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1890发布日期:2023-05-07 02:5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形式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但是现有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往往只适用于儿童成长的一段时期内使用,当儿童越来越大时,由于腿部变长,原本的座位位置将不再适合儿童乘坐,家长们只能继续购买适合于孩子使用年龄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这导致家庭生活成本的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改变长度而适配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包括具有前轮11的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能够相对其前后滑动的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设有能供乘坐的座位3,所述的后车架2上还设有两个后腿架21,所述的后腿架21下端连接有后轮22,所述的前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设有能够调节后车架2相对前车架1位置的调节装置4。

4、所述的调节装置4包括设于前车架1上的多个调节孔41,所述的后车架2上设有能够相对其滑动而卡入或脱离调节孔41的卡锁件42,所述的卡锁件42与后车架2之间设有能够使得卡锁件42保持卡锁在调节孔41内的弹性件43。

5、所述的前车架1上设有向后延伸的延伸杆12,多个所述的调节孔41间隔地设于延伸杆12上,所述的后车架2上设有能够套设于延伸杆12外并能够沿着延伸杆12滑动的支撑件23,所述的支撑件23上设有能够容纳延伸杆12的容纳槽231。

6、所述的延伸杆12与支撑件23之间设有引导组件5。

7、所述的引导组件5包括设于延伸杆12两侧的第一引导槽51和第二引导槽52,所述的支撑件23上设有能够伸入至第一引导槽51和第二引导槽52内并在第一引导槽51和第二引导槽52内滑动的第一引导凸起53和第二引导凸起54。

8、所述的引导组件5还包括设于延伸杆12底部的第三引导槽55,所述的支撑件23上并位于容纳槽231内设有凸出至第三引导槽55内的第三引导凸起56。

9、所述的延伸杆12上还连接有连接座13,所述的连接座13上设有能够与第三引导凸起56顶靠而阻止支撑件23脱离的止挡部131。

10、所述的支撑件23内设有能够供卡锁件42滑动的滑动空间,所述的卡锁件42包括能够在滑动空间内滑动的柱体421,所述的柱体421上设有能够卡入至调节孔41的卡接凸起422,所述的柱体421上并位于卡接凸起422的下方还设有凸出卡接凸起422外侧面的凸缘423,所述的弹性件43设于凸缘423与支撑件23之间,所述的柱体421下端还连接有伸出至支撑件23外的操作部424。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调节装置来调节后车架相对前车架的位置,座位在后车架移动时跟随移动而改变相对前车架的位置,当后车架与前车架靠近时,适用于年纪小的儿童,当后车架相对前车架滑动远离时,能够适用于年级大的儿童,适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前轮(11)的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能够相对其前后滑动的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设有能供乘坐的座位(3),所述的后车架(2)上还设有两个后腿架(21),所述的后腿架(21)下端连接有后轮(22),所述的前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设有能够调节后车架(2)相对前车架(1)位置的调节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4)包括设于前车架(1)上的多个调节孔(41),所述的后车架(2)上设有能够相对其滑动而卡入或脱离调节孔(41)的卡锁件(42),所述的卡锁件(42)与后车架(2)之间设有能够使得卡锁件(42)保持卡锁在调节孔(41)内的弹性件(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1)上设有向后延伸的延伸杆(12),多个所述的调节孔(41)间隔地设于延伸杆(12)上,所述的后车架(2)上设有能够套设于延伸杆(12)外并能够沿着延伸杆(12)滑动的支撑件(23),所述的支撑件(23)上设有能够容纳延伸杆(12)的容纳槽(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杆(12)与支撑件(23)之间设有引导组件(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组件(5)包括设于延伸杆(12)两侧的第一引导槽(51)和第二引导槽(52),所述的支撑件(23)上设有能够伸入至第一引导槽(51)和第二引导槽(52)内并在第一引导槽(51)和第二引导槽(52)内滑动的第一引导凸起(53)和第二引导凸起(5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组件(5)还包括设于延伸杆(12)底部的第三引导槽(55),所述的支撑件(23)上并位于容纳槽(231)内设有凸出至第三引导槽(55)内的第三引导凸起(5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杆(12)上还连接有连接座(13),所述的连接座(13)上设有能够与第三引导凸起(56)顶靠而阻止支撑件(23)脱离的止挡部(13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23)内设有能够供卡锁件(42)滑动的滑动空间,所述的卡锁件(42)包括能够在滑动空间内滑动的柱体(421),所述的柱体(421)上设有能够卡入至调节孔(41)的卡接凸起(422),所述的柱体(421)上并位于卡接凸起(422)的下方还设有凸出卡接凸起(422)外侧面的凸缘(423),所述的弹性件(43)设于凸缘(423)与支撑件(23)之间,所述的柱体(421)下端还连接有伸出至支撑件(23)外的操作部(42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包括具有前轮的前车架,所述的前车架上连接有能够相对其前后滑动的后车架,所述的后车架上设有能供乘坐的座位,所述的后车架上还设有两个后腿架,所述的后腿架下端连接有后轮,所述的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设有能够调节后车架相对前车架位置的调节装置。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改变长度而适配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可调节座位位置的儿童车。

技术研发人员:廖整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威雅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