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7455发布日期:2023-04-19 23:2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材转运,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1、房建施工现场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管,如满堂架钢管、脚手架钢管、支撑钢管等等,因此,建筑施工现场转运钢管的工作量非常大。在房建施工现场转运钢管的传统方式是采用推车,由于施工现场路况复杂,推车中的钢管会无序晃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2、为了解决钢管转运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授权公告日为2022.01.21、授权公告号为cn21559079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转运推车,所述转运推车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收纳架和限位架,收纳架的底板上设置有遮盖罩,遮盖罩的端部设置有牵引柄,牵引柄推入限位架中存放,转运推车的底板上设置有靠板,所述靠板的表面设置有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上摆放有钢管,靠板的表面设置有导向限位件,所述导向限位件贯穿限位板,限位板和承托件之间设置有拼接件。

3、上述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可以将钢管摆放在带有托板的靠板2上,并推动限位板10向靠板2靠近,直到卡板插入插口中,旋拧夹持环挤推限位板夹持在挡块的一侧,通过限位板10和靠板2共同对钢管防护。但是却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降低了钢管的转运效率,其技术方案中由于存在靠板2和限位板10,当钢管装入靠板2上的托板后才能将限位板10推向靠板,限位板10与靠板2之间的空间无法利用,使本就空间有限的转运小车装载量减半;第二,限位板10与靠板2之间通过拼接件相连,拼接件位于限位板10与靠板2之间,若限位板10与靠板2之间的空间足够大而便于操作,则空间利用率会成倍降低,若限位板10与靠板2之间的空间较小,则难以调节拼接件或无法调节拼接件,则限位板10难以靠向靠板2。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解决了现有钢管转运装置空间利用率低且操作困难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包括竖向截面为u形的车体,车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板,所述车体的左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层外侧悬挑杆,与左内壁相邻的定位板上设置有与外侧悬挑杆插装配合的外侧插装槽,各个定位板的右侧面均设置有若干层内侧悬挑杆,定位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与内侧悬挑杆插装配合的内侧插装槽,定位板与车体的右内壁之间设置有盖板,盖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与内侧悬挑杆插装配合的插装槽,所述车体的底壁设置有分别驱动盖板及各个定位板左右滑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操作端伸出车体。本技术方案在左内壁上设置外侧悬挑杆,在各个定位板的右侧壁上设置内侧悬挑杆,各层悬挑杆用于放置钢管,利用相邻的定位板实现钢管左右方向的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靠板,在车体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空间利用率至少提升了一倍,而且盖板与右内壁之间可以存放拤扣等零部件,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装载能力。另外,本技术方案采用驱动机构的操作端位于车体外部,驱动各个定位板和盖板左右移动十分便捷,进而提高了装载和卸车的效率。

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底壁螺纹配合的螺杆,螺杆的一端与定位板或盖板相连,螺杆的另一端伸出车体且连接有手动转盘。本技术方案通过手动转盘可以便捷地驱动螺杆旋转,人工手动转动转动转盘具有较大的力矩,旋转过程省力便捷,无需使用扳手旋转螺杆,螺杆随转盘同步回转,进而调节螺杆与底壁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定位板或盖板在底壁上的位置。

5、进一步地,所述螺杆包括两个光滑段和螺纹段,螺纹段位于两个光滑段之间且靠近所述手动转盘。本技术方案降低了定位工装的加工难度和操作难度,由于车体的左右宽度较大,螺杆整体长度较长,若螺杆通体设置外螺纹与底壁螺纹配合,则加工过程和操作过程十分费力。而本技术方案在螺杆上设置较短的螺纹段,且将螺纹段设置在靠近外端部,既能节省加工成本,又能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6、进一步地,所述底壁的上侧部设置有若干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导向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所述定位板和盖板的底部均设置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座,导向座左部连接在定位板的底端、右部支撑在最下层的内侧悬挑杆的底端。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定位板和盖板左右移动的可靠性,通过导向座与导向槽的滑动配合,能够使定位板、盖板相对底壁的运动过程稳定、顺畅,同时也能降低整车质量。

7、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穿过导向槽与导向座相连,既能使整个工装结构紧凑,又能够避免开设过多的螺杆穿过孔,同时还能避免螺杆与存储的钢管发生干涉,进一步地提高了车体的装载能力;另外,螺杆与导向槽同轴,由于受力处的重足够低,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定位板和盖板在运动过程中的倾覆力矩。

8、进一步地,每个定位板及盖板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座,两个导向座沿定位板或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座成对设置,则定位板和盖板的运动过程更加稳定可靠。每个定位板及盖板均连接一个驱动机构,避免驱动困难,若每个定位板及盖板连接多个驱动机构,则多个驱动机构需要同步动作,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操作。

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宽度等于导向座的最大宽度,便于导向座与导向槽的装配和拆卸。

10、进一步地,所述每层中的各个外侧悬挑杆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相邻层的外侧悬挑杆前后相错设置,避免定位板上设置的外侧插装槽上下相对而减弱定位板的整体强度。

11、进一步地,所述每层中的各个内侧悬挑杆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相邻层的内侧悬挑杆前后相错设置,避免定位板上设置的内侧插装槽上下相对而减弱定位板的整体强度。

12、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悬挑杆的自由端、内侧悬挑杆的自由端均倾斜向上设置,在钢管放置在外侧悬挑杆和内侧悬挑杆上方后,而定位板或盖板未移动到位期间,倾斜向上设置的外侧悬挑杆、内侧悬挑杆能够防止因车体晃动而钢管掉落。

13、本实用新型在车体的左内壁上设置外侧悬挑杆,在各个定位板的右侧壁上设置内侧悬挑杆,各层悬挑杆用于放置钢管,利用相邻的定位板实现钢管左右方向的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靠板,在车体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空间利用率至少提升了一倍,而且盖板与右内壁之间可以存放拤扣等零部件,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装载能力。另外,本技术方案采用驱动机构的操作端位于车体外部,驱动各个定位板和盖板左右移动十分便捷,进而提高了装载和卸车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包括竖向截面为u形的车体(1),车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左内壁(1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层外侧悬挑杆(4),与左内壁(11)相邻的定位板(3)上设置有与外侧悬挑杆(4)插装配合的外侧插装槽(41),各个定位板(3)的右侧面均设置有若干层内侧悬挑杆(5),定位板(3)的左侧面设置有与内侧悬挑杆(5)插装配合的内侧插装槽(51),定位板(3)与车体的右内壁(12)之间设置有盖板(6),盖板(6)的左侧面设置有与内侧悬挑杆(5)插装配合的插装槽,所述车体(1)的底壁(13)设置有分别驱动盖板(6)及各个定位板(3)左右滑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操作端伸出车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底壁(13)螺纹配合的螺杆,螺杆的一端与定位板(3)或盖板(6)相连,螺杆的另一端伸出车体(1)且连接有手动转盘(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两个光滑段(81)和螺纹段(82),螺纹段(82)位于两个光滑段(81)之间且靠近所述手动转盘。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3)的上侧部设置有若干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槽(9),导向槽(9)的横截面为凸字形,所述定位板(3)和盖板(6)的底部均设置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座(91),导向座(91)左部连接在定位板(3)的底端、右部支撑在最下层的内侧悬挑杆(5)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穿过导向槽(9)与导向座(9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板(3)及盖板(6)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座(91),两个导向座(91)沿定位板(3)或盖板(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向槽(9)与导向座(91)成对设置,每个定位板(3)及盖板(6)均连接一个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9)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槽(92),安装槽(92)的宽度等于导向座(91)的最大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中的各个外侧悬挑杆(4)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相邻层的外侧悬挑杆(4)前后相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中的各个内侧悬挑杆(5)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相邻层的内侧悬挑杆(5)前后相错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3、5-6、8-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悬挑杆(4)的自由端、内侧悬挑杆(5)的自由端均倾斜向上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管材转运车的定位工装,包括竖向截面为U形的车体,车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板,车体的左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层外侧悬挑杆,与左内壁相邻的定位板上设置有与外侧悬挑杆插装配合的外侧插装槽,各个定位板的右侧面均设置有若干层内侧悬挑杆,定位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与内侧悬挑杆插装配合的内侧插装槽,定位板与车体的右内壁之间设置有盖板,盖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与内侧悬挑杆插装配合的插装槽,车体的底壁设置有分别驱动盖板及各个定位板左右滑动的驱动机构。本技术省去了靠板,空间利用率至少提升了一倍,而且盖板与右内壁之间可以存放拤扣等零部件,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装载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张海东,任定锋,裴亚涛,顾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