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向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79873发布日期:2024-04-30 16:50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换向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换向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1、儿童推车是用于儿童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为适应多种使用场景,儿童推车通常可以换向,即儿童推车具有儿童背向家长的前向使用状态和儿童面向家长的后向使用状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可以换向的儿童推车,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换向,第一种是将座位组件取下后调转座位组件方向进行换向,第二种是将推杆从后方转至前方,再将整个推车调转方向进行换向,这两种换向方式操作起来都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可换向儿童推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可换向儿童推车,包括支撑架、绕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操作件、绕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座位组件、用于联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座位组件的联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前下方的前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后下方的后轮组件,所述可换向儿童推车具有前向使用状态和后向使用状态,所述操作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转动过程中所述联动组件使所述座位组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转动,从而使所述可换向儿童推车在所述前向使用状态和所述后向使用状态之间转换。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为推杆。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心线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和/或,所述第二轴心线沿上下方向垂直延伸,和/或,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心线倾斜或垂直相交。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杆包括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的推杆主体,所述第一轴心线穿设通过所述推杆主体。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和与所述第一转盘配合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操作件共同绕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座位组件共同绕所述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盘为周向设置有齿轮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盘为周向设置有齿轮的第二齿轮。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直接啮合。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操作件共同绕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座位组件共同绕所述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具有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牵引索第一端和第一牵引索第二端,所述第二牵引索具有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牵引索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索第二端,所述第一牵引索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始终张紧绕设于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承载架,所述操作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座位组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架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承载架的上方用于遮盖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所述盖体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操作件与所述承载架配合转动连接的第一配合孔、以及用于使所述座位组件与所述承载架配合转动连接的第二配合孔。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配合面、以及自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后方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前方连接,所述第一配合孔开设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所述第二配合孔开设在所述第二配合面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的前支架、自后向前向上倾斜延伸的后支架、以及承载架,所述操作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座位组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前支架的下方,所述后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后支架的下方,所述后支架与所述前支架枢轴连接,所述承载架设于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或者所述承载架设于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中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家长通过原地使操作件小幅度自转,即可实现座位组件的前后换向,不需要大费周章地手动调转座位组件或整个推车,操作幅度小,减少了换向的步骤,使用便捷。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绕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操作件、绕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座位组件、用于联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座位组件的联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前下方的前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后下方的后轮组件,所述可换向儿童推车具有前向使用状态和后向使用状态,所述操作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转动过程中所述联动组件使所述座位组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转动,从而使所述可换向儿童推车在所述前向使用状态和所述后向使用状态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为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心线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和/或,所述第二轴心线沿上下方向垂直延伸,和/或,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心线倾斜或垂直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的推杆主体,所述第一轴心线穿设通过所述推杆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和与所述第一转盘配合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操作件共同绕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座位组件共同绕所述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为周向设置有齿轮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盘为周向设置有齿轮的第二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直接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操作件共同绕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座位组件共同绕所述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具有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牵引索第一端和第一牵引索第二端,所述第二牵引索具有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牵引索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索第二端,所述第一牵引索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始终张紧绕设于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承载架,所述操作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座位组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架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承载架的上方用于遮盖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所述盖体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操作件与所述承载架配合转动连接的第一配合孔、以及用于使所述座位组件与所述承载架配合转动连接的第二配合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配合面、以及自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后方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前方连接,所述第一配合孔开设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所述第二配合孔开设在所述第二配合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可换向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的前支架、自后向前向上倾斜延伸的后支架、以及承载架,所述操作件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座位组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承载架转动连接,所述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前支架的下方,所述后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后支架的下方,所述后支架与所述前支架枢轴连接,所述承载架设于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或者所述承载架设于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换向儿童推车,包括支撑架、绕第一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操作件、绕第二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座位组件、用于联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座位组件的联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前下方的前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后下方的后轮组件,所述可换向儿童推车具有前向使用状态和后向使用状态,所述操作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转动过程中所述联动组件使所述座位组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转动,从而使所述可换向儿童推车在所述前向使用状态和所述后向使用状态之间转换。

技术研发人员:宋郑还,张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