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84772发布日期:2023-11-10 05:5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双轮车零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1、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双轮车是十分普遍的交通工具,但驾驶员在骑行时手部会裸露在外与外界直接接触,在天气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骑行时会造成驾驶员手部的不适。目前现有的车把温控设备多采用加热管电加热的方法,通常适合于寒冷天气中骑行,缺乏炎热环境的手部降温功能。

2、如中国专利cn111232101a,公开日2020年06月05日,本发明为一种可制暖散热的摩托车把手,包括把手本体,把手本体的一端设有后座、另一端设有护套,把手本的外壁上设有散热外壳,散所述热外壳上设有若干个防滑螺纹槽,把手本体的内腔的一端设有第一微型电机、另一端设有第二微型电机,第一微型电机上安装有第一扇叶,第一扇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加热网,第二微型电机上安装有第二扇叶,第二扇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加热网,护套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扇叶,在夏季的时候能提供散热制冷的效果,除去手中的汗渍。然而该方法所提供的的制冷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车把手的制冷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在炎热环境下可以有效进行车把手的降温。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包括握把和温控风室,所述握把与所述温控风室连接,所述握把内设有若干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设有固定孔,所述导热片通过所述固定孔与热管连接,所述热管通过卡扣与半导体制冷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另一端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温控风室连接,所述温控风室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3、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主要包括握把部分和温控风室部分,握把部分设置有导热片和热管,每片导热片都有两个固定孔,热管的两端穿过导热片的两个固定孔,通过导热片将热管的热量传递到握把的整个部位,或通过导热片将握把的热量传递到热管,从而实现制热和制冷的效果,热管靠近温控风室的一端通过卡扣与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半导体制冷片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两端实现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的功能,半导体制冷片又与散热器连接,散热器位于温控风室内,可以确保半导体制冷片在制冷时热面不会烧毁。

4、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电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插入握把内。握把内设置有一根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其与握把内侧贴合,可以完美的感知握把的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连接,可以将感知到的温度传输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再根据设定的阈值自动调整制冷或制热模式,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手动模式调整制冷或制热的功率大小。

5、作为优选,所述温控风室一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温控风室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温控风室前端,即远离使用者的一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温控风室的另一端,即靠近使用者的一端设有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两者分离,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一风道,第二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两个风道在散热器的下方汇合,当车子行驶使,形成的气流就会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再从出风口流出,从而带走散热器的热量,实现半导体制冷片的降温。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口设有防尘板,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防尘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防尘板。出风口略大于第一进风口,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中的宽度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第一风道的宽度比第二风道的宽度窄,当车子启动时,气流会从前方的第一进风口流入,顺着出风口流出,这时,第二风道的气压就会低于第一风道,由于气压差的原因,气流又会从第二进风口流入,到达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交界处汇合入第一风道的气流中,最终从出风口流出,由于第二风道比第一风道宽,因此气流的流速低于第一风道,流速越快,气压越高,就形成了一个恒定的气流流动方向,从而使整个内部风道满足伯努利原理的设计要求,可以更好的促进内部气流的流动,提高降温的能力,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上设置防尘板,可以有效防止大型异物进入风道,从而对散热器造成损坏。

7、作为优选,所述温控风室与所述握把连接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间设有开口,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表面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螺钉与温控风室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温控风室之间设有隔温垫片。温控风室与握把连接处的表面设置有一个凹槽,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半导体制冷片相匹配,半导体制冷片放置在凹槽内,然后在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盖上挡板,挡板通过螺钉与温控风室固定,从而固定半导体制冷片,挡板与温控风室之间还设置有隔温垫片,隔温垫片可以隔断挡板与温控风室,从而将握把部分与温控风室的热量阻隔开,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并且凹槽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开口,供散热器伸入温控风室内,挡板和隔温垫片也设置有一个大小合适的开口,让热管可以通过卡扣与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温控风室设有可拆卸外盖。温控风室远离握把的一侧全部为开放状态,通过可拆卸外盖进行闭合,设置可拆卸外盖可以方便在清理内部或更换内部零件时的拆卸,实现握把的可循环利用。

9、作为优选,所述握把远离所述温控风室的一端与固定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圈的另一端与车把手连接。握把远离温控风室的端部与固定圈连接,固定圈有一部分未完全套接在握把上,当握把与车把手连接好后,可以通过将固定圈拧紧在车把上上,实现与车把手的固定,方便组装和拆卸。

10、作为优选,所述温控风室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有可拆卸电池和充电接头。温控风室靠近使用者的一侧设置有旋钮,旋钮设置在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旋钮与控制电路连接,可以通过旋钮来调节温度的高低,使握把的温度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控制电路上既设置有可拆卸电池,又设置有充电接头,可以为控制电路的供电提供更多样性的选择。

11、作为优选,所述温控风室外形为流线防水型,所述握把表面设有防滑纹。温控风室的的外形设置为一个流行防水型,配合防尘板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握把的表面还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防滑纹,既起到防滑的作用,又能更加美观。

12、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车把温度,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温度变化,既可以制热又可以制冷还可以维持车把温度恒定;通过使用隔温垫片阻隔挡板与温控风室,将车把手部分与温控风室的温度阻隔开,可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温控风室采用防水设计,并具有防尘板,可有效降低进入风道内杂物的数量;固定圈可强化车把套与车把之间的连接能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安装方便,可安装于各种两轮车车把上。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和温控风室,所述握把与所述温控风室连接,所述握把内设有若干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设有固定孔,所述导热片通过所述固定孔与热管连接,所述热管通过卡扣与半导体制冷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另一端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温控风室连接,所述温控风室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插入握把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风室一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温控风室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设有防尘板,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防尘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防尘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风室与所述握把连接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间设有开口,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表面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螺钉与温控风室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温控风室之间设有隔温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风室设有可拆卸外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远离所述温控风室的一端与固定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圈的另一端与车把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风室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有可拆卸电池和充电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所述温控风室外形为流线防水型,所述握把表面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车把手温控装置,包括握把和温控风室,所述握把与所述温控风室连接,所述握把内设有若干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设有固定孔,所述导热片通过所述固定孔与热管连接,所述热管通过卡扣与半导体制冷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另一端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温控风室连接,所述温控风室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温度变化,既可以制热又可以制冷还可以维持车把温度恒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