分能量,配合复位弹簧使得支架本体的震动幅度和频率减小,降低了支架本体晃动的幅度,当支架本体位置需要固定时,通过踩踏板,使踏板转动,使得凸轮转动,挤压摩擦片,使得摩擦片与第二滚轮接触,通过摩擦力使第二滚轮停止转动,进而使得支架本体位置固定,当支架本体需要再次移动时,反向转动踏板,使凸轮不在挤压摩擦片,摩擦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脱离第二滚轮,使得第二滚轮可以
继续转动,通过推动把手支架本体进行移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阻尼杆、导向杆、连接板。
12.所述阻尼杆设有多个,前后分布,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本体下端,所述阻尼杆与所述支架本体间设有复位弹簧。
13.所述导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本体下端。
14.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阻尼杆下端,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
16.所述连接板下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
17.所述第一滚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下端,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后端。
18.所述第二滚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下端,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前端。
19.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摩擦片、凸轮。
20.所述摩擦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二滚轮上侧,所述摩擦片具有弹性。
21.所述凸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下端,且位于所述摩擦片上端,所述凸轮一侧连接有踏板。
22.优选的,所述转向组件包括驱动轴、传动轴、第二转轴。
23.所述驱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端,所述驱动轴前端固定安装有转盘。
24.所述传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本体前端,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驱动轴间通过涡轮蜗杆连接。
25.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前端,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传动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通过同步带连接。
26.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前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带来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8.当需要转向时,转动转盘,带动驱动轴转动,通过涡轮蜗杆传动,使得传动轴转动,使第二转轴转动,通过同步带传动,使得第一转轴转动,使第二滚轮的角度改变,通过转盘的转动,可使第二滚轮转动到任意角度,实现万向轮的作用,当第二滚轮达到所需角度时,不再转动转盘,涡轮蜗杆实现自锁,使第二滚轮的角度固定,不会因地面不平发生转动。
29.进一步的,若地面不平,移动时支架本体会上下晃动,此时连接板沿着导向杆上下滑动,阻尼杆伸长或缩短转化部分能量,配合复位弹簧使得支架本体的震动幅度和频率减小,降低了支架本体晃动的幅度,使得支架的转向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的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的局部剖视图。
3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6.101、支架本体;102、把手;201、阻尼杆;202、导向杆;203、连接板;301、第一滚轮;
302、第二滚轮;303、第一转轴;401、摩擦片;402、凸轮;403、踏板;501、驱动轴;502、传动轴;503、第二转轴;504、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8.如图1-图4所示,一种稳定型转向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1、移动组件、锁紧组件、转向组件、缓冲组件;移动组件设在支架本体101下端,用于对支架本体101进行移动;锁紧组件设在移动组件前端,用于对移动组件进行锁定,使支架本体101位置固定;转向组件设在支架本体101前端,用于对移动组件的移动方向进行调节;缓冲组件设在移动组件和支架本体101之间,用于在支架本体101移动时,减小支架本体101的震动幅度和频率,通过移动组件移动支架本体101,配合转向组件调节支架本体101的移动方向,通过缓冲组件减弱支架本体101移动过程中的晃动。
39.优选地,缓冲组件包括阻尼杆201、导向杆202、连接板203;阻尼杆201设有多个,前后分布,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架本体101下端,阻尼杆201与支架本体101间设有复位弹簧;导向杆202固定安装在支架本体101下端;连接板20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阻尼杆201下端,且与导向杆202滑动连接,连接板203沿着导向杆202上下滑动,阻尼杆201伸长或缩短转化部分能量,配合复位弹簧使得支架本体101的震动幅度和频率减小,降低了支架本体101晃动的幅度。
40.优选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滚轮301、第二滚轮302;连接板203下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303;第一滚轮301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连接板203下端,且位于支架本体101后端;第二滚轮30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303下端,且位于支架本体101前端,第一滚轮301和第二滚轮302转动,使支架本体101移动,第一转轴303转动使第二滚轮302的角度改变,进而使支架本体101转向。
41.优选地,锁紧组件包括摩擦片401、凸轮402;摩擦片40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303下端,且位于第二滚轮302上侧,摩擦片401具有弹性;凸轮40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303下端,且位于摩擦片401上端,凸轮402一侧连接有踏板403,踏板403转动使得凸轮402转动,挤压摩擦片401,使得摩擦片401与第二滚轮302接触,通过摩擦力使第二滚轮302停止转动,进而使得支架本体101位置固定。
42.优选地,转向组件包括驱动轴501、传动轴502、第二转轴503;驱动轴501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架本体101上端,驱动轴501前端固定安装有转盘504;传动轴50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架本体101前端,传动轴502与驱动轴501间通过涡轮蜗杆连接;第二转轴503转动安装在连接板203的前端,第二转轴503与传动轴502通过花键滑动连接,第二转轴503与第一转轴303通过同步带连接,转动转盘504使驱动轴501转动,通过涡轮蜗杆传动,使得传动轴502转动,使第二转轴503转动,当连接板203上下移动时,第二转轴503相对传动轴502上下滑动,始终保持同步转动。
43.优选地,支架本体101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把手102,用于推动支架本体101进行移动和转向。
44.上述结构中,工作人员通过把手102推动支架本体101,第一滚轮301和第二滚轮302转动,使支架本体101移动,当需要转向时,转动转盘504,带动驱动轴501转动,通过涡轮
蜗杆传动,使得传动轴502转动,使第二转轴503转动,通过同步带传动,使得第一转轴303转动,使第二滚轮302的角度改变,通过转盘504的转动,可使第二滚轮302转动到任意角度,实现万向轮的作用,当第二滚轮302达到所需角度时,不再转动转盘504,涡轮蜗杆实现自锁,使第二滚轮302的角度固定,继续推动支架本体101,使支架本体101转向,当支架本体101移动或转向时,若地面不平整,支架本体101会上下晃动,此时连接板203沿着导向杆202上下滑动,阻尼杆201伸长或缩短转化部分能量,配合复位弹簧使得支架本体101的震动幅度和频率减小,降低了支架本体101晃动的幅度,当支架本体101位置需要固定时,通过踩踏板403,使踏板403转动,使得凸轮402转动,挤压摩擦片401,使得摩擦片401与第二滚轮302接触,通过摩擦力使第二滚轮302停止转动,进而使得支架本体101位置固定,当支架本体101需要再次移动时,反向转动踏板403,使凸轮402不在挤压摩擦片401,摩擦片401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脱离第二滚轮302,使得第二滚轮302可以继续转动,通过推动把手102支架本体101进行移动。
45.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46.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支架本体101、把手102、阻尼杆201、导向杆20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47.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