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2240发布日期:2023-12-21 07:4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板车,尤其是一种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


背景技术:

1、板车是一种常见的运输车辆,能在机动车辆不便使用的地方工作,方便短距离搬运较轻的货物。有些手推车为了增加货物的装载量,会在底板的四周设置挡板,如公开号为cn2068567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方便折叠收纳的手推车,其挡板可以折叠,使得折叠后的手推车体积大大减小,方便收纳。但是,其手推车仅有挡板可以折叠,底板上脚轮和板车把手仍然会占用空间,其折叠收纳的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和挡板均可以折叠,折叠收纳的程度更高,使折叠后的板车的体积更小。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包括底板、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底板的后侧并与底板转动连接,两块第二挡板分别位于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且两块第二挡板均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前脚轮、后脚轮和板车把手均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前脚轮和板车把手位于底板的前侧,所述后脚轮位于底板的后侧;所述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可相对底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和展开使用状态;当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相对底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所述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折叠收纳于底板。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当第一挡板处于折叠收纳状态和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可限制第一挡板转动,以使第一挡板保持其状态;当第二挡板处于折叠收纳状态和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可限制第二挡板转动,以使第二挡板保持其状态。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二挡板固定有若干第二铰接座,两个第一铰接座分别与两根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与固定杆转动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弹性凸点以及设置在第一铰接座上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当第一挡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凸点卡入第一限位孔,以限制第一挡板转动;当第一挡板转动至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凸点卡入第二限位孔,以限制第一挡板转动;当第一弹性凸点移出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解除对第一挡板的限制;

7、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弹性凸点以及设置在第二铰接座上的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当第二挡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凸点卡入第三限位孔,以限制第二挡板转动;当第二挡板转动至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凸点卡入第四限位孔,以限制第二挡板转动;当第二弹性凸点移出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解除对第二挡板的限制。

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脚轮和板车把手均转动至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板车把手的下端转动至前脚轮的转动路径上并抵接前脚轮,以限制前脚轮相对底板转动;当板车把手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所述板车把手的下端转动至移出前脚轮的转动路径,以解除对前脚轮的限制。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轮的表面设置有凸起,当前脚轮和板车把手均转动至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板车把手的下端转动至前脚轮的转动路径上并抵接凸起。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车把手固定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拉动机构,所述拉动机构与前脚轮相连;在板车把手从展开使用状态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拉动机构可将前脚轮拉动至折叠收纳状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移动座和传动机构,所述移动座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后脚轮和移动座相连;所述移动座可相对底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移动座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机构使后脚轮处于折叠收纳状态;当移动座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传动机构使后脚轮处于展开使用状态。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可将移动座锁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还可放松移动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滑块,所述滑块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座和滑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滑块和后脚轮铰接。

14、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可相对底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和展开使用状态;当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相对底板转动至展开使用状态时,可以正常使用板车;当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相对底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折叠收纳于底板,整体的折叠收纳的程度更高,使折叠后的板车的体积更小,更便于存放折叠后的板车。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底板的后侧并与底板转动连接,两块第二挡板分别位于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且两块第二挡板均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前脚轮、后脚轮和板车把手均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前脚轮和板车把手位于底板的前侧,所述后脚轮位于底板的后侧;所述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可相对底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和展开使用状态;当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相对底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所述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折叠收纳于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当第一挡板处于折叠收纳状态和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可限制第一挡板转动,以使第一挡板保持其状态;当第二挡板处于折叠收纳状态和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可限制第二挡板转动,以使第二挡板保持其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二挡板固定有若干第二铰接座,两个第一铰接座分别与两根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与固定杆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弹性凸点以及设置在第一铰接座上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当第一挡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凸点卡入第一限位孔,以限制第一挡板转动;当第一挡板转动至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凸点卡入第二限位孔,以限制第一挡板转动;当第一弹性凸点移出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解除对第一挡板的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当前脚轮和板车把手均转动至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板车把手的下端转动至前脚轮的转动路径上并抵接前脚轮,以限制前脚轮相对底板转动;当板车把手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所述板车把手的下端转动至移出前脚轮的转动路径,以解除对前脚轮的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轮的表面设置有凸起,当前脚轮和板车把手均转动至展开使用状态时,所述板车把手的下端转动至前脚轮的转动路径上并抵接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车把手固定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拉动机构,所述拉动机构与前脚轮相连;在板车把手从展开使用状态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拉动机构可将前脚轮拉动至折叠收纳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移动座和传动机构,所述移动座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后脚轮和移动座相连;所述移动座可相对底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移动座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机构使后脚轮处于折叠收纳状态;当移动座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传动机构使后脚轮处于展开使用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可将移动座锁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还可放松移动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滑块,所述滑块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座和滑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滑块和后脚轮铰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高度折叠收纳的板车,包括底板、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位于底板的后侧并与底板转动连接,两块第二挡板分别位于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且两块第二挡板均与底板转动连接;前脚轮、后脚轮和板车把手均与底板转动连接,前脚轮和板车把手位于底板的前侧,后脚轮位于底板的后侧;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可相对底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和展开使用状态;当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相对底板转动至折叠收纳状态时,前脚轮、后脚轮、板车把手、第一挡板和两块第二挡板均折叠收纳于底板。本发明折叠收纳的程度更高,折叠后的板车的体积更小。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海,王飞,王怀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常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