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通板结构、前地板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0532发布日期:2023-09-02 15:3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通板结构、前地板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中通板结构、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中通指的是车辆车身地板中间部位,该位置位于车身横向中间位置,是车身地板的重要组成部分。仿真及试验表明中通处于地板模态反节点位置,该位置通常振动灵敏度较大,且容易被动力总成、传动系统、路面的能量所激励起来,引起地板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通板结构、前地板总成及车辆,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中通容易被动力总成、传动系统、路面的能量所激励起来,引起地板振动问题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通板结构,包括:

3、中通板,所述中通板包括主板及两个侧板,所述主板具有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两个所述侧板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主板的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均连接所述主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均朝所述第二板面背离所述第一板面且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中通板的长度方向;

4、两个纵梁,两个所述纵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中通板的相对的两侧,各所述纵梁分别连接对应侧的所述侧板,两个所述纵梁与所述中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各所述纵梁均包括连接对应侧的所述侧板远离所述主板的一端的第一结构段、连接所述第一结构段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的第二结构段、及连接所述第二结构段远离所述第一结构段的一端的第三结构段,所述第一结构段及所述第三结构段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并远离所述中通板延伸,所述第二结构段朝所述第二板面背离所述第一板面的方向凹陷。

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

6、上述的中通板结构;

7、两个前地板,两个所述前地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中通板结构的所述中通板的相对的两侧,各所述前地板分别位于各所述纵梁靠近所述第一板面的一侧,且各所述前地板分别覆盖各所述纵梁的所述第一结构段及所述第三结构段。

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地板总成。

9、本申请的中通板结构、前地板总成及车辆,通过将中通板结构设计成包括中通板及两个纵梁,一方面可以提升中通板结构的刚度及模态,另一方面可以在中通板结构与两个前地板连接时,可分别通过两个纵梁来与两个前地板连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接通过中通板与两个前地板连接而言,可以提升中通板结构与两个前地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能够避开地面、动力总成及传动系统的激励频率,降低中通板结构的振动现象,提升驾乘人员的体验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中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结构段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第二子段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三子段与所述第二子段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等于所述第二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主板的宽度、一所述侧板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结构段的宽度之和、所述第二结构段的宽度及所述第三结构段的宽度的比值为11:4: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结构段的深度为50mm;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结构段的宽度为8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结构段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结构段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段与所述第二结构段的连接处设有一个以上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第二加强筋,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加强筋、第二子加强筋及第三子加强筋,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所述第二子加强筋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

9.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地板总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通板结构、前地板总成及车辆,中通板结构包括中通板及两个纵梁,中通板包括主板及两个侧板,主板具有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两个侧板位于主板的相对的两侧且均连接主板,两个侧板的另一端均朝第二板面背离第一板面且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各纵梁分别连接各侧板,两个纵梁与中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各纵梁均包括第一结构段、第二结构段及第三结构段,第二结构段朝第二板面背离第一板面的方向凹陷。本申请的中通板结构包括中通板及两个纵梁,可以提升中通板结构的刚度及模态及提升中通板结构与两个前地板的连接可靠性,避开地面、动力总成及传动系统的激励频率,降低中通板结构振动现象,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度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靳豹,孙福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