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1164发布日期:2023-03-08 02:1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内设有后背门后横梁以实现对于后背门的支撑承载。在相关技术中,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后背门后横梁的结构强度相对不足,从而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可以通过后横梁进行传递,以影响车辆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能够提升车辆的舒适性。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一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板部的上端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板部的上端且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板部构造有向后凸出的第一拱形结构。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通过在第一板部上设有第一拱形结构,第一拱形结构以提升第一板部的结构强度,从而让加强板的结构性能得以提升,以让后背门后横梁具有更高的结构性能,同时还能提升后背门后横梁的nvh性能。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上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在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上侧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均为拱形凹坑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为三个,在左右方向上,三个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拱形结构上侧的四等分点处。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拱形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结构,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在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拱形面上间隔设置,位于中部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为拱形凹坑结构,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为矩形凹坑结构。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构造有多个向上凸出的第二拱形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拱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下侧顺次相连。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结构和第四加强结构,第三加强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板部的中部,所述第四加强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加强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三加强结构和所述第四加强结构中的一个凸出设置且另一个凹陷设置;和/或所述第三加强结构为梯形加强结构,所述第四加强结构为三角形加强结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结构,多个所述第五加强结构为三角形加强结构、球形加强结构和矩形加强结构中的一种。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板部构造有向后凸出的第三拱形结构,所述第三拱形结构上设置有第六加强结构。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加强结构的下部中间设置有第七加强结构,所述第七加强结构为向上凸出的拱形结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拱形结构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减重孔,所述第六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拱形结构左右方向的中部和另一侧且为拱形结构和矩形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由于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通过在第一板部上设有第一拱形结构,第一拱形结构以提升第一板部的结构强度,而在第一拱形结构上设有第一加强结构,第一加强结构适于提升第一拱形结构的结构强度,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板部的结构性能,从而让加强板的结构性能得以提升,以让后背门后横梁具有更高的结构性能,同时还能提升后背门后横梁的nvh性能,以让车辆的舒适性得到提升。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加强板10,
24.第一板部100,第一拱形结构110,第二加强结构111,第一加强结构120,
25.第二板部200,第二拱形结构210,第三加强结构220,第四加强结构230,
26.第三板部300,第三拱形结构310,第六加强结构311,第七加强结构312,减重孔313,第五加强结构400,
27.车辆2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9.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10,包括:第一板部100、第二板部200和第三板部300。
30.具体来说,第一板部100连接于第二板部200的上端且向上延伸,第二板部200连接于第三板部300的上端且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第一板部100构造有向后凸出的第一拱形结构110。需要说明的是,前后方向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即第一拱形结构110的凸出方向是朝向车辆的后向凸起。同理,上下方向指的是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指的是车辆的左右方
向。
31.可以理解的是,加强板10适于由第一板部100、第二板部200和第三板部300依次连接构成。而在第一板部100上设有的第一拱形结构110,以用于加强第一板部100的结构强度。
3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10,通过在第一板部100上设有第一拱形结构110,第一拱形结构110以提升第一板部100的结构强度,从而让加强板10的结构性能得以提升,以让后背门后横梁具有更高的结构性能,同时还能提升后背门后横梁的nvh性能。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拱形结构110的上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结构120,多个第一加强结构120在第一拱形结构110的上侧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结构120均为拱形凹坑结构,第一加强结构120为三个,在左右方向上,三个第一加强结构120分别设置于第一拱形结构110上侧的四等分点处。
34.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拱形结构110的上侧设有第一加强结构120,第一加强结构120适于进一步提升第一板部100的结构强度,以让第一板部100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此外,将多个第一加强结构120于第一拱形结构110上间隔设置,以让第一加强结构120与第一拱形结构110能够就均匀提升的第一板部100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板部100的强度出现不均匀的情况,以提升加强板10的使用性能。也就是说,在第一拱形结构110上设有第一加强结构120,第一加强结构120适于提升第一拱形结构110的结构强度,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板部100的结构性能。同时,将第一加强结构120设于为三个且均分在第一拱形结构110的四等分点处,以让多个第一加强结构120能够均匀提升第一拱形结构110的结构性能,从而让第一拱形结构110对第一板部100的结构增强效果得到提升。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拱形结构110的拱形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结构111,多个第二加强结构111在第一拱形结构110的拱形面上间隔设置,位于中部的第二加强结构111为拱形凹坑结构,位于两侧的第二加强结构111为矩形凹坑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加强结构111适于进一步提升第一拱形结构110的结构性能,以提升第一拱形结构110对于第一板部100的结构强度提升效果。同时,由于多个第二加强结构111间隔设置在第一拱形结构110上,以让第二加强结构111能够均匀提升第一拱形结构110的结构性能,从而提升加强板10的使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加强板10的结构设计的不同,可以将位于中部的第二加强结构111为拱形凹坑结构,位于两侧的第二加强结构111为矩形凹坑结构,以让加强板10的结构性能更为可靠。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加强板10的结构设计的不同而调整第二加强结构111在第一拱形结构110上的设计位置与形状,在此不做赘述。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部200构造有多个向上凸出的第二拱形结构210,多个第二拱形结构210在第一拱形结构110的下侧顺次相连。由此,将第二板部200构造成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拱形结构210适于提升第二板部200的结构强度。而将第二拱形结构210构造成向上凸出的形式,以让第二拱形结构210能够提升第二板部200的结构性能,以让加强板10的结构更为稳定可靠。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部2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结构220和第四加强结构230,第三加强结构220位于第二板部200的中部,第四加强结构230位于第三加强结构220的两侧,第三加强结构220和第四加强结构230中的一个凸出设置且另一个凹陷设置;和/或第
三加强结构220为梯形加强结构,第四加强结构230为三角形加强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加强结构220和第四加强结构230适于提升第二板部200的结构性能。而将第四加强结构230构建在第三加强结构220的两端,以让第三加强结构220和第四加强结构230能够均匀提升第二板部20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加强板10的使用性能。同时,将第三加强结构220为梯形加强结构,第四加强结构230为三角形加强结构,以让第三加强结构220和第四加强结构230能够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以提升第二板部200的结构性能,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稳定结构的加强结构的形式,在此不做赘述。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部300和第二板部200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结构400,多个第五加强结构400为三角形加强结构、球形加强结构和矩形加强结构中的一种。这样,通过在第二板部200和第三板部300的的连接处设有第五加强结构400,以让第二板部200和第三板部30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以提升加强板10的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加强结构400可以根据第二板部200和第三板部300之间的连接位置的需求进行调整,以让第二板部200和第三板部300之间的第五加强结构400可以根据结构设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形状,如三角形加强结构、球形加强结构和矩形加强结构中的一种。此外,可以根据第五加强结构400所处位置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形状的加强结构,从而让第五加强结构400能够合理利用加强板10的空间以提升加强板10的结构性能。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部300构造有向后凸出的第三拱形结构310,第三拱形结构310上设置有第六加强结构3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拱形结构310适于提升第三板部300的结构性能,而在第三拱形结构310上设有第六加强结构311,第六加强结构311适于提升第三拱形结构310对于第三板部300的结构加强作用,以让第三板部300的结构设计更为可靠。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加强结构311的下部中间设置有第七加强结构312,第七加强结构312为向上凸出的拱形结构。同时,第六加强结构311上设有第七加强结构312,第七加强结构312适于提升第六加强结构311对第三拱形结构310的加强效果,从而让第三板部300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以让加强板10的使用性能得到推升。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拱形结构310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减重孔313,第六加强结构311设置于第三拱形结构310左右方向的中部和另一侧且为拱形结构和矩形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减重孔313适于降低第三拱形结构310的重量,而在第三拱形结构310的上还间隔设有的第六加强结构311适于调整第三拱形结构310的固有频率,避免第三拱形结构310与振动进行响应发生共振,在提升加强板10的结构性能的同时还能实现加强板10的避频设计。
42.同时,第六加强结构311的结构设计能够根据第三拱形结构310的结构设计而进行调整,如第六加强结构311可以为拱形结构和矩形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以让第六加强结构311的结构设计更为多样化。
4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20,包括:如上的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10。这样,由于车辆20内设有如上所示的后背门后横梁的加强板10,通过在第一板部100上设有第一拱形结构110,第一拱形结构110以提升第一板部100的结构强度,而在第一拱形结构110上设有第一加强结构120,第一加强结构120适于提升第一拱形结构110的结构强度,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板部100的结构性能,从而让加强板10的结构性能得以提升,以让后背门后横梁具有更高的结构性能,同时还能提升后背门后横梁的nvh性能,以让车辆20的舒适性得到提
升。
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2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