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部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动式后扰流板。
背景技术:
1、汽车后扰流板属于空气动力套件中的一部分。汽车后扰流板的作用,就是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使空气阻力形成向下的压力,尽量抵消升力,有效控制气流下压力,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增加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由于后扰流板能降低汽车的空气阻力,因此高速汽车加装后扰流板对节省燃油也有一定的帮助。
2、现有的扰流板基本属于固定式一体式的,就是扰流板外形是确定的,具有确定的外部形状和几何尺寸,安装到汽车相应部位后,强度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且对于风阻扰动来说,无法随着车速的提升进行调节,适应性较差。
3、因此,一种三段式,能够滑动调节的后扰流板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滑动式后扰流板,用于避免以往扰流板采用固定一体式,无法调节,适应性较差的麻烦。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动式后扰流板,包括:
3、固定扰流板,固定扰流板固定至车体尾门;
4、运行导轨,运行导轨固定至车体,且位于车体尾门下侧,由固定扰流板边缘向车体两端延伸;
5、滑动扰流板,滑动扰流板通过滑动辊轴组件滑行于运行导轨,且分别位于固定扰流板两端;
6、止动弹簧,止动弹簧安装于运行导轨,用于止动对接固定扰流板后的滑动扰流板;
7、其中,滑动辊轴组件安装有电机驱动的软轴,通过电机驱动,带动滑动扰流板滑行于运行导轨,对接固定扰流板。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滑动辊轴组件包括:
9、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滑动扰流板内侧;
10、辊轴支架,辊轴支架通过辊轴支架销枢接安装支架;
11、侧滚轮,侧滚轮安装于辊轴支架,且设置为2个,用于滑设运行导轨的侧面;
12、下滚轮,下滚轮位于2个侧滚轮中间,用于滑设运行导轨的底部;
13、软轴导轨滑脚,软轴导轨滑脚固定于辊轴支架下侧,且滑行于运行导轨的运行沟槽,用于连接电机驱动的软轴。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软轴导轨滑脚包括上直板部和下圆柱部,下圆柱部扣设于运行沟槽。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运行导轨上端成倒置的u型,用于限位侧滚轮内外两侧。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滑动辊轴组件设置为间隔的两组。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止动弹簧成拱形,两端通过固定销固定于运行导轨,用于止动第一个滑动辊轴组件的下滚轮。
1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固定扰流板和滑动扰流板通过台阶配合,且台阶的侧面为斜面。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20、通过滑动辊轴组件带动滑动扰流板在运行导轨上滑行,对接中间的固定扰流板,实现尾翼扰流的集成,同时止动弹簧能够限位对接后的滑动扰流板,避免晃动,调节灵活方便。
21、滑动扰流板和固定扰流板分别安装在车尾门和车体上,能够随着滑动扰流板的滑动打开和关闭,实现尾门的打开和关闭,功能性强。
22、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一种滑动式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动辊轴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软轴导轨滑脚包括上直板部和下圆柱部,所述下圆柱部扣设于所述运行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运行导轨上端成倒置的u型,用于限位所述侧滚轮内外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动辊轴组件设置为间隔的两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式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止动弹簧成拱形,两端通过固定销固定于所述运行导轨,用于止动第一个所述滑动辊轴组件的所述下滚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后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扰流板和所述滑动扰流板通过台阶配合,且所述台阶的侧面为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