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结构和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7899发布日期:2023-04-30 01:0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结构和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滑板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转向结构和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1、电动滑板车是以传统人力滑板为基础,加上电力套件的交通工具,其控制方式与传统电动自行车相同,容易被驾驶者学习,而且,电动滑板车具有结构简单、车轮小、轻巧、携带方便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动滑板车作为交通工具。

2、电动滑板车主要包括车架和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前轮、后轮,通常,在车架的前侧设置有转向杆,在转向杆上装设有车把,操控车把可以控制前轮左右摆动换向,以控制电动滑板车的前行方向。目前的电动滑板车的车把的转向杆是采用直接插入前轮头管的方式连接,电动滑板车出厂销售时,其转向杆与前轮头管之间装配比较紧,但是,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转向杆与前轮头管之间相互磨损,导致转向杆与前轮头管之间相对松动,稍用力就产生过于灵活的转动,电动滑板车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容易因换向过于灵活而带来风险。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结构和电动滑板车,其通过阻尼件去抱紧转动件,增加转向的阻力,防止转动件过于灵活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因转向带来的风险,而且,即使阻尼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通过调节机构可依需锁紧,使得阻尼件的使用可靠性有保证,使用寿命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转向结构,包括有:

4、基座,其具有转动孔;

5、转动机构,其包括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伸入所述转动孔内且可转动,以使得所述转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6、阻尼件,其装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阻尼件具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以在所述转动件于所述转动孔内转动时产生阻力;

7、调节机构,其作用于所述阻尼件,以调节所述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的松紧度。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尼件上具有贯通所述挤压部的断开槽,所述阻尼件上由所述断开槽分隔成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所述挤压部被分为位于所述第一夹臂上的第一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二夹臂上的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上分别设置有相正对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

9、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配合以调节所述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的松紧度。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尼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正对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螺栓伸入第二固定孔内螺纹连接固定。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为内螺纹孔,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并抵于所述阻尼件上;转动所述第三螺栓以调节所述挤压部朝向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的松紧度。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从所述转动孔的周侧贯通所述转动孔内部,所述阻尼件对应所述缺口装设,所述阻尼件伸入所述缺口内,使得所述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件上套设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压环、上轴承、下轴承以及下压环,所述上压环、上轴承、下轴承以及下压环均位于所述转动孔内。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有上连接件,所述转动件的上端通过固定机构连接于所述上连接件,所述固定机包括有固定件、上盖和上盖螺丝,所述上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上端,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顶部,所述上盖螺丝穿过所述上盖并向下连接于所述转动件上。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有下连接件,所述下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下端;所述下连接件和所述基座,两者其一设置有转动限位槽,另一设置有与所述转动限位槽配合的凸起。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的左侧面、右侧面均设置有避让孔,所述第一螺栓和螺母对应左、右侧的避让孔而设置。

17、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车架和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前轮、后轮,所述前轮和车架之间设置有如前面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所述基座设置于车架上,所述转动机构用于控制前轮换向。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基座上装设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的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以在所述转动件于所述转动孔内转动时产生阻力;同时,利用调节机构作用于所述阻尼件,以调节所述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的松紧度,如此,通过阻尼件去抱紧转动件,增加转向的阻力,防止转动件过于灵活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因转向带来的风险,而且,即使阻尼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通过调节机构可依需锁紧,使得阻尼件的使用可靠性有保证,使用寿命长。

19、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结构更为简单。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上具有贯通所述挤压部的断开槽,所述阻尼件上由所述断开槽分隔成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所述挤压部被分为位于所述第一夹臂上的第一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二夹臂上的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上分别设置有相正对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正对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螺栓伸入第二固定孔内螺纹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为内螺纹孔,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并抵于所述阻尼件上;转动所述第三螺栓以调节所述挤压部朝向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的松紧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从所述转动孔的周侧贯通所述转动孔内部,所述阻尼件对应所述缺口装设,所述阻尼件伸入所述缺口内,使得所述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上套设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压环、上轴承、下轴承以及下压环,所述上压环、上轴承、下轴承以及下压环均位于所述转动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有上连接件,所述转动件的上端通过固定机构连接于所述上连接件,所述固定机包括有固定件、上盖和上盖螺丝,所述上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上端,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顶部,所述上盖螺丝穿过所述上盖并向下连接于所述转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有下连接件,所述下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下端;所述下连接件和所述基座,两者其一设置有转动限位槽,另一设置有与所述转动限位槽配合的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左侧面、右侧面均设置有避让孔,所述第一螺栓和螺母对应左、右侧的避让孔而设置。

10.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车架和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前轮、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和车架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转向结构;所述基座设置于车架上,所述转动机构用于控制前轮换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转向结构和电动滑板车,所述转向结构包括有基座、转动机构、阻尼件和调节机构,所述阻尼件装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阻尼件具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以在所述转动件于所述转动孔内转动时产生阻力;所述调节机构,其作用于所述阻尼件,以调节所述挤压部挤压于所述转动件的旋转周侧面的松紧度。如此,通过阻尼件去抱紧转动件,增加转向的阻力,防止转动件过于灵活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因转向带来的风险,而且,即使阻尼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通过调节机构可依需锁紧,使得阻尼件的使用可靠性有保证,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闫学凯,张彬,马力,鱼崇锋,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