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1054发布日期:2023-03-14 22:2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前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前地板总成是车身重要的结构件,为前排座椅、副仪表板等提供安装位置,中通道指的是车辆车身地板中间部位,该位置位于车身横向中间位置,仿真及试验表明中通道处于地板模态反节点位置,该位置通常振动灵敏度较大。若前地板总成的刚度和模态较弱,就容易被动力总成、传动系统、路面的能量所激励起来,引起地板振动,进而将振动能量传递至座椅,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前地板总成,其可以有效提高前地板总成的结构强度、刚度和模态频率,降低前地板总成的振动灵敏度,有效的改善了传动系统及动力总成的噪声辐射,提高了nvh性能,改善了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中通结构、前地板本体、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和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前地板中通结构包括中通道主体和中通上加强板,中通道主体由前到后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中通地板和中段中通地板,中通上加强板连接在前段中通地板的上侧,且延伸至中段中通地板上,以与中段中通地板相连接;前地板本体包括连接于前地板中通结构左右两侧的左前地板本体和右前地板本体;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包括左前安装横梁和右前安装横梁,左前安装横梁和右前安装横梁分别连接在前段中通地板的左右两侧;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包括左后安装横梁和右后安装横梁,左后安装横梁的右端和右后安装横梁的左端相连,以跨设在中段中通地板上。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通过设置前地板中通结构、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和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可以有效加强前地板总成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高前地板总成的模态,降低前地板总成的振动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前地板总成共振的发生,改善了车内人员的乘坐舒适度,提高了整车的nvh性能。
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地板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地板中通结构还包括后段中通地板,所述后段中通地板连接在所述中段中通地板的后端,其中,所述前段中通地板和所述中段中通地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后段中通地板沿左右方向延伸。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地板总成还包括中通下加强板组,所述中通下加强板组位于所述中通道主体的下侧,所述中通下加强板组包括:中通左加强板和中通右加强板,所述中通左加强板和所述中通右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中通道主体的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依次与所述前段中通地板、所述中段中通地板和所述后段中通地板相焊接,其中,所述后段中通地板的至少部分朝向后侧延伸,以连接在后地板的上侧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通下加强板组还包括:中通下加强板,所述中通下加强板位于所述前段中通地板的下侧,所述中通下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通左加强板和所述中通右加强板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段中通地板包括前拱形结构和设置于前拱形结构左右两侧的前段中通地板翻边,所述中段中通地板包括中拱形结构和设置于中拱形结构左右两侧的中段中通地板翻边;所述后段中通地板包括后拱形结构和设置于后拱形结构左右两侧的后段中通地板翻边。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地板总成还包括: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加强板,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左前安装横梁和所述右前安装横梁内,两个所述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加强板均与所述前段中通地板相连。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地板总成还包括: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加强板,所述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加强板跨设在所述中段中通地板上,且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左后安装横梁和所述右后安装横梁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地板总成还包括:第一纵置加强板,所述第一纵置加强板包括沿中轴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左纵置加强板和第一右纵置加强板,所述第一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右纵置加强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左纵置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左前地板本体和前围板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右纵置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右前地板本体和前围板结构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左纵置加强板的前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右纵置加强板的前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弯折结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地板总成还包括:第二纵置加强板,所述第二纵置加强板包括沿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左纵置加强板和第二右纵置加强板,所述第二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右纵置加强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左纵置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左前地板本体和前围板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右纵置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右前地板本体和前围板结构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右纵置加强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右纵置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二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右纵置加强板分别设置有第三弯折结构和第四弯折结构,所述第三弯折结构和第四弯折结构均朝向远离所述中轴线的方向弯折。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前地板总成100,可以有效降低车内的噪声辐射以及共振频率,有效提高车辆的nvh性能,能够改善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1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去除前地板中通结构)的正视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去除前地板中通结构、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和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的正视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前地板中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前地板中通结构的背视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中通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前段中通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中段中通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后段中通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中通上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的中通下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100、前地板总成;
31.1、前地板本体;11、左前地板本体;12、右前地板本体;101、第一前区域;102、第一中区域;103、第一后区域;104、第二前区域;105、第二中区域;106、第二后区域;107、左纵向加强筋;108、右纵向加强筋;109、左网状加强筋;110、右网状加强筋;
32.2、第一纵置加强板;21、第一左纵置加强板;22、第一右纵置加强板;201、第一弯折结构;202、第二弯折结构;
33.3、第二纵置加强板;31、第二左纵置加强板;32、第二右纵置加强板;301、第三弯折结构;302、第四弯折结构;
34.4、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41、左前安装横梁;42、右前安装横梁;
35.5、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51、左后安装横梁;52、右后安装横梁;
36.6、横置加强板;61、横置左加强板;62、横置右加强板;
37.7、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加强板;
38.8、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加强板;
39.9、前地板中通结构;91、中通道主体;92、中通上加强板;93、中通下加强板组;901、前段中通地板;902、中段中通地板;903、后段中通地板;904、中通左加强板;905、中通右加强板;906、中通下加强板;907、前段中通地板翻边;908、中段中通地板翻边;909、后段中通地板翻边;
40.x、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100。
46.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100包括:前地板中通结构9、前地板本体1、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4和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5;前地板中通结构9包括:中通道主体91和中通上加强板92,中通道主体91由前到后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中通地板901和中段中通地板902,中通上加强板92连接在前段中通地板901的上侧,且延伸至中段中通地板902上,以与中段中通地板902相连接;中通道主体91的设置可以加强车身结构强度,在车辆受到冲击时,可以吸收和传递冲击,并提供支撑,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47.进一步地,中通上加强板92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整个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使前地板中通结构9在受到冲击后更加不易扭曲变形和损坏,同时,中通上加强板92的设置也优化了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疲劳耐久强度;另外,中通上加强板92连接了一部分中段中通地板902,可以有效提高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弯曲刚度。
48.更进一步地,前地板本体1包括连接于前地板中通结构9左右两侧的左前地板本体11和右前地板本体12;前地板本体1主要用于给前排座椅、副仪表板等提供安装位置,同时,也用于布置加强结构,用以提升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
49.再进一步地,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4包括:左前安装横梁41和右前安装横梁42,左前安装横梁41和右前安装横梁42分别连接在前段中通地板901的左右两侧;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5包括:左后安装横梁51和右后安装横梁52,左后安装横梁51的右端和右后安装横梁52的左端相连,以跨设在中段中通地板902上;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4和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5的设置主要用于给前排座椅提供安装点位,同时,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4和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5的设置也能够提高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
50.另外,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4的左前安装横梁41和右前安装横梁42与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5的左后安装横梁51和右后安装横梁52均分别连接在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左右两侧,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横向应力的传递路径,减少应力集中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有效加强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升前地板总成100的抗弯扭形变性能。
51.现有技术中,前地板总成是车身重要的结构件,部分现有车型中的前地板总成的刚度和模态较弱,容易被动力总成、传动系统、路面的能量所激励起来,引起地板振动,将振动能量传递至座椅,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100,通过设置前地板中通结构9、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4和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5可以有效加强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高前地板总成100的模态,降低前地板总成100的振动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前地板总
成100共振的发生,改善了车内人员的乘坐舒适度,提高了整车的nvh性能。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前地板中通结构9还可以包括后段中通地板903,后段中通地板903连接在中段中通地板902的后端,其中,前段中通地板901和中段中通地板90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后段中通地板903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段中通地板901和中段中通地板902可以对纵向的冲击进行吸收和传递,优化纵向力的传递,能够提供有效地支撑,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段中通地板903可以对横向的冲击进行吸收和传递,优化横向力的传递,且有利于增大与后地板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刚度。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前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中通下加强板组93,中通下加强板组93位于中通道主体91的下侧,中通下加强板组93包括:中通左加强板904和中通右加强板905,中通左加强板904和中通右加强板905分别位于中通道主体91的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依次与前段中通地板901、中段中通地板902和后段中通地板903相焊接,其中,后段中通地板903的至少部分朝向后侧延伸,以连接在后地板的上侧面。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中通左加强板904和中通右加强板905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高其弯曲刚度,进而使得整个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得到加强。
55.进一步地,中通下加强板组93还可以包括中通下加强板906,中通下加强板906位于前段中通地板901的下侧,中通下加强板906的两端分别与中通左加强板904和中通右加强板905连接。中通下加强板906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所示,中通下加强板906焊接在前段中通地板901的下侧,中通左加强板904和中通右加强板905焊接在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两边下侧,中通下加强板906、中通左加强板904和中通右加强板905构成“h”型加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弯扭刚度,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前段中通地板901可以包括前拱形结构和设置于前拱形结构左右两侧的前段中通地板翻边907,中段中通地板902可以包括中拱形结构和设置于中拱形结构左右两侧的中段中通地板翻边908;后段中通地板903可以包括后拱形结构和设置于后拱形结构左右两侧的后段中通地板翻边909。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前段中通地板901、中段中通地板902和后段中通地板903的拱形结构和翻边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前地板中通结构9的支撑性和刚度,使得整个前地板中通结构9在受到冲击时,不会轻易发生变形和损坏。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前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加强板7,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前安装横梁41和右前安装横梁42内,两个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加强板7均与前段中通地板90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加强板7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左前安装横梁41和右前安装横梁42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前排座椅安装点和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使前地板总成100不易发生扭曲变形和共振。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前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加强板8,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加强板8跨设在中段中通地板902上,且两
端分别延伸至左后安装横梁51和右后安装横梁52内。在本实施例中,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加强板8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前排座椅安装点和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且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加强板8的一体式的设计,有利于横向应力的传递,能够减少应力集中的发生。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前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纵置加强板2,第一纵置加强板2包括沿中轴线x对称设置的第一左纵置加强板21和第一右纵置加强板22,第一左纵置加强板21和第一右纵置加强板2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左纵置加强板21连接在左前地板本体11和前围板结构之间,第一右纵置加强板22连接在右前地板本体12和前围板结构之间,其中,第一左纵置加强板21的前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一弯折结构201,第一右纵置加强板22的前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弯折结构20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置加强板2的设置可以提升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在前地板总成100受到纵向(例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冲击时,第一纵置加强板2可以给前地板总成100提供纵向支撑,对冲击进行传递和吸收,进而减少冲击对前地板总成100的影响,同时,第一弯折结构201和第二弯折结构202的设置也可以优化纵向力的传递通道,减少应力集中的发生;另外,当前地板总成100受到纵向的振动时,第一纵置加强板2也可以对前地板总成100进行纵向支撑,减少前地板总成100的振动,避免前地板总成100发生共振,将振动传递至驾驶舱内,从而提升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前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纵置加强板3,第二纵置加强板3包括沿中轴线x对称设置的第二左纵置加强板31和第二右纵置加强板32,第二左纵置加强板31和第二右纵置加强板3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左纵置加强板31连接在左前地板本体11和前围板结构之间,第二右纵置加强板32连接在右前地板本体12和前围板结构之间,第二纵置加强板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前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强度,在前地板总成100受到纵向冲击时,第二纵置加强板3可以同第一纵置加强板2一起对前地板总成100提供纵向支撑,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冲击对前地板总成100造成的影响,同时,第二纵置加强板3也可以同第一纵置加强板2一起减小纵向的振动传递对前地板总成100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减少前地板总成100发生共振的可能性。
62.进一步地,第二左纵置加强板31和第二右纵置加强板32均位于第一左纵置加强板21和第一右纵置加强板22之间,第二左纵置加强板31和第二右纵置加强板32分别设置有第三弯折结构301和第四弯折结构302,第三弯折结构301和第四弯折结构302均朝向远离中轴线x的方向弯折。弯折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第二纵置加强板3与前围板进行连接,且可以提高连接刚度,不易发生形变,另外,也增加了纵向力的传递通道,优化了疲劳耐久性能。
6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
6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前地板总成100,可以有效降低车内的噪声辐射以及共振频率,有效提高车辆的nvh性能,能够改善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6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100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